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善读「论语」中国传统文化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善读「论语」17.11:礼非玉帛当行义,乐岂钟鼓应宣仁

善读「论语」17.11:礼非玉帛当行义,乐岂钟鼓应宣仁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15:41 被阅读0次

    「阳货篇第十七」11

    【原文】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礼之所云,岂在玉帛?乐之所云,安为钟鼓?”

    【注释】

    “礼”,是一切行义的制度和规范的统称。

    “云”,言也。如“不知所云”。也可看作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可用,无实在意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古时均为名贵之物,常被用做祭祀的礼器,以及表示和平友好的礼物,与“干戈”相对,故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说。

    “云乎”,用于句末,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助词。如《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中的“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暇修云乎?”

    “乐”,是一切宣仁的文化和教育的统称。

    【评析】

    孔子说:“礼以行义”;《周礼义疏》的作者、唐朝著名儒家学者贾公彦说:“礼所以统叙万事”。因此,“礼”是一切行义的制度和规范的统称,而并非指一般人心目中的礼仪、礼貌。《礼记·乐记》云:“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因此,义为礼之本,而礼仪、礼貌等均为“礼之末节”。“玉帛”乃礼仪所用之物,故为礼之末。

    《礼记·乐记》云:“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共移风易俗”。是故乐所以宣仁也。《礼记·乐记》又云:“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因此,仁乃乐之本,而“钟鼓”为乐之末。

    《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因此,“礼”“乐”虽外在形式不同,但内在均以仁义为本,也均以“和”为用。只不过"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是用道德情感去转化人内在的思想,而礼是以制度规范去约束人外在的行为。如此礼乐配合、内外齐施,方能使人内则无怨、外则无争,社会因而得以内外俱和,达到高度稳定、高度文明的状态。

    但春秋之世,为政者失道无德,礼乐亦舍本逐末。但崇“玉帛”之尊,不知礼以行义;只尚“钟鼓”之隆,不知乐当宣仁。故使礼乐徒有其形,而渐失其用和之旨,以致礼崩乐坏、天下纷乱。是故孔子叹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17.11:礼非玉帛当行义,乐岂钟鼓应宣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xp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