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世界文学天地
佩索阿 |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费尔南多·佩索阿
生活阻碍了对生活的表达。如果我真正经历一场伟大的爱情,也永远无法将它表达出来。
我一寸一寸地征服了与生俱来的精神领域。我一点一点地开垦着将我困住的沼泽。我无穷无尽地裂变自己,但我不得不用镊子把我从自我中夹出来。
万事万物都来源于外界,人类灵魂本身或许不过是阳光的光线,这光线从土壤中闪耀、分离,而这土壤只是肉体构成的一堆粪便而已。
我拥有各种姿态,尽管它们在我心中不留一丝痕迹,我有满腹话语,却从未说出口,我有好多梦,最终却忘记了实现。
人类的迂腐平庸令我感到生理反胃,这是它唯一特点。有时候我刻意去加重这种反胃就像人们通过催吐来减轻呕吐感。
如果我别无所长,至少我永远保持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新奇感。
有时,我喜欢(用一种分裂的方式)思索一种可能性,它关乎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未来图形。
自由存在于孤独的可能性中。如果你能够脱离人群,不用为了金钱、伙伴、爱情、荣誉或好奇心——这些事物无一能够存活于沉默和孤独中——而寻找他们,那么你才算是自由的。如果你不能一个人活着,那么你就天生为奴。
唯一能配得上君子的姿态就是,坚持去做一件他认为毫无用处的事情,去遵守他知道枯燥乏味的纪律,去使用他认为完全不合逻辑的哲学和形而上学思想的规范。
佩索阿 |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图/摄影师Silvia Grav作品
沉思
将现实视作幻觉的形式,和将幻觉视作现实的形式一样重要,一样徒劳无用。沉思的生活,若要完全存在,必须将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视作各种零零散散的前提,导致一个不可企及的结局。但是,我们还应当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各种各样的梦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正是这种关注使我们陷入沉思。奇迹或障碍,一切或虚无,途径或问题,任何一切事物都取决于一个人对它的看法。不断采用新方法去看问题,就是一种重建和续添。这就是为什么爱沉思的人即使从不离开村庄,也能将整个宇宙了然于心的原因。细胞中蕴含着无穷小,沙漠中包含了无穷大。一个背靠岩石而眠的人,那里就是整个宇宙。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陷入沉思时——一切沉思者都是如此——一切事物突然变得破旧,看得见或重现,即便我们没有看见。因为不管我们如何思考,通过沉思去转化,无论转化成什么,它终究只是想象中的物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生活的渴望和缺乏知识的求知欲将我们淹没,我们只带着感觉去沉思,凭借触觉或感官的方式思考,存在于思想的内在客体中,就像它是一块海绵,而我们是水。同样,我们也有黑夜,感觉带来的深度疲倦甚至变得更强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感觉来自我们的思想。但是,没有月亮或星辰的无眠之夜,这样的夜晚,仿佛一切都朝外翻了个遍——内化的无边无际,随时会爆发,白昼变成了陌生套装的黑边。
是的,成为人类的蛞蝓,爱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成为水蛭,对自己的讨厌之处一无所知,这是最好的办法。无视是为了生活!感觉是为了遗忘!啊,一切事物消失在古老帆船绿里泛白的尾波里,像高高的船舵(它是古老船舱眼睛下面的鼻子)溅起冰冷的水花。
祷文
我们从不知实现自我是何情景。
我们是两个深渊,乃在天空中闪烁的深井。
自省
或许终于是时候做出这种努力了:好好回顾一下我的生活。我看见自己身处一片广袤的沙漠中间。我绘声绘色地告诉自己,昨天我是什么,我想向自己解释,我是如何到这里来的。
荒谬是我们的状态
让我们像斯芬克斯一样,直到我们忘记自己是谁,尽管这样做不真实。事实上,因为我们是虚假的斯芬克斯,我们不知道在现实中的我们是什么。认同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否定自己。荒谬即神圣。
让我们研究理论,带着孜孜不倦、求真务实的态度理清思绪,以便能够马上用行动将它们否定——我们否定,然后用新的对立理论来为我们的否定行为做辩护。让我们为生活开辟新路,然后立刻沿着这条新路往回走。让我们选择这样的身姿手势,它们既不不属于我们,也非我们所愿,甚至我们不希望被人们认为它们属于我们。
让我们买书,以便不去读它们;让我们参加音乐会,却对音乐充耳不闻,抑或不去关注那里有谁;让我们花时间散步,因为我们讨厌散步;让我们整日呆在乡下,仅仅因为那里的生活令人感到沉闷。
佩索阿 |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图/摄影师Silvia Grav作品
个性与心灵
给每一种情感赋予一种个性,让每一种心境拥有一颗心灵。姑娘们成群结队地溜达过来,她们边走边唱,歌声里充满着欢乐气氛。我不知道她们是谁,也不知道她们是做什么的。我站在远处聆听片刻,我听到一种悲伤,不为我,而为她们,这种悲伤打动我的心灵。
为她们的未来?为她们的无意识?
或许,并非直接为她们,终究,只是为我自己。
无法思考
一段乐曲,一个梦境,一些事物令我依稀有所感觉。置身其中,我无法思考。
我厌恶努力
……深刻而疲倦的鄙夷献给所有那些为人类而工作的人,献给所有为他们的国家而战的人,他们献出了生命,以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
……充满了厌恶的鄙夷献给那些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灵魂才是唯一的本真,而外在世界和其他人这些其他方面仅仅是缺乏美感的噩梦,如同在梦幻之中,精神上的消化不良带来的恶果一样。
我厌恶努力,在所有形式的强烈努力面前,演变成了一份几乎令人痛苦的惊骇。战争,精力充沛且高效的劳动,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令我感觉如同一份鲁莽的产物……
鉴于我的灵魂真实无比,相比我最初那些经常出现的既纯粹又无上荣光的梦境,一切有用且外在的事物全都显得微不足道。于我而言,这些更为真实。
悲伤的间奏(二)
我是一件被扔进角落的物体,一块落在街上的碎布,我卑微地活着,在世人面前装模作样。
我羡慕所有人
我羡慕所有人,因为我不是他们。由于在一切不可能中,这是最不可能的事情,也成为我日日企盼之事,我为之每时每刻伤心绝望。
烈日灼灼,沉闷的热浪灼伤我的视觉。树丛的暗绿中泛起一抹炙热的黄。倦怠……
人造美学
生活阻碍了对生活的表达。如果我真正经历一场伟大的爱情,也永远无法将它表达出来。
我甚至不知道,这些不着边际的纸页展现给你的我是否就真的存在,抑或只是我为自己创造出的美学假象。是的,的确如此。从美学上说,我作为另一个人而存在。我用不属于我的材料,像雕刻一尊雕像一样雕出我的生活。我用一种如此纯粹的艺术方式去运用自我意识,使我彻底成为我自己的陌生人,以致有时候我不再认识我自己。在这不真实的背后我究竟是谁?我不得而知。我一定是某个人。如果我逃避生活,逃避行动,逃避感觉,那么相信我,我只是不想去破坏我为自己虚构的个性轮廓。我想与自己想象的样子分毫不差,但事与愿违。如果我不得不屈服于生活,就是对我的毁灭。我想成为艺术品,尽管肉体无能为力,至少灵魂理当如此。这便是为什么我在寂静的孤独中雕刻自己,然后放进温室,与新鲜空气和直射光隔绝开来——在这里,人造自我的荒谬之花才能静静地绽放它的美丽。
有时我在默想,如果我能将所有的梦串成一段连续的生活,整天有想象的同伴和创造的人做伴,我可以在这段虚假的生活里经历苦乐,那该有多好!不幸偶尔会降临,但我也会经历极大的欢愉。关于我的一切都是假的,但都符合最高逻辑。一切都随着虚假感官的脉搏跳动,发生在我用心灵建造的城市里,一路延伸至一列停驶火车旁的月台那里,对我而言遥不可及——这一切是如此生动和不可避免,就像在外在生活里,却有着一种落日的美感。
佩索阿 |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图/摄影师Silvia Grav作品
心灵的支撑
我属于这样一代人,出生在一个思想和心灵都找不到任何支撑的世界。上一代的毁灭性工作留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世界,在宗教领域缺乏安全,在道德领域缺乏指引,在政治领域缺乏安宁。我们出生在形而上痛苦、道德焦虑和政治不安之中。我们的先辈醉心于客观规则,仅仅掌握着理性和科学方法,毁灭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因为他们对圣经的批判——经历着从文本批判转向神学批判的过程——当科学批判主义逐渐披露福音书的原始理论中错误和朴实观念时,将福音书和耶稣的早期经文削弱成一堆令人生疑的神话、传说甚至文学作品。与此同时,自由探究精神将所有形而上命题和研究形而上学的所有宗教命题公开化。在被他们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含糊概念的影响下,这几代人批判一切道德,详细探查生活的一切规则,教条坍塌后,只留下一切不确定性及其对不确定性发出的哀叹。很显然,文化根基如此混乱,社会不可能不成为政治混乱的牺牲品。因此,我们意识到,世界迫切需要社会革新,世界欣然向往从未有过的自由和从未被界定过的进步。
然而,我们的父辈以草率的批判,使我们不再可能成为基督徒,但是他们却没能使我们接受不可能;他们使我们不再相信已建立起来的道德准则,却没将对道德的漠不关心和对人类和平共处的规则遗赠予我们;他们将难以捉摸的诸多政治难题遗留给我们,却未能将不去关心这些问题解决办法的思想遗赠予我们。我们的父辈轻率地毁掉一切,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有着完整过去的时代。他们毁灭的恰恰是能够给予社会力量的东西,这些东西使他们能够恣意破坏而不用去考虑墙垣的断裂。我们继承了这种破坏及其后果。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事实上在今天,获得生存和成功的权利和获准进入精神病院有着同等的基础:缺乏思考能力、不道德和精神狂躁。
理性的客栈
在信仰和批判之间的那条路上,有一间理性的客栈。理性是一种没有信仰也能被理解的信仰,不过它仍然是一种信仰,因为理解就是预先假定什么事物能够被理解。
一切都是奴仆
形而上学理论能给我们一种短暂的错觉,我们用它来解释那些费解的东西;道德理论能诱使我们花上一个小时去思考我们终究会知道的东西,也就是所有关闭的门,哪一扇通往美德;政治理论使我们一整天都相信,除了数学运算,当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时,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归纳为这种有意识的徒劳活动,我们聚精会神做这些事情时,虽然它不会产生愉悦,但至少可以使我们感觉不到痛苦的存在。
假定我们被无情的法律统治,这种法律不能被撤销或妨碍,那么文明达到鼎盛时期的最好标志就是,这种文明下的所有人意识到,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我们或许是众神的奴隶,它们比我们强大,一时兴起给我们带上桎梏。不过,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们服从——和我们一样——抽象命运的铁腕,这种铁腕高于正义和仁慈,对善与恶毫不关心。
静思
我那颗悲伤的心,欲去寻找申明,命运拥有一份意义!欲去寻找命运,神明掌握命运!
有时候,我在夜晚醒来,便会感觉到无形的手在编排我的命运。
我的生活躺在这里。我心中波澜不惊。
——本文节选自《不安之书》
作者:费尔南多·佩索阿
刘勇军 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佩索阿 |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葡萄牙著名诗人、散文家、哲学家,与十六世纪的伟大诗人卡蒙斯并称为“葡萄牙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文学史家认为应该给予他“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及乔伊斯同样的地位”。
佩索阿生前出版过几部英文诗集和葡萄牙文诗集,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他的诗和随笔逐渐取得世界性的影响,其肖像曾出现在葡萄牙纸币发行三百周年的纪念钞上。在短短的四十七年生命中,佩索阿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的手稿,其重要作品包括《费尔南多·佩索阿诗集》(1942)、《阿尔瓦罗·德·坎波斯诗集》(1944)、《阿尔贝托·卡埃罗诗集》(1946)、《里卡多·雷耶斯诗集》(1946)和《不安之书》(又名《惶然录》)(1982)等。
佩索阿 | 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