美文网首页童书儿童阅读婚姻育儿
共读笔记||《巴巴爸爸回到地球》为我们带来的成长

共读笔记||《巴巴爸爸回到地球》为我们带来的成长

作者: 莺时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1-07 13:19 被阅读126次
    图片来自网络

    这本书我们从儿子12个月一直读到现在31个月了,依然乐此不疲。只记得儿子13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发高烧,39度多,医生建议吃药,可他烧得迷迷糊糊不肯喝冲泡的退烧药,我灵机一动拿出这本书,指着上面巴巴爸爸一家照顾动物们给它们治疗的那一页说:“快看,小动物们生病了也要喝药水哦!小鱼喝的还是紫色的呢。小青蛙吃了一粒药丸。宝宝现在发烧,巴巴爸爸也给你送来了甜甜的药水……”

    儿子看到之后转移力放到了这页书上,喝药水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今天我们再次重读了这本书,同样有新的收获与惊喜。

    1、让孩子掌握共读节奏,珍视孩子的提问与沉默。

    我们大人读书,有时候会为了故事的完整而读完一页接着就翻看另一页,但孩子的思维却很可能跟不上大人。所以我在读完第一页时停了下来,观察孩子,发现他在专注认真地盯着画面,于是我暂时不翻页,问他:宝贝,你看到了什么?(下图)

    儿子沉默了一会没说话,我也没有翻页,接着他噼里啪啦的疑问涌出来:

    “这个巴巴布莱特怎么在睡觉啊?”“对啊宝宝,他一定是很困了。”

    “这个巴巴布莱特怎么有朵花呀?”“是啊,真是好奇怪。”

    “巴巴贝儿头上有个蝴蝶怎么办呀?”“恩,对哦。”

    “他怎么爬到树上摘果子了呀?”“摘的什么果子呢?”“他摘的是樱桃!啊呜啊呜!”

    “巴巴伯怎么有个轮胎啊?”(其实那是画画的盘子,哈哈哈)

    ……

    发现了吗?他甚至都不怎么在意我的回答,而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发问。孩子的每一次发问都是内在思维对外在世界的觉察与体验,是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逻辑、联想与想象,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空白、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因果关系努力地拼接起来。就像彭毅说的那句话:“我们是用想象力,填补了图画与图画之间的空隙”

    我怎么舍得那么快翻页呢?我多么喜欢听听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他对画面的发现,他对外在的理解啊!在他不断的专注沉默、思考、发问之后,才算是真正“读”过了这一页,才会有继续读下去的主动意识。

    于是翻页的任务就自然而然由他自己掌控。也有时候孩子不翻页,但是会东张西望,或者身体上放松有了小动作,不再是专注的样子,那么也可以由妈妈代替翻页来体验新的内容。

    2、从书中到书外,从平面到立体,多一点真实体验。

    下图是一个跨页,左右两侧是独立的两个页面,分述不同的内容。

    儿子看了会问:妈妈,为什么有两个巴巴妈妈?

    对于画面上从左到右的时间发展关系,他一直不太理解。即使我做出了简单回应,他依然坚持问我七八遍。于是我试着给他解释:这就好像是巴巴妈妈的两张照片,你看你也有很多张照片啊!说着拿出两张,左右放着给他看。

    他似乎依然不理解:“这两个巴巴妈妈怎么不说话啊?”

    指着左侧:“这个巴巴妈妈在干什么?大鸟掉下来,她她要……”“她要接住它。”

    指着右侧:“这个巴巴妈妈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不说话啊妈妈?”

    他对这一页的疑问太多了,他急得拉着我,说话节奏也不自觉加快了。

    我想起《骑鲸之旅》中,提到用画画的方法可以加深孩子对绘本画面和空间的理解。于是拿来他的画册和铅笔,说:宝贝,我们也可以画出两个巴巴妈妈呢?为了不用简笔画误导他的绘画,我随意画了几个线条和圆圈:“你看,妈妈能画好几个巴巴妈妈呢!”

    “壮壮也能画好几个!”孩子拿起笔,画出了一道斜斜的线,又画了一道,似乎把对两个巴巴妈妈的不理解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下图)

    画完以后果然又重新回到书上,“巴巴妈妈怎么不接住大鸟啊?”(我晕,还在纠结这件事呢!)

    “宝贝,她正要接住呢,我们也来试试吧。”我拿来一只小兔子,然后举起来,“宝贝,小兔子要掉下去了,巴巴妈妈能接住吗?”

    “能接住!”说着儿子像巴巴妈妈一样胳膊平举,小眼睛紧张地望着我高举的小兔子,我一松手,他一下接住了。

    “巴巴妈妈接住它以后做什么去了呢?”

    “给它喂药。”

    “恩,好呀,那你从口袋里拿一点药喂给它吧。”

    于是儿子从口袋中虚抓一把,轻轻地拿到我面前:妈妈,小兔子的嘴巴在哪里?

    我哭笑不得,发现小兔子的嘴巴太小藏在毛绒里,只要扒开毛毛让小兔子嘴巴对着他,他郑重地放进里面。

    我说:恩,小兔子现在好了,他很感谢你呢!

    “那这些药扔了吧!”啊?我才发现儿子小手又做出捏着药的动作,原来他还想再喂小兔子。

    “你可以喂给小螃蟹。”说着我指了指澳贝小螃蟹的玩具。

    “它的嘴巴在哪里?”“这里。”我指了指眼睛中间靠下的位置。

    他又郑重地喂给它:吃完药,就不生病了。

    看上去真是好繁琐,但是也就是在这细致而真实的表演中,孩子对于一些概念、一些逻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用书里的情节推动孩子日常生活规范。

    这本书目前解决了孩子吃药、戴口罩、保护动物等一系列问题。

    这个冬天儿子一直断断续续咳嗽,我购买了“慢成长”团购的儿童防雾霾口罩,孩子不太喜欢也不理解,但是看到下图时,我觉得找到了希望。

    空气越来越灰暗,人们只好带着面具呼吸。和我们如今是多么相似的场景!我的内心也被狠狠地触动了。

    拿出口罩,给孩子接着讲:动物们离开了,花儿也没有了,空气变得灰暗,人们只能带着面罩呼吸。你瞧,今天的太阳也躲起来了,我们也带上口罩好不好?

    儿子开始有些奇怪,但还是很好奇地拿过去,自己带上了。

    两岁半多的孩子,很难理解空气的污染,带口罩的必要性,但是有了这样的一幅图,他就会模仿,就会尝试。我希望他长大以后在理解这些悲伤的现实,而现在,我们只需要他像表演一个故事一样,戴上口罩快乐成长。

    每本书都可以和孩子之间形成独特的互动模式,只要我们多一点放手、让孩子多一份参与和体验,孩子读着读着书,就走向了更广阔的真实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海绵妈妈:我自己小时候就喜欢看动画片《巴巴爸爸》,有了宝宝后也秉着这种情结给他也买了这套绘本。我也觉得《巴巴爸爸回到地球》这本书很出彩,场景和叙事其实是比较宏大的,寓意也很现实。另外,我觉得《巴巴爸爸的学校》那本书也不错,突出有教无类。
        莺时语:@海绵妈妈 是的,这两本很有现实意义设计还很巧妙,都是大爱哦!:stuck_out_tongue:

      本文标题:共读笔记||《巴巴爸爸回到地球》为我们带来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fz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