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明朝的王阳明,一个是清代的曾国藩。
对于曾国藩,无数名人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伟人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国藩。”
而老对手蒋介石也说:“足为吾人之师资!”
梁启超对曾氏也倾心推崇:“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国藩去世后,弟子们送了一副挽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千古完人,他的前半生却备受打击,除了失败还是失败,那他是怎么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
01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1811年,离鸦片战争不到30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地主家里。
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这个男孩以后会对国家有怎样的影响。
和所有家长一样,父母希望他从小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为家族光耀门楣。
但他比一般的孩子要迟钝些。
他秀才考了七次,才以最后一名勉强通过。很多人都很难坚持下来,比如同时期的洪秀全,考了四次没考上便放弃了,转而搞起反清运动。
那时考秀才,比现在的高考要残酷多了,录取率低到让人绝望,但曾国藩最终挺了过来。
父亲曾麟书一生考了十七次才考中秀才,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他是最好的榜样。
关于曾国藩的天资,朋友左宗棠一脸嫌弃地说他“才短”,弟子李鸿章也说他“儒缓”,意思是做事反应太慢。
曾国藩也不计较,很有自知之明,在书房写了“守拙”两字,激励自己勤奋读书。
太平天国起事后,曾国藩被派去征缴,自己苦心经营的湘军,在遇上骁勇善战的太平军后不堪一击。
靖港大败后,曾国藩重振旗鼓,结果在湖口又大败,在安庆继续兵败后,他想投江自杀一了百了,所幸被部下救起。
就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曾国藩硬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断总结和反思,最后剿灭了太平军。
曾国藩不断在失败中蜕变,历练成为一代名将,一国良相。
正应了那句话,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在我们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能否从逆境里迎难而上,这就是强者与弱者的区别。
02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强大
在30岁之前,曾国藩跟普通人没啥区别,一样的喜欢喝酒、聊天、听戏、下棋,总之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
他为人傲慢,脾气暴躁,经常跟人发生口角冲突。初到帝都时,竟跟同乡郑小山打起来,什么脏话都骂出来。
后来遇到高人唐鉴,收为弟子,在老师的指点下,他的学问和修养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唐鉴告诉他,修身最好的方法,是写日记。
从此曾国藩便养成了这个习惯,每日严格要求自己,早起读书、读史、记日记、临摹字帖等。
他立志学做圣人,对自己的要求之严非常人所能及。在读书方面没什么技巧,也不走捷径,但方法却很有效。
一本书没有读完,是不会读第二本的;上一句没有理解,是不会看下一句的;没有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也是绝不会睡觉的。
即便后来做了大官,公务再忙,曾国藩每天也要抽出时间来读书。
他说:“成功之路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天两天不难,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辈子。
正是通过严苛自律的学习,使曾国藩成为当时的一代大儒,后来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
治军统兵上,他重视精神教育,以传统的封建文化纲常伦理来维系军心,以忠义血性、亲子、师友关系用将带兵。
1858年,曾国藩在江西建昌军营做了一首影响深远的《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军士与民是一家,千计不可欺负他。"
曾国藩把个人的自律精神用在军队建设上,制定各种规范来约束团队纪律,使其成为唯一碾压太平军的队伍。
后来,蒋介石推崇曾国藩治军,他亲自修改了“黄埔版”的《爱民歌》,在学校大量传播。
蒋介石一生,手边永远有两本书,一本圣经,一本曾国藩家书。
在人民军队和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脱胎于曾国藩的《爱民歌》。
重视加强革命纪律,并带头严格执行,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
曾国藩以平凡的农家子弟身份出道,带着一身毛病,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成为后世称赞的完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