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梅江,我空手而至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12-25 08:22 被阅读0次

虽然背囊里带着两本自己近几年编辑的书,一本是《通洲桥散文集》,一本是《秦食南踪》,内容反映全是或者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家梅江的事物,但我还是觉得昨天上午到梅江是空手而至,因为工作后对他老人家的承诺没有全部做到。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把写作的目标定得太远,因而想做的事就显得特别多,不得已先放下老家梅江这一头;另外一方面,老人家身上可歌可写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估计穷尽我一生还都写不完。

摄自倪大行政村文化长廊

梅江镇管辖内,像我的出生地——高畈这样的自然村,不知会有多少个?除石埠小乡、白沙小乡外,墩头小镇和长陵小乡最多也只跑了二十来个,还只是象征性地走马观花地行走了一下,并没有做到像春节到梅街头两个舅舅家拜年一般,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听正在烧锅镬的长辈聊些往事,并与同辈人坐在一起吃个午饭,悄悄地听大表哥说些稻麦与蚕茧收成和小表哥说些办化工厂过程中的新鲜事。小时候对长陵乡自然村的美好印象多半就是舅舅家门口的大鱼塘、大队屋和一溜儿鹅卵石铺设的石子路旁边的青瓦房,以及那些没有及时裁剪的曾经向天空猛长的桑树枝以及在阳光下,歇息在枝杈间的家禽。公鸡求欢,母鸡沉默,让人看了着急。也用不到多少时间,公鸡会顺势爬上正在用喙不停调拨菜地的母鸡宽背,完成彼此之间的游戏。

记得吃中饭还得“排队”,谁辈分高谁辈分低,谁年纪大谁年纪小,在八仙桌、六仙桌上最分得清楚。估计也就在舅舅家最讲究,而我是同辈中年龄最小的,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建议权。吃餐时间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但必须做到小心再小心,不敢拿起筷子第二次伸到一肥一瘦的肉碗里,只挑点鱼冻和肉皮冻尝尝。等大表哥说今年只分到一大一小两尾鱼,我连鱼冻都不想去尝了。

“这个小孩子懂事”,算是那些知名与不知名的亲戚对我最高的奖赏,然后两个舅舅每人给我一个红包,舅母在我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衣袋和裤袋里塞满米胖糖。这也是一种教育,从小感受到的迎来送往的礼仪教育,虽然有些世俗,但对我来说早已刻骨铭心,并陪伴我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路程。

昨天上午开会的地方名叫梅江烧展示中心,它位于兰埔线墩头站附近,顺着附近旁斜的路爬过小山,大概再走三里路左右,就是后陈村,也就是我大哥的岳母家。亲家公亲家婆见我到来,别样的高兴。想来,我自己与侄儿也只差七八岁左右。因此,他们对待我就想对待大外甥一个样,我侄儿有玩的东西,我也要有;我侄儿没想到的事情,我会向他们去要求,譬如红缨枪、弹弓什么的。但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村中那颗方方正正的大池塘。参加工作后,不知哪一年,跟随市领导去后陈村看望长寿老人,时间安排很短,但我还是想去看看亲家婆,想了解一下老人家生活情况。不知不觉已是二十年过去了,但她还认得“和和蛋”,说:“真难得,真难得”。并问起我父母身体状况。她一定要陪我去见见大池塘。想象太阳和月亮能在水中留下多少影儿,我就知道了时间能把一个高高大大的妇女雕琢成驼背的老者。我禁不住眼噙着泪花,并快速地转背向亲人告别。让我想不到的是,市领导在车边已等候我多时,民政局经办人员郑姐请示领导后还递过一个红包,说:“你怎么不早说,让我们也去看看老人家。”我摆摆手说自己意思已到了。

因此,对墩头小镇,当时的我内心只感到农村老者生活不容易。而今,更是体会到了“最爱是故乡人”的情致。从此后,我对墩头对长陵感觉到特别亲切,一听到“梅江话”,我就以家乡人相认,认识了许多村干部、教师和企业主,也认识了许多寄信投稿的通讯员和民间故事作者,在邀稿、收稿和发稿中成了挚友和忘年交。最痛心的就是祝曙球老师,我在《秦食南踪》一书中收了他好几篇稿子,而在我向他发出邀约多写几篇通洲桥民间故事后不久,在一次公路交通事故中不幸遇难。等接到他女儿的电话后,我也只能去殡仪馆与他告别。

对老家梅江,究竟能做些什么?我一次又一次地扪心自问。总不能再前往老家梅江镇时空手而至吧?于是有了今天这篇小稿,算是对故去的舅舅、舅母、大表哥和亲家公、亲家婆以及令我尊敬的祝曙球老师表示悼念。

(撰写于2024年12月26日)

相关文章

  • “十个一”体验

    老家梅江镇还需大力发展茶酒文旅融合,打造“梅江新十景”(略),培育农家休闲、粱茶观光、地道美食等新业态,完善旅游“...

  • 借一方天地,走文昌武道

    并不是我是梅江人,会经常唠叨老家通洲桥的优秀,也不是身处梅溪上游,犹显得通洲桥光彩夺目。通洲桥之秀,聚集了梅江人的...

  • 农忙季节,说说“吃点心”

    简友,你听说过在农村有“吃点心”的风俗吗?可能没有。那今天早上,我就说一下老家“吃点心”的故事。 在我梅江老家通行...

  • 北山雪落

    北山,是金华城里人的称呼,站在老家梅江人和兰溪城里人的角度,应该叫东山。这恐怕是梅江人和兰溪城里人唯一可以坐下来细...

  • 家的味道

    又是一个周末,按惯例回老家看公婆。从老家回,从来都不会空手。时令蔬菜,农家土特产,让你左拎右提,而身后必然是心满意...

  • 黄茅山下,我行注目礼

    在老家梅江工作一年半后,前天才偶然发现,黄茅尖属于自己的真正家园。而原先对金华山水牛背的天天关注,只是一种仰望,内...

  • 曹聚仁与聚仁文化广场(简牍783)

    曹聚仁(1900~1972),爱国主义人士、现代知名作家。是我老家梅江人,生于蒋畈,从小在私塾和新兴学堂里读书,古...

  • 旧词俗语(十三,称谓版)

    一、对象方面 1——老汉与老伴。相对的,是小青年与新媳妇。老汉,是陕西人对老年男子的叫法。老货,是我梅江老家对老汉...

  • 旧词俗语(107,年节美食篇)

    麻糖。敬献灶马爷。灶马爷,在我梅江老家叫“灶王爷”。 杀鸡、炖羊肉、烧猪肉、炸丸子,做拼三鲜,做糁子凉粉。糁子凉粉...

  • 偶遇(简牍923)

    其实没那么热,我们自己怕自己,怕怕掉。 文友因为梅江老家一知名乡贤去世50周年,发起个纪念活动,问我参不参加?我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梅江,我空手而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wm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