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进 郤正传第一

作者: 平凡的爱好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23:19 被阅读237次

    我已记不起父亲的模样了。当初,母亲改嫁从人后,将我留在祖母身边。我是在祖母身边长大的。我祖母曾告诉我,我的父亲本是孟达的留营都督。汉建安二十五年春,孟达率领所部四千步骑北上,诡称救荆州而实投北敌;我的父亲不知真相,跟随“出征”,等到知道真相,想要返回时已经不可能了。后来,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书通孟达,问及我的父亲,才知道父亲降魏后不久就忧闷而逝了。当时,我才八岁。

    我从小喜欢汉学。也就是考证文字、考据前人典籍的学问;我喜欢研究古文、哲学、文学、音韵学、史学等。我对两汉的大文学家、学问家司马相如、王充、杨雄、班固、张衡、傅毅、蔡邕、马融、郑玄等鸿儒都非常敬佩,他们的辞赋、遗文、论策,我都能背诵。几十年来,我刻苦钻凿推求,未敢疏逸。因为我敬佩这些大汉学问家,所以,我对汉朝极为向往。我希望那样的盛世再现!渴望天下名士欢聚洛阳、长安,训诂儒经,探揆坟籍;继承先人大学,开发后生德智。我听说伪魏(注:指曹魏)宣扬黄老,清议之风大行,竹林七子悖礼乖张,阮嵇之徒放浪论玄,全无孔孟风范、礼乐仪轨。浮华盛,鄙行嚣,儒礼之衰,伦常乖舛,实令人痛心!

    我还听祖母说起,祖父是灵帝年间的益州刺史,因遭逢黄巾事变,被凉州逆贼马相、赵祗杀死在雒县。祖父征任的益州从事贾龙,为给祖父报仇,亲率二千兵民,打败了拥众万余,自称天子,破坏广汉、蜀郡、犍为三郡的马相。祖母还说祖父被杀,非国家之故,是他自己强征暴敛的果报;当思祖父为官不廉的过失,以为教戒。我认为祖母说的很对。福祸,都是人为的,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老子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祖父货赂为官,割剥百姓,赋税如虎,以致离叛,失德遭败。无因其损国家政治之行而惭愧,何怨乱世颠仆,一家之不幸哉!

    建兴三年十二月,统率王师南征半载的诸葛丞相,终于凯旋而回。因为丞相的捷报和回程早已上报朝廷,所以,天子决定在当天举行盛大的接迎仪式。不过,因丞相素来不喜扰动郡民;故而,朝廷特别下令禁止百姓出迎。并宣布除了直通石犀门的直道外,成都内外道路都将封锁,并禁止通行。

    我记得朝廷提前十天就开始清道设卡了。但是,这怎么能够禁止得了呢?到了丞相车马入城的那天,数十万百姓争赴京城,向为国远征的丞相表示敬意。我当时也跟着朋友夹在如海的百姓中间,挤开阻拦的士兵,硬冲到了能够看到丞相的地方。其场面之大,自不必说。当丞相的四轮车刚刚驰进城门时,街道上、城墙上、树上、屋舍上,乃至于旗杆上的人都因为某种崇敬而大哭起来。除了天子,官民全都跪着迎接。

    我大为震撼,感到了民心的力量。感到了为民操劳的生命之重!我一直沉浸在这种感动之中。直到三天后,我才发觉了一件令我难过的事情——《法言》不见了!这部书不是容易得来的。

为了这部书,我更易姓名,投身大儒许博士府上作仆役,用了年余时光,借打扫书房的机会,一点一点陆续抄写下来的。这部扬子云的十三卷《法言》虽不是难得的秘籍,但由于它不如《论语》、《礼记》《周礼》《书经》《春秋》《诗经》《易经》等儒家经典流传的广,所以,在乱世中,很难见到完整而且没有章句差错的完本了。何况,许博士家收藏的还是加了马融批注的版本。这版《法言》还是许博士当年游学洛阳时,到太学抄来的。以后,董卓霸京师,对洛阳城破坏极大,焚毁了无数文物。此书的原本想来已经没有了!

而且,我终于抄完这部书,辞别许府后,对比《礼记》《论语》《孝经》在里面作了十几万言的批注!《法言》我倒背如流了,可那些记录我感言、引发、注解的批注呢?当我意识到我丢失《法言》后,精神几乎崩垮,我回忆起来,肯定是在推搡拥挤的人群中,不慎从怀中丢失了。

    怎么办?我几乎想跳河!但当我失魂落魄地走到北城,想靠着渺茫的希望寻回它时,我想到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犬”的一生!想到孔子,我就来了精神,来了一种向上的勇气。“重新来过!大不了再去给许博士当奴仆!”我想。

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部书的丢失,居然给我带来了仕途上的“学干禄”。当然,也可以说是塞翁失马——不过,这是福吗?从大道来看,这是福吗?我不知道,但,我似乎没有为此后悔。也没有考虑假如这件事情不发生,我能否成就。

    我丢掉《法言》一个月后,也就是我准备到许博士家报到的时候,地方上的亭长、里正、有秩、啬夫及族中三老等不约而同的来到了我家。我看到此景,十分诧异。我祖母下世后,家里常年只有数位同好偶尔过往,从没有这么热闹过。看到他们笑着站满了小院,我颇为惊疑。但是,想到自己虽然无功于社稷却,也自信从无苟且,断无失礼悖德之行落作诟病。便决定从容应对,一一招待之。

    在我给所有人都倒上了一杯水后,亭长笑着摘下了背上缚着的布囊。他慢慢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方木盒子。对我说:“劝学从事尹大夫让我等查找这部书的主人,我在书的首页见有一印,印文是‘国家罪吏之后偃师人阿彘’。偃师人来益州做官的不多,而灵帝时的郤刺史为官最显著,便问三老可知他后人是谁。三老皆言里内只有郤正好汉学,或是其人。”他就打开盒子,指着里面的书让我看。我看了一眼,不觉莞尔,指着盒子大笑——这正是我丢失的《法言》。不过,我一时竟不敢去拿,我怕这是幻觉。

    后来,我不禁问他:“亭长,你是如何得到这本书的?”亭长说:“这书并不是我得到的。而是尹大夫的亲卒捡到的。尹大夫看到这部书后,非常高兴,尤其赞赏内中的批注。大夫说‘观其文字,必出于少年学子之手!州中有人好学如此,我竟不知,有负国家所托!’尹大夫还以为是太学学子所作,就转交给了谯典学,请他在太学院访查此书主人,以利为国进贤。太学三千学子,无人出领;尹大夫不死心,又移书于州文学,不成;更传于郡文学,也无人自认。但事有侥幸。郡文学中有一成都寒门学子称‘在冲仙里游玩时,曾偶见四五少年争论《法言》与《论语》的同异。’典学就把这个情况上报了尹大夫。尹大夫听说后,立刻派人将书送到了寒舍。我知道了此事,未敢怠慢,立刻赶往里正家,又邀请三老来会,最后大家都认为此书可能就是你的。”

    我听了这话,心中充满一种激动!是作为季汉的子民而自豪!郤正,微末细民耳!尹大夫总益州之文化教育,职任繁忙,迎接武侯那天是何等场面!然而,他的从人竟能在纷乱的人堆里,仔细的收起一本不知是谁遗落的手抄书!尹大夫因为爱惜州中后进,竟然如此不厌其烦,从太学一直追寻到地方!季汉之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信矣!

相关文章

  • 蜀汉后进 郤正传第一

    我已记不起父亲的模样了。当初,母亲改嫁从人后,将我留在祖母身边。我是在祖母身边长大的。我祖母曾告诉我,我的父...

  • 郤正传

    不仅如此,亭长还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声明。是尹大夫亲手批签的“聘在野学子入太学书”,书中对我在《法言》中的一些批注大加...

  • 郤正传第三

    进得东观深如海,郤正从此醉阁台。我游戏文字间,渴饮墨子血,饥餐蔡邕书,浑忘世间有魏吴。 有一天,我偶然在书架外面裹...

  • 郤正传第四

    我说:“能靠着官家的给养,无忧无虑的在深宫中‘综坟典之流芳,寻孔氏之遗艺,’欣赏环上的恬娱,不在当世留下错误和可悔...

  • 郤正传第七

    然后是一半的学生联名上书朝廷,力保大将军,并称“我们现在的这位统帅,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是绝对没有人能够替代的!现...

  • 郤正传第六

    听闻大将军决心干预内政,杀伐邪僻,我非常高兴。就对大将军讲了,我当年拒绝任中宫记室的旧事。大将军听后说:“谯允南真...

  • 郤正传第九

    大将军回国后,将兵权暂借给了柳隐。他自己则马还成都,开始整顿吏治。他为了不动摇朝廷,不引起激烈的对抗、争斗,不妨碍...

  • 郤正传第八

    朝廷听之此事,万分震惊。下令将那十几个法算拘押进京,由天子亲审。 而包围了我们的百姓也是渐渐散去。我们终于可以赶往...

  • 郤正传第五

    往赴其家宅送礼者颇多。后来听说,姜维对京城风气变成这样,非常恼怒。他让卫兵围着宅院站了一圈,将四面来献礼的都挡在外...

  • 夹在蜀魏之间的羌人

    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秋,蜀汉大将军姜维再一次伐魏,这次他吸取了上次伐魏失败的教训,先派郤正带着大量金银珠...

网友评论

  • 1f0b1dd543a9:花生兄,我觉得你可以单独给蜀汉后进和两晋演义弄俩文集,文集中文章数大于十就能申请连载了
    平凡的爱好:@超谷越山小乌龟 好!
  • 1f0b1dd543a9:恍惚中我感到这个故事你以前写过。男二是魅力爆表的黄皓!
    1f0b1dd543a9:@平凡的爱好 那篇超级好。流歌女神写过一篇《垂名》,也是郤正的
    平凡的爱好:@超谷越山小乌龟 在姜维吧写过的旧作
    平凡的爱好:@超谷越山小乌龟 对的😄
  • 1f0b1dd543a9:我特别讨厌竹林七贤
  • 北旭晟:因为感觉两晋时期是个混乱黑暗的时期,所以无感,但不知直接间接的比较喜欢蜀汉历史,是因为诸葛亮吗🤔
    平凡的爱好:@北旭晟 可以这么说吧😊
  • 1f0b1dd543a9: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平凡的爱好:@超谷越山小乌龟 😀这是?

本文标题:蜀汉后进 郤正传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ir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