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市回来,已经明显感到小年的魅力。
一些店铺已经打烊了,连卖肉的小两口在给我切好肉之后,都说,我们收了吧!我也说,应该的,回家痛痛快快喝两杯,小年之后是大年,快乐才是硬道理。
路上的行人已经稀少,想很多人家已经端起酒杯,热闹气氛可以相见。
现在生活好了,吃喝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连坐在一起喝一顿酒的机会还留在饭店,所以年的仪式感渐渐消失了。
不如在家整几个小菜,可能没有饭店里的味道好,却有一点年的味道。
过年,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农历年,就是每一年的农历一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究竟起于何时,目前没有文字可以考证,而且年说法还是源于神话传说,传说年是一个猛兽,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都会在早上到村里吃人,后来发现年害怕红色的东西和爆炸声,所以以后家家户户都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过年的含义就在于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热闹喜庆气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在普通的老百姓心里,过年意味着除旧迎新,家庭相聚,阖家欢乐,而且有着祭祖,迎亲,守岁,这样的系列活动让我们的年充满了和谐,喜庆,同时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那么过年就不能仅仅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它从进入腊八,就是过年的开始,过去叫办年,也就是准备年货的起点。
过年关键就是一个“过”字,是一个过程,是各种仪式的叠加,是心与心的连接,是情与情的相融,在对年的期盼中,我们在过程中体现了感情,美好生活,和经过自己的劳作辛苦之后那一份满足感,是经过年夜饭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祝福释放平时淤积在心里的孤独感。年让我们重新找到家的归宿,心灵的港湾。
过年,既要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又不能脱离中国年文化的传统,只有创新的年会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根,没有根的树会慢慢死掉,没有传承的文化,会让我们迷茫和无所适从。
过年,的确已经从对物质的渴望,变成了一些人心中的概念,不远万里,历尽千难万险回到家里,而这个家就是魂牵梦绕的老家,如果就是一顿饭,如果就是手机发几个红包,这样的年一定会让人越来越觉得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对年的思考,对年的过法,对年俗年味的载体的开发,不仅是民族的问题,更是在准备一顿饭的过程中,我们所体现出来的一家人情感的融合。
所以,过年,逛庙会,走街串巷看热闹,听起起伏伏的鞭炮声,看满街的红红火火大红灯笼高高挂,听莺歌燕舞的新年快乐的拜年声,过年了,怀着思念的心情给故去祖宗上坟祭拜,感恩他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养育之恩,从而在教育自己子女中,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
难得的可以走亲访友的年节,我们且放下一年的辛苦,清空一年累计下的心里对亲人的亏欠,可以从从容容的陪他们一起吃吃饭,打打牌,说说话,只要是快乐的,我们都在过年的氛围里继续叠加,只要是亲人们乐意的,我们为什么不让年锦上添花呢?
而这一切都应该以家为中心,离开家的纽带,年的确就是一个概念,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家庭,年是游子的家的梦,年是离乡背井的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年是父母伸开双臂拥抱远方孩子的深情。
所以,过年,且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