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心情随笔坚持写
时光里的情感密码 | 《亲爱的安德烈》

时光里的情感密码 |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 千禾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22:51 被阅读288次
    我要认识这个人

    周末,欣欣然去书店买回了龙应台人生三书的另外两本,花了一天时间,认真看完了这本《亲爱的安德烈》。说实话,对这本一直心心念念着的书,原本以为一定会被感动到泪流不止的。可是,直到看完全书,自己居然都没有产生想哭的情绪,而是幡然醒悟的会心一笑,与触动心灵的钦佩和慨叹。

    01  龙应台为什么要写此书

    1999年,身负作家、学者、教授等众多光环的龙应台,离开欧洲和两个孩子,应邀回到台湾出任台北市首届文化局长,为期三年。

    出任局长的三年中,龙妈妈一天一通电话打给两个孩子。可她记得,有次跟老二菲利普通话,“拿起听筒,他问我,‘你喝了牛奶没有?’我愣了一下,说我喝了。他说,‘你刷牙了没有?你今天功课怎么样?’”龙妈妈意识到,儿子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对母亲的关爱表示抗议。本想从孩子身上找寻温暖的她,倍感“伤害”。

    2003年,龙应台回绝了连任邀请,坚决辞职。她说,自己那时忽然有种感觉:“很怕赢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离开欧洲那年,大儿子安德烈才14岁,脸上还带着婴儿肥。辞官时,安德烈已经是184公分高18岁的大小伙了。龙妈妈说:“我发现他再不让我拥抱他,离得远远的,而且你要是出现在他和他的朋友当中时,会让他觉得很丢脸。”

    伤感而无奈的龙妈妈真的十分害怕失去儿子,她想重新“找回”儿子,于是,她试着向安德烈建议,以通信的方式交流两人的思想情感,并以专栏形式在报刊上发表。也许是为妈妈的诚心所感动,让龙妈妈没想到的是,安德烈居然同意了,但条件是:“你不要再打那么多电话‘骚扰’我。”

    就这样,龙妈妈和儿子开始了艰难的书信沟通,而且一写就是三年。通信最终集结成精彩的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全书共有母子二人36封家书及少量的读者来信与回复。龙妈妈说,“这不是亲子书,而是将我的挫折展现出来,这是龙应台的受伤笔记。”书中的36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的内心交流和思想转变的过程,同时也展示了两代人思考方式、价值取向的碰撞,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和最好的借鉴。

    02  “海上旗语”是破解母子情感困局的密码

    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龙妈妈一开始就特意交代了她和儿子通信的基本程序:“必须是我写信给他,先要写一遍中文的文章,中文的文章写完之后,还要用英文写一遍,把英文的给他,他用德文回复我,德文版到了我的手里,我还得把它翻成中文,四道手续。”因为安德烈最好的文字是德文,而龙妈妈最好的文字则是中文。

    每次通信都需要龙妈妈来完成语种间的转换,还需要对安德烈信中的词语词义进行无数次越洋电话和邮件沟通确认,在此过程中要耐心忍受儿子有时的不耐烦,并要不断提醒儿子的截稿时间,有时还要求儿子在某些方面具体一些再具体一些等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龙妈妈对“写信”的用心和认真,她是把写信当“事业”来做的。说到底,这就是龙妈妈对儿子的用心和认真。

    龙妈妈说:“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一定要认识这个人”。这时,龙妈妈身体内不服输的“硬”的那一面又体现了出来,她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在中英德三种语言间不停地转换),忍受了每封信都要用中英文写两遍的辛劳,包括忍耐了在向安德烈求证过程中儿子有时的不耐烦等等。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三年艰难地克服困难的通信过程中,龙妈妈才真正“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而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正如龙妈妈所说:“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女儿高考前的那一年,因为女儿每次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几乎无暇沟通交流,当时脑子里突然闪现了给女儿写信的方式,主要是想鼓励、叮嘱女儿一些学习生活中的琐事。从此,每周一封,雷打不动,一直坚持到女儿顺利参加完高考。

    那时,我每周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和要嘱咐的事项,提前写好,用浅红色A4纸打印(控制在一页),折叠好,等女儿要走的时候悄悄放在她的背包里,但并不告诉她。就这样一路陪伴她坚持下来,毕业时,女儿带回了整整齐齐一厚沓信,40多封一封不少,一点也未损折。至今,这些信还收藏在女儿的书架上,这似乎成为我和女儿之间的一种默契,虽然我和女儿从来没有提及过信,但我知道女儿都是认真看过了的,女儿也知道我是用心写的。

    遗憾的是,女儿大学期间,我曾计划每月给女儿写一封信,但只坚持了几个月,就因为自己的懒惰而放弃了。后来除了女儿每年的生日我还坚持写一封信之外,其他时间主要通过便捷的微信、短信、QQ和电话联系。虽然现在交流沟通十分方便,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书信的交流来得顺畅和透彻,特别是象龙妈妈的这种睿智的“旗语”方式,更能拉近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03  尊重而平等的对话最能感动人心

    其实,《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之所以广受好评,除了其独特的通信方式之外,更多的是因为龙妈妈和安德烈这对母子在书信中互相尊重而平等的对话。龙应台虽为文化名人,但作为妈妈的她,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与成长中的孩子产生隔阂,而且,她还面临着比一般母亲更多更大的挑战:他们有着东西文化上的差异,还有龙妈妈因为工作而与孩子聚少离多。但聪明智慧的龙妈妈选择以写信的方式与青春期的儿子对话,正是这种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让彼此又重新认识了对方。

    老实说,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甚至觉得这不太像母子间的通信,比如谈大事较多,谈社会责任较多,而谈母子间内心真实碰撞的东西较少,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为了专栏而写的印象。

    但随着慢慢往后看,发现母子间的话题愈来愈真实了,也越来越放开了。其实,母子两人正是在谈论公平自由、谈论社会责任、交流价值取向、沟通生活烦恼的过程之中,而互相影响、逐步理解并解开心结的。龙妈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睿智引导和感化安德烈;安德烈则用自己的潮流、活力来感染母亲,开阔妈妈的视野。可以说,这是一种和谐的母子关联,也是母子双方为对方而做出的“发奋”。所以,后部分的信更令我感动,比如《给河马刷牙》、《第二颗眼泪》、《独立宣言》等。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成长中的父母和孩子的这种冲突和碰撞,其实无关乎爱与不爱的问题,而是要一起学会在新的阶段,双方该怎么爱和如何更好的爱,以及如何在尊重和关心孩子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大的自主和自由的生活空间。

    龙妈妈说:“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经,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是的,我想在每个人的青春期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安德烈”的影子,而在每个母亲的成长历程里也多多少少会有母亲“保护式”教育的心理。所以,我们每一个做母亲的,都应该努力学会相信孩子,学会“放手”;而做子女的,也应该学会停下来,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母亲。愿天下母亲们都能像龙妈妈那样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长路上,真心鼓励期冀但保持尊重平等,全心爱护眷恋但又能放心放手,不因爱而去束缚孩子。

    毕竟,这长长的路,只能靠孩子自己独立地去走。

    每个孩子就是一本经   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光里的情感密码 | 《亲爱的安德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u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