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0c78c83bd1433cda.jpeg)
陆游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对于家国流离,山河破碎,他从未放弃过那份决心和热忱。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放不下的仍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壮志未酬。
正如梁启超所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他的一生,有过“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的茫然与消极,有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悠然与清欢,也有过“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惆怅与悲凉。
但最多的,是他有“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的英雄意气,有“后生谁忆当年事,泪溅龙床请此征”的滚烫热血,还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的壮心不已。
钱钟书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苏轼被贬谪黄州,曾写下著名的《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凭吊三国赤壁之事。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被罢职四年之久的陆游再次被征召,这一次他被任命为夔州通判,远赴西蜀。
次年五月,陆游从山阴老家逆流而上,沿江前往任所,八月间抵达黄州,途经黄冈城外,见到了苏轼《赤壁赋》中的赤壁,触景伤怀,感慨万千。
从江南到蜀中,山重重,水迢迢,万里之遥,长路漫漫,一路上风餐露宿,不亚于放逐。
这一路清冷孤独,旅途之愁,内心之苦,让陆游的两鬓多了白发,而这内心的这份苦楚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吧。
遥想当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二十万大军,开创了三国鼎立的新局面,是何等的气势恢宏。
然,昔日的鼓角争鸣已经远去,历史的硝烟早已随风飘散,青山依旧,英雄已矣。
想到孙权26岁就建功立业,而不惑之年的自己犹自飘零,陆游无限伤感,遂发出了“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的呐喊。
陆游骨子里的豪情壮志,没有因为一时坎坷而失落,他的气魄直冲云霄。
他以仲谋为榜样,纵然满鬓如霜,也难掩一腔热血,他的信念从未动摇,他要继续书写壮丽的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ccd8c7b87e78649f.jpeg)
《黄州》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宋 陆游
赏析
这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是诗人西行入蜀,见赤鼻矶旧迹触景即兴而作,以抒发他的政治抱负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激情,表达他对于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愤慨情怀。
首联诗人悲叹自己的难堪;颔联诗人借景鸣心中的不平;颈联续上联,借眼前之景,反复致意“英雄”之恨;尾联诗人借景感事言志。
这首词词意凄怆,感情真切深沉,悲痛低沉,哀惋悱恻。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首联的意思是我常常为自己的身不由己悲伤,就好像楚钟仪被囚禁一样;又叹息自己被贬谪放逐,还要学齐国倡优讨好尊上。
黄州:地名。在今湖北武汉市东,长江北岸,东坡赤壁在此。
局促:受约束而不得舒展。
楚囚:此处用典,后人多用来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这里与“局促”并提。
迁流:迁徙、流放,指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齐优:齐国的优伶。《史记·乐书》:“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后借指一般优伶。优伶须曲意承欢,讨好于人,陆游正用此意。
首联诗人悲叹自己的难堪。作者一生窘境无限:绍兴中应试为秦桧所黜,积极参与张浚的抗金规划,又被罢斥还乡,此次又放任“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如一个被俘的囚犯,处境十分窘迫。
犹似“不能与齐优遂客于鲁”的孔仲尼。孔仲尼与“齐优”道不合弃生养自己的鲁国去周游列国。
此所谓“齐优”,与放翁行迹,殊不相类。故此句“齐优”二字,实放翁信手拈来,率尔成对,未必真用以自喻。
首联所写,全在“局促”、“迁流”四字,若泥于“楚囚”、“齐优”,以为放翁必有所指,反失诗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f28b425f0022b5a.jpeg)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颔联的意思是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英雄:此处指三国赤壁之战中孙权、周瑜等人。
天意无私:大自然无所偏爱。无私,无私情,无偏向。
秋:凋零的时期。
颔联诗人借景鸣心中的不平。黄州位于长江中游,三国争雄之地。
杜甫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颔联出句,即借用杜诗。
此句“英雄”,似可指已被长江巨浪淘尽的三国风流人物。
但放翁之意,本不在怀古,故此“英雄”实是自道。
其恨,正是上联所言“局促”、“迁流”之恨,是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之恨。
颔联对句从李贺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化出。
人虽多情,天意无私。衰兰送客,秋草迎人,于人倍增伤感,于天却是时之当然。
而天之无情,又正衬托出人心之不平。此联文约意深,笔力绝高。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颈联的意思是万里远行,旅愁使我平添了白发;船过黄州,风帆浴着冰冷的日光。
羁愁:旅途之愁。
颈联续上联,借眼前之景,反复致意“英雄”之恨。
那万里入蜀的羁旅之愁,韶华易逝壮志难酬之恨,使作者双鬓频添银丝。
孤舟秋日过黄州,两岸秋声不断,秋草衰萎,霜木知秋疏染,令作者感慨无限。
万里羁愁,直接点明“英雄”之恨;频添白发,又与草木摇落相映;一帆寒日,对照两岸秋声;黄州城下,点出兴感之地。
放翁于此时、此地、此景,总是无限感慨,不能不吐,但又不欲畅言,故但借眼前景象,反复致意。中间两联,虽所写情景相似,但笔法错综,变化无端。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a4de4f126737b520.jpeg)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尾联的意思是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公元208年,周瑜大破曹操之地。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词误以黄州赤鼻矶为赤壁,陆游在《入蜀记》第四有辨证,此处姑从苏轼诗文生发。
“生子”句: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既然南宋朝廷不思北伐,生子如孙仲谋又有何用!仲谋,三国吴主孙权字。
尾联诗人借景感事言志。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只有提笔狂书,遂豪情壮志形诸于诗篇了。
黄州赤壁,因苏轼之故,声名大振。后人过黄州遂思赤壁,见赤壁又必追忆昔日英雄。特别在偏安半壁,强敌入犯之时,更是思英雄再世,与敌抗衡。
放翁于此,却偏道赤壁已成陈迹,万事尽赴东流,世事成败,又何足道,生子何须定似仲谋。
放翁一生,志在恢复失地,即使僵卧孤村,犹梦铁马,提笔狂书,思驱敌人,决不会出此消极之言。
题为《黄州》,诗却非专咏黄州;看似咏古之诗,实是伤感之作。
陆游抒写爱国热情的诗篇,有的高亢激昂,一泻千里,有的则悲痛低沉,哀惋悱恻。这首七律基调低沉,是后一类型的代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aaae1bf43739603.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