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论语大讲堂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别裁》93(子罕)|礼的变迁

《论语别裁》93(子罕)|礼的变迁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13:28 被阅读5次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麻冕”,是祭祀带的一种帽子,这种帽子做出来比较麻烦,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呢,带这种帽子表明您对祭祀很重视,是懂礼的象征,这是周礼。

            到了孔子时代,人们不想这么麻烦了,就用黑色丝绸替代。孔子呢,也不坚持,也用丝绸替代。孔子从众,他也是同意节俭的,简单点,就简单点吧,大家既然都用黑色丝绸做帽子,我也用吧。

            为什么孔子从众呢?不是抛弃周礼,而是帽子是别人做的,浪费的是别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这是宽以待人,这本身也是礼。

            “今拜乎上”,是说,现在拜见人君啊,都只在堂上拜一拜。按照周礼,您得先在堂下拜一拜,也就是磕头,然后再升堂,再到堂上拜一拜。这就拜了两次。今天的人就不舒服了。为了舒服,就只在堂上拜一拜,堂下这一次就免了。

            孔子呢,每次都要堂下拜一拜,然后在到堂上拜一拜,拜两次。特立独行,大家看孔子就不开心,不顺眼,觉得就您懂礼?就您多事?您是在拍君王马屁吧?

            虽然大家不高兴,不这样做。但孔子依然这样做。孔子认为这是礼。

            为什么前面一种礼孔子不坚持?因为前面一种礼坚持下去,会为很多人带来不方便,做帽子的人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会给一些人带去经济负担,所以能俭就俭吧。这是宽以待人。

            而拜见君王之礼呢,拜两次呢,这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别人无关。也不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损失,只是有些人看自己不顺眼罢了,但这没关系,孔子是对的,所以坚持。

            孔子一直以来,都认为敬礼的精神,必须要绝对的诚恳,要发自自己的内心。但是孔子当时所在时代的情形与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相类似,人与人之间的礼貌,都流于形式,只重外表不重精神。甚至连外表的形态上也成问题,譬如现在的行礼,变成纯粹的打招呼,成了应付的一种形式。

            其实这个时代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93(子罕)|礼的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xn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