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
作为第一编《先秦文学》部分的绪论,这一篇主要从1.中国文学的源头、2.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3.先秦文化和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4.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四个方面概述。
先秦文学最大的特点有二: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诗歌的代表为《诗经》与楚辞,共为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先秦散文则分:
叙事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说理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时期的文学:远古歌谣和神话
(如:《弹dan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ou)(dan去声,rou阳平)
√ 特点:口头创作、集体创作、口耳相传
√ 反映生产力水平很低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
2.书面文学萌芽:甲骨文与金文,为口耳相传文学发展成书面文学提供条件
√ 特点:诗、乐、舞一体(诗歌特点,春秋后诗歌从乐舞中分化独立)
(如《吕氏春秋·古乐》中“八阙”)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1.作者变化:巫、史、贵族、士
√ 夏商西周初:从巫到史
巫(巫觋xi)——原始宗教文化为主,巫觋为主要文化承担者(xi阳平)
史官 ——上古巫史不分,鬼神地位下降,史官文化发展
√ 西周春秋:贵族——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成为文化主要承担者
√ 春秋战国:士 ——分封制解体,贵族与庶人之间士阶层兴起
2.形态:综合
√ 特点:文、史、哲一体
3.先秦诗歌
①诗歌发展过程:
1°宗教颂赞祷祝诗:甲骨卜辞、《易》卦爻yao辞、钟鼎铭文等韵文(yao阳平)
2°政治叙事诗:《大雅》大部分、《小雅》小部分、《颂》
3°言志抒情诗:《小雅》大部分、《国风》全部
√《诗经》、楚辞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创作规范
②特点:作者、时代难定
√ 1°作品的写定历时长,师说后学之说混杂,师徒间传授增删;
2°焚书坑儒(实为术士方士)后多为汉人重编,易有讹传
三、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轨迹
1.先秦文学发展分期:
√ 夏商:完整歌谣出现,祭祀怨刺——与宗教文化紧密相关
(商代出现完整散文:《商书》)
√ 西周春秋:史传散文,关注现实——礼乐、史官文化
(编年:《春秋》、《左传》; 国别:《国语》、《战国策》)
√ 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社会人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说理:《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2.特点:
√ 立足现实、关注现实、鲜少论及“天命”“鬼神”;
√ 士人文化、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自主自觉意识增强
(ps.文人创作正式自觉独立于魏晋时期)
四、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1.文学基本问题:目的、功用
√《尚书·尧典》:“诗言志”:内心情感和价值表达需求
√ 春秋前已有借文学抒情的思想,有较明确的创作动机
2.儒家:
①社会思想:“仁”、“礼”
②文学主张:
√ 孔子:“兴、观、群、怨”
兴——以文学唤起社会情感,读者领悟以达教化;
观——可从作品得出对社会政治、作者伦理修养的认识;
群——使群体达到社会认同感
怨——怨刺批判揭露
√ “兴观群怨”为儒家的文学主张和纲领,虽然注意到满足个体情感,最主要强调文学现实功用。
√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1°知人论世:了解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
2°以意逆志:研读文本,推求创作的真正意图
√ 强调人格和文格之间的关系
3.墨家:
√ 尚质(简约、实用的表达)
√ 文章“三表法”判断是非,首次对“征引”进行理论探讨
(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主张根据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
4.道家:
√ 自然朴素文学追求:
(推崇人的自然性情,以“平淡”为极,顺其自然,反对矫揉造作)
√ 语言是文学手段而非目的
(《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第一编绪论完)
原创整理,首发公号,图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