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过年记忆

作者: 姜地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07:08 被阅读194次

    过年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是由一些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各个程式的感觉组合起来,也就形成了过年的感受. 我的感受也是如此. 下面这些记忆就是我对于过年的一些记忆.

    一 腊月二十五开始-蒸包子

    说是蒸包子,其实是包括了蒸包子、馒头、豆包一系列面食. 这是一年中,尤其是年根儿时家家都要做,甚至连做好几天的重大事件. 这不是吗,我们刚到家,老妈的包子已经上锅了,老爸也填好了柴火准备开蒸.包子熟了,从锅里取到盖板上,一家人就趁热围着吃. 刚出锅的包子,那味道绝对是最棒的,以至于没有人能抗拒. 只要包子一出锅就开吃,所以常常把一日三餐的时间都吃的很错乱.

    我的过年记忆

    二 腊月二十九-帖春联

    每年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贴春联. 以前贴春联都是自家打浆糊,糨糊就是用面粉和上水,就着火炉子熬成粘稠的糊糊,这种糊糊比较粘稠,适合把春联沾在门框或墙壁上.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都改成透明胶带,比较方便了.匆匆贴好市里房子的对联,一家四口大包小包的赶回农村老家过年. 每年过节都有一些固定的程式是不可或缺的,少了它,年好像就过的不完整. 今年回老家过年,因此自己市里的家简单贴一下就好了.

    我的过年记忆

    三.腊月三十-上供

    我的过年记忆

    每年的年三十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中堂上设摆香案祭祀祖先、神灵. 例行的模式就是中央会摆设“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下方均匀放置几个大碗,每碗上放置点了红点的白馒头若干. 在馒头和天地君亲师牌位之间,设置一个香炉,燃香祭祀. 这个香点起来,是要讲求一直不断,从腊月三十晚上点着,直到大年初一早上,不能熄灭. 这个工作十分重要,因此每年都是老爸亲自来完成,所谓看香守岁就是这个意思.

    【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

    天地君亲师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更在民间广为流行。

    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高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

    天地君亲师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据,由于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四 大年初一-拜年

    大年初一约么5、6点钟,各家吃完饺子就趁着天黑出来拜年. 这么早起床吃饺子肯定是不舒坦的,然后还要出来拜年,冷风热气,肚子里肯定不舒坦,而这就是每年大年初一的感觉. 这个感觉会持续一天.

    五 大年初一-上坟祭祖

    大年初一一大早,拜完年,整个村子里的族人都会集合起来,一起去祖坟祭祖.

    祭祖实际要做的主要几件事:

    第一给祖先拜年;

    第二给祖先烧纸送钱;

    每年的祭祖,都是燃烧纸钱味道,和着燃放鞭炮的喧嚣.

    我的过年记忆

    其实祭祖更多的是,通过这个形式,把整个家族汇聚起来,多见面、多沟通、多熟悉,通过一起做一件事的仪式,把大家团结的更紧密,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体现.

    六 随时-老爸老妈吵一架

    老爸老妈磕磕绊绊的,一起走过了大半生,临到老了,脾气并没有改变多少. 年轻时就都各有主见,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能通过吵架来解决,这个习惯一直没改. 每年过节,作为例行程序,都是要无伤大雅的上演一场,这个年才算过完.

    总结:

    关于过年,我自己的体会就是,通过规定的例行程式,才算过年. 其中每个程序都要走一遍,感受虽有不同,但缺一不可.

    否则,就像炒菜没放盐.

    朋友们,你对年的感受如何?欢迎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过年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u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