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海龙王对那八卦炼丹炉起了私心,意欲据为己有,带回东海龙宫。却不料那丹炉仿佛有知,忽然就变大了,塞满了整个山腹,化作一个暖水池。见如此情形,海龙王方省悟到神器有灵不可亵读。遂口念“小神无知,得罪圣物,恕过怒过”,恭恭敬敬向八卦炼丹池拜了三拜,就摇头摆尾径归大海去了。此为书外话,摞下不题。
那时候,郑义在八卦炼丹池已经飘浮月余。他一恢复知觉,就倏感怀中已空无一物。想起“难弟”被自己失落,他心中悲切,只能默念:“我苦命的兄弟,愿你来生好运。”
郑义睁开眼睛,却见只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感觉到自己是浸泡在水里,身浮其中,却无比的温暖舒适与安然。那种感觉,只有浮游在母腹羊水里的胎儿才能体会真切。
此地此时的郑义,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是经过神秘力量的加持与培养,不再是肉胎凡骨。他平躺在水面上,在感觉是无边的黑暗里,全无半点恐惧。他中心虽然奇怪,自己在水里怎么会如鱼与水一样融和?但是他不愿去多想,只管享受身心与水交融的舒泰,及心灵上无比的超脱与自在。现在,眼前黑暗暗,他心中的世界明堂堂,他壮志凌云,他无所畏惧,他要改天换地。
想到改天换地,郑义不由自语:“这是什么地方?我得出去呢!如果在此老死终生,一切想象将无意义。唉――目不视物,东西难辨,我且朝一个方向去游。”于是他开始一直向前划水游动,可是不大一会,触碰到的就是湿滑坚硬的、高不可测的石壁――此路不通。再换方向,依如前番。他四处“转游”半天,四面逢堵。又下潜无底,升空不能。郑义又心生哀叹:
“我郑义何罪,上天如此薄我?居家遭恶凶侮母,兄长非人,在这又被囚陷于无名之地,叫天不应,呼地不灵。而且我那降世不曾见世的兄弟又被我遗失,不知流落何处,身将何形?”
郑义感觉有心举世,无力回天,于是遗憾地仰面浮在水中,任其自然悠荡。他困惑良久,心又豁通,便想:“此地,我既然来时有路,若天不绝我,也必然去时有路。我且莫焦躁,静待天时。”
如此一想,郑义心中平静了下来。他四平八稳地仰躺在水面上,静静地体会着水的温柔,黑暗中的恬静。他卧水悠荡,悠哉游哉。忽然,他就感觉到有一股凉风拂面而过,顿时精神一振,立时就想:“既然风来,也必外通。天不绝我也,遣风使引我,我且循风行也。”
郑义欢欣鼓舞,感觉出路在即,遂迎着凉风来向游去。当触碰到石壁时,他仰首睁大眼睛向上观察。这一看,又让他兴高彩烈,原是他看见头上不高处隐隐约约有光线闪动。
凉风掠顶,有光可见,郑义欣喜万分,立时有一种“天不灭我,绝中逢生”的幸运感觉。他如此想道:
“既然有光线可见,有风透入,此处也必与外相通,且是一个不会很长的山洞。”
郑义想着,脚下踩水,伸长胳膊顺着石壁往上摸,未及头顶上二尺,摸到一个石台边沿。他心中大喜,于是便纵一纵身,双手扒牢台沿,双脚-蹬石壁,一个引体向上,下巴就勾住了台沿。头露出台沿,眼前豁然一亮――这里果然是一个山洞,直通向前。郑义喜不自禁,身子再一长,半个人就趴进了山洞。再一努力,整个人便爬入了洞里。
郑义爬入山洞,站起身来。他打量这山洞,约四五尺宽,七八尺高模样。虽然他出得了暖如温汤的八卦炼丹池,被风一吹甚觉寒冷,但丝毫影响不了他再见光明、重返生天的喜悦。
绝地逢生,再世为人,此刻的郑义感觉能量满满,浑身上下好象有使不完的劲。他觉着他这会儿有超人之能,似乎举手可拨云霾散,投足可踏地不平。他斗志昂扬向着洞外走,行如驭风,飘然若飞。他向前奔走的同时,心中陡然立誓……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书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