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古代文化
康熙皇帝有十一位外国老师,可是这不妨碍大清闭关锁国

康熙皇帝有十一位外国老师,可是这不妨碍大清闭关锁国

作者: 南先枝 | 来源:发表于2015-07-24 18:14 被阅读2958次

    清朝的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对西方都蒙昧无知,对方打上门来了,还不思进取,不知学习,正是孔子所谓“困而不学”者。但是,他们的老祖宗康熙皇帝却不是这样。

    康熙皇帝特别喜欢和传教士交往,许多人认为这是传教士用金鸡纳霜治好康熙疟疾的缘故,其实不然。治疟疾的事发生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已经三十八九岁,早在此之前,康熙就和传教士密切来往了。

    明代的皇帝和传教士接触,喜欢的不过是西方人的钟表玩具,但是康熙皇帝不同,他喜欢的是西方人的科技,而且还下过苦功夫学习。据记载,做过康熙老师的传教士有十一位之多,其中有法国人、比利时人、德国人、波西米亚人以及意大利人,学习的范围从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光学直到哲学、音乐、解剖,比你在大学的选修课还丰富。举个例子,法国传教士张诚(Jean-François Gerbillon)和白晋(Joachim Bouvet)一同做过康熙的几何学老师,他们俩在精通满汉语言的大臣的协助下,用满语撰写讲稿,早上四点入宫,晚上出来,不分阴晴寒暑,天天给康熙上课。据白晋说,康熙练习计算、亲自绘图,还学习数学仪器的使用,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熟练地掌握了几何学原理,学会使用圆规之类的仪器,能够进行几何学运算。不夸张地说,康熙是当时中国最懂西方的人。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到无锡的时候,在杭州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潘国良(Emmanuel Laurifice)前来迎驾,两人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谈话。

    康熙问潘国良:“哪里来的?”

    潘回答:“远臣自杭州来,迎接圣驾的。”

    问:“是哪一国人?”

    答:“是意大利国人。”

    问:“你有天球么?”

    答:“杭州天主堂有一个旧的,不甚好。”

    问:“南京、苏州出北极几度?”

    潘国良都一一回答。从这段对答来看,康熙俨然是一个“西洋通”。潘国良当时进献了小千里镜、照面镜和两枚玻璃瓶——这些玻璃制品在中国还是稀罕的东西。

    那么康熙懂不懂外语?他学了这么多西学,似乎独独对外语没有下功夫,但是外国朋友多了,交往时间久了,也略知皮毛。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俄罗斯贸易代表团向清朝呈交文书,满朝文武大臣都看不懂,康熙得意地教导大家:“此乃拉提诺托、多乌祖克、俄罗斯三种文字也。外国文字有二十六字母者,亦有三十字、五十字者。”他还对比了外语和汉语的发音,最后说翰林院应该学习外语。虽说康熙也读不懂,但冷不丁地露这一手,估计能把群臣唬住。不过既没有字典,也没有教材,师资力量不够,翰林院怎么学习啊,康熙这个指示没能落到实处。

    还有一件事可以反映康熙的外语水平。据白晋记载,有一次康熙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打猎,看到一种罕见的鸟,康熙问他,这种鸟用法兰达斯语怎么称呼?法兰达斯语是南怀仁的母语,是接近荷兰语的方言。南怀仁几年前曾经和康熙讲过,但此时他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就在南怀仁尴尬之时,康熙自己说了出来。可见,康熙还是学会了一些单词,并且牢记在心。

    可惜,康熙只是把西学发展成了个人爱好,而没有预见科技发展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不仅没有大规模引进西学,而且还垄断着与外国人的交往,外国人进不来,中国人也出不去,直到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才打开了中国大门。等到光绪皇帝真正开始学习外语的时候,大清国已经到穷途末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熙皇帝有十一位外国老师,可是这不妨碍大清闭关锁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cm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