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有个标签叫“四夷交侵,不绝如线”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不断向中原入侵。这中间比较大的事件就有狄人伐邢、狄人灭卫、山戎痛燕等等。那么这里面唱主角的夷狄有谁呢?他们主要是赤狄,白狄和长狄。
在描述春秋早期的史书中对于这几个北狄的描述很有意思。其中白狄被认为是白种人!难道欧洲人在西周末年就远跨大漠,集体到中国殖民了?而更离谱的是关于长狄的描述,因为一个长字,长狄就被描述成巨人族,《左传》就有:“侨如,鄋瞒国(长狄之国)之君,盖长三丈。”的说法。于是后人说长狄平均身高两米多!这个难道不是扯淡?难道赤狄也是红色人种?
再看看春秋早期的地图,为什么晋齐两国明明只是普通封国却比其他诸侯大那么多?这些土地是哪来的?至于赤狄和长狄的位置,为什么在燕国和中原中间的华夏腹地,在两百多年的西周统治后突然多出了这么多实力强大的夷狄?西周也没有周王征伐河北夷狄的记载啊!证明西周时期,这一代是没有夷狄的。这不是很有问题吗?
关键问题就是这些夷狄到底是从哪来的,他们的身份是什么!首先说说白狄。作为白狄之一的鲜虞氏中山国,是姬姓!这可是被战国几大诸侯国认可的。晋厉公命吕相为使致秦桓公《绝秦书》说:“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白狄还帮着晋国攻打赤狄,二者具有同盟的关系。那么我们说白狄是夷狄,这值得信任吗?有学者考证白狄源于毕公高,另有源于虢季子的说法,虽然存疑,但是至少证明白狄有姬姓的血统,绝不是所谓的白种人或游牧民族!
赤狄的活动中心源于山西太原附近,和荆蛮、莱夷、徐夷、黄夷、郦戎、畎戎、燕京戎、太原之戎、申戎、芮戎、条戎、虎方、林方、巴方等等一样!赤狄来源的地方叫赤邑,也就是郝国(右耳刀,阝,源自于小篆的“邑”字旁。除了“都、鄙、郡、郊、乡等”这几个字外,其他所有右耳旁,都可以追述到某个城邑,几乎可以等同于一个诸侯国名)。赤这个前缀代表他们是赤地的夷狄!事实上他们最初是源自郝国这个诸侯国而已。
而最后的长狄很可能源于河北省清河县,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在清河县周围辐射。而长狄的称谓应当是源于他们的姓氏。比较主流的说法”天下张姓出清河“!所以毁三观的是,长狄可能是当时的张姓诸侯搞出来的!事实上长姓(张姓)在商代就已经问世,在西周时期已经开枝散叶,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都已经有一定势力,甚至不止一个封国。而长(张)姓善于制作弓箭,属于武装力量,搞出叛乱武装就很正常。有可能这就是张姓众多源流的其中一支。
其实说了这么多,要说的是华夷之辨这种思想的源头。根据主流观念,华夷之辨区分的主要标准是以华夏礼仪的有无,或是对诸夏的友善度。根据这个标准,那么夷狄和诸夏的区别就显而易见,夷狄的血缘文化和生产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承认周王制定的游戏规则,如果想要犯规开挂,你就是夷狄了。那么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也许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周幽王被杀后,平王东迁其实是不能得到所有诸侯的承认的。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解说过,再加上周携王被杀。于是北方的一些诸侯认为周朝已经实质性的灭亡了,于是他们开始扩张兼并,想要承接大统,就像周朝代替商朝那样,长狄和赤狄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而另一种也许能追溯到周厉王的国人暴动,这时候一些诸侯国产生了与中央同样的国人暴动,出现了寡头政治。脱离了原来的诸侯统治,于是他们开始无视周王,并且对外扩张,获取新的耕地。不论通过什么原因,赤狄,白狄和长狄这些本来是根正苗红的华夏诸侯走上了造反之路。
造反的诸侯有第一个特点就是大规模的进行兼并战争,第二个特点是否认中央权威。这里可以拿南方的楚国做一个对照,其实赤狄,白狄和长狄就是北方的楚国!我们知道楚国是周王正式册封的子爵,可是依然被贬低为荆蛮或楚蛮,相同的,这就是赤狄,白狄和长狄这些称谓出现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都不服从周王的管束,肆意扩张领土,甚至僭越称王。这些造反的诸侯已经对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形成了存亡意义上的威胁。
与楚国不同的是,最后北方的赤狄,白狄和长狄被消灭了,他们扩张出来的领土分别成为了中原霸主晋国和齐国的领土。也就是说春秋早期晋齐两国的庞大领土很大一部分是北狄征服的小诸侯国。后来他们又击败的北狄,所以名正言顺的拿下庞大的土地。
至于这些问题为什么史书没有什么记载?《左传》说了:“获侨如(长狄首领之一),不书,贱夷狄也”。连抓获夷狄首领,这么大的战果,孔子的《春秋》都不写。这也体现了儒家和史家一贯的政治态度,也就是坚决的明确统续关系,宣扬礼仪。
从另一个角度,孔子也说过“春秋无义战。”的话。我们也许曾疑惑,难道对抗夷狄的自卫战争还不是道义的吗?这在任何朝代都说不通。其实根源就是因为所谓的夷狄根本就是正统的华夏子孙。只是一方是反贼,而另一方却在屠戮华夏血脉!这个战争逻辑贯穿整个春秋时代,包括后来的晋楚相争,所以春秋真的是无义战的。
总结起来,春秋早期的齐桓公搞了个争霸模式,用“尊王”的口号把想要自保的诸侯都联络起来,共同对抗想要推翻东周王室的诸侯。而这就是“尊王攘夷”,至于这个夷,单纯是对对手的贬称,这里面也包括了当时的楚国楚国。而所谓的狄人伐邢、狄人灭卫这些根本就是华夏内战。这只是上演了一出历史不断重复的大戏,那就是成王败寇的故事,最后史书由胜利者书写。
这是《历史的镜子能照出什么》第58篇连载文章,欢迎关注,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