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运动&健身读书
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你误会了

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你误会了

作者: 虎鹏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12:12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是我对《我们为什么会发胖:以及到底该怎么减肥》这本书的解读。其中也有些内容可能来自其他材料,为了方便表述和理解,逻辑顺序可能也和原书不同!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以及到底该怎么减肥》的作者是盖里•陶比斯  Gary Taubes,美国最佳医学科普作者,三度获得“美国国家科学作者奖”。现在,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健康管理学院工作。著有健康医学畅销书《卡路里的功与过》《节食减肥之迷思》等。

    提到减肥,我们自然就会想起那句“管住嘴、迈开腿”的“警句”……这句话是说,能量是守恒的,想减肥,就得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从而让脂肪没有能量可用,自然就减肥成功了。

    其实,我挺佩服这个“警句”的作者的,不仅实际运用了中学知识,还做到了对仗押韵……好句!好句!

    不过也仅此而已……如果你真的想减肥,还把这句“美文”当成了指导思想,那你可就有罪受了,而且有很大的概率,这个罪还是白受!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人食量超大,也不是运动达人,身材却一点都不走样;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年轻的时候怎么胡吃海喝都没事,中年以后,哪怕刻意控制,腰围也会缓慢增长……哪怕只是这样的“常识”,要用“能量守恒”来解释,也非常牵强。医学上甚至还有更极端的现象…有人下半身胖得可怕,上半身却瘦得像骷髅!

    人体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平衡系统,对于发胖问题,“能量守恒”其实是废话,真正问题是“能量分配”!

    假设我是个“胖纸”,每天摄入的能量有多少被用于脂肪合成?

    假如我是个热爱运动的“胖纸”,我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又有多少来自体内脂肪的分解?

    不弄清这些问题而妄谈减肥,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在拉丁美洲的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一种普遍却很诡异的现象,那就是家里的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孩子的母亲却又胖得令人发愁。如果仅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会得出非常可怕的结论:母亲吃掉了家里大部分食物,结果把孩子饿成了那样……这显然是有违常理的,事实也并非如此。

    真相是,母亲虽然吃得不多,但大部分能量都被转化成了脂肪;孩子虽然吃得比母亲要多,能量却基本被用于身体的成长,没有多余的部分用于合成脂肪!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截然相反的能量分配比例呢?答案是:体内的激素水平,尤其是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是人体内决定能量分配的中枢,胰岛素水平越高,身体越倾向于把能量转化为脂肪存储起来,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而在体内的不同部位,还有一些抑制脂肪合成的酶,这也是男人和女人在身材比例上产生差别的原因。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种抑制脂肪合成的酶的活性开始减弱,因此对同一个人来说,岁数越大,也就越容易发胖。热爱运动的人们,体内酶的活性相对更活跃一些,能够延缓发胖的进程……这,才是运动的最大作用,而不仅仅是消耗热量!换言之,运动起到的作用是延缓衰老,至于减肥,只是“副产品”而已!

    小孩子不易发胖,还有生长激素的作用,它让孩子们的身体把能量更多地分配到身体成长。尽管如此,如今还是能看到不少“小胖墩”,他们恐怕是从“胖”妈妈肚子里,就继承了高胰岛素水平的特性,再加上食物过剩,胖也就不足为奇……这算不上遗传,却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呢?答案是“饮食结构”。

    我们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并非一成不变。众所周知,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就是降血糖。不同的食物在被消化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医学上有个叫做“升糖指数”的概念。血糖升高得越快,胰岛素的分泌量也就越大。要知道,任何激素长期使用的话,身体对它的敏感性都会下降,为了保证血糖水平不至于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就得补偿性地不断提高!

    这里说个题外话,2型糖尿病的患者,占到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成。而2型糖尿病通患者常都是中老年居多,肥胖者居多,事实上就是因为胰岛素水平随着年龄不断上升,最终超出了胰岛细胞的分泌能力,不得不靠体外注射补充。可这又开启了另一个恶性循环……更容易发胖了!

    高升糖指数饮食→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身体产生抗性→胰岛素分泌量更大→能量向合成脂肪方向偏斜→身体其他机能供能不足→好吃懒做→摄入更多高升糖指数食物→胰岛素更大量分泌→越来越胖、越来越懒、糖尿病!

    以上就是对这个过程的简单描述。很容易发现,这个恶性循环的源头,来自于高升糖指数的饮食习惯。那么相应地,要破开这个该死的恶性循环链条,关键就是减少甚至停止对高升糖指数食物的依赖!

    那么,哪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高,容易让人发胖,哪些食物又比较健康呢?我猜大家一定会不假思索的说:“素食更健康!”很遗憾,大错特错!

    真相是,我们日常吃的大部分主食,包括面食、米食、薯类(土豆、红薯等),含糖饮料,甚至很多人工种植的过甜的水果,升糖指数都很高。反倒是肉类(包括肥肉)、蛋类、乳制品等传统的“荤菜”,升糖指数仅仅属于中等范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无肉不欢,反而身材挺好,有些人素食义,却胖得可以(饮食全素的僧人们,体态普遍发福)。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陕西、甘肃等地),长久以来都有喜吃面食的习惯,这也和当地肥胖以及糖尿病的较高发病率相吻合。我知道这样的结论很颠覆,但不幸的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医学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证据越来越充分。医学界至今没有对此发声,一方面是因为被商业绑架(低升糖指数食品有利健康,却不利于销售),另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对摄入脂肪的偏见,导致很多临床实验结果没人敢写,即使写了,也没有哪个权威期刊杂志敢冒险刊登!

    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人群。这一点也比较反直觉,难道不是富人吃得更多更好吗?怎么他们反而不容易发胖呢?如果你读懂了这本书的内容,你大概已经明白了:富人更有条件保持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而这些食品的升糖指数都不高;反而是穷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更便宜,更容易获取的米、面、糖等食物作为主食,长此以往,发胖的可能性自然要比富人高出很多。这也许不公平,但这也是事实!

    这里还要特别澄清一下人们对于蛋类的误解:蛋吃多了胆固醇会不会升高?其实并不会!

    胆固醇是人体必须的养物质,本来应该主要靠饮食获取,但人们因为对它的过分惧怕,导致日常摄入量严重不足,我们的身体不得已只好自己合成,又因为长期摄入不足,身体判定环境恶劣,还特意多合成了不少。很多素食者胆固醇数值偏高,恰恰是因为吃得不够,而不是太多!

    综上所述,本书的结论就是,肥胖的原因在于我们的饮食结构中,高升糖指数食物的占比过高,那么相应地减肥方法,自然也就是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换句话说,我们的对“主食”的定义,是时候有所改变了!

    至于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大家通过百度就能轻松查到,下面这张表的数据,则是我自己查的,仅供大家参考…最后,祝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有所收获,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你误会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n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