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太原科技大学科技随缘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作者: 马虎眼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20:41 被阅读7438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识付费就一下子流行了起来,提到这个概念就绕不开罗振宇的「得到」。罗振宇最开始做罗辑思维节目、公众号,后来做「得到」APP。由自媒体扩展到平台,由个人节目扩展到知识付费,盘子越做越大。

知识付费现在这么火也离不开罗胖的宣传,之后出现了一批效仿者。喜马拉雅和蜻蜓FM虽然称不上转型,但是战略方向也做了很大调整,把内容重心由有声书和电台转移到了知识付费。找来马东、郭德纲等名人合作,做的也是有声有色。

喜马拉雅上的大咖

虽然大家对知识付费的效果有所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确实可行,很多公司依靠这种模式赚到了钱。

1、知识付费为什么这么火

很多人说知识付费这么火跟年轻人的焦虑有关。内心想着各种赚钱方法,欲望已是很足,加上外界的各种诱惑,年轻人把购买知识付费内容当成了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

我一直觉得媒体在这方面是有责任的,他们总是喜欢推波助澜,行业一有什么“风口”,媒体的报道就扑面而来。也许这只是他们作为媒体的工作职责,况且有理智的人自然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被这些报道所左右。

媒体报道的标题

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后来在跟一个同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并非如此,真的会有人因网络上的报道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一同事跟我说自己15年的时候看网上经常说程序员的薪水高,脉脉的匿名区上有的人说刚毕业就能拿到2万的工资,甚是羡慕,所以就把在天津的工作辞了来北京。

虽然他现在做程序员工作也两年多了,但是还没达到两万的薪资,跟当初想象中的差距有点大。这里面固然有他个人能力的因素,但也反映出媒体和网络言论的煽动作用。

不过也不能把责任全部归到媒体身上,媒体顶多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永远赶不上房价的工资算是客观因素,而年少成名,年少暴富的心理则是主观因素。大城市的机会多,不要错过任何机会,这又是社会舆论的作用。多种因素加在一起,促使着大家纷纷想去多学东西,着急的心态也使得容易走偏。

2、知识付费的四个陷阱

一是用名人包装,噱头很足,有名人的身份做背书。正向来看,一个人之所以出名都是因为其在某一方面的成就,但是名人效应与产生的内容质量并不一定对等。而且某些平台为了提高产量,找的老师素质参差不齐,不乏有因催生造成内容质量下降的情况。

二是我们社会一直倡导“终身学习”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为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持续的学习。殊不知学习也是分范围和尺度的。

我们更应该多学习跟自己所从事职业相关的知识,很多内容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也跟自己的所从事的行业没有关系。你是一个写代码的程序员,突然间买了一个讲古典音乐的内容。你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却买了一个讲产品销售的内容。我们要领会一门知识,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系统化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而很多知识付费内容也是面向有基础的人。如果你对一个领域之前毫不了解,只是一时兴起,涉足一个新的领域,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并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这也是很多人买了内容之所以不看的一个原因,有的人说买的内容无用,也是因为不理解引起的误会。

对于知识付费内容我们要区分对待,看什么样的内容是合适的。理解知识的门槛有高低之分,比如说一些百科类的,例如国学、英语,每个人都有教育基础,之前也都学过。但可能因为之前没有学好,或者当时年龄小很多道理没有理解。这样当你买了内容,听了专家的解读后会利于你有更深的理解,也觉得钱花的比较值得。但如果是一些有深度的内容,理解起来门槛就比较高了。

三是被打折吸引,商家搞一个活动把内容以很便宜的价格销售,一时间涌进了很多用户。大家踊跃购买,事后却迟迟没看,这算是冲动消费的行为。

我们总是憧憬一种看起来美好的假象,高估个人吸取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涉猎的知识范围希望越多越好,但是多了却并不一定都能吸收。

知识是虚拟内容,类似于QQ中的虚拟形象,对平台而言,一次制作,成本是固定的,收益是持续性的。因此很多平台并不在乎利润率,主要看重收入规模。搞大型促销活动,把收入提高这种方式屡试不爽。

四是现在有些平台针对用户的需求适时推出了产品,例如「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找一些有知名度的人在半个小时内给大家解读一本书。这类产品有三个好处:一个是缩短时间,能够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一本书,毕竟读书,特别是页数多的书还是挺花费时间的;另一个则是很多书的内容,存在自己已知或者无用的内容,如果有人帮忙解读也能剔除这些因素,不浪费自己的时间;第三是利用了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却渴望知识的心理,提供一种低成本获取知识的方式,对这些人来说很有吸引力。这是好的一面。

另一面, 我对此比较怀疑的是,只要是人的解读就会有主观因素,难免掺杂一些个人观点,对书的本意是否有歪曲没法定论。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都不同,知识的理解没有边界,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储量不同,同一个知识点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如果只是依靠别人的解读会有局限性。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一点并不重要。

3、结语

说这么多,给大家一个建议。很多人由于工作忙,买了知识付费内容后压根也没时间看。一档知识付费节目通常都有好多章节,如果没法持续看下去,很可能也没法吸收全部知识。

另外,很多人的真实目的也并不是获取知识,只是某个决定一直拿不定主意。这时候不如去一些付费问答平台,付费提问一些专业人士,这样能更直接的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关文章

  •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虽然大家对知识付费的效果有所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确实可行,很 多公司依靠这种模式赚到了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

  •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识付费就一下子流行了起来,提到这个概念就绕不开罗振宇的「得到」。罗振宇最开始做罗辑思维节目、...

  •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虽然大家对知识付费的效果有所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确实可行, 很多公司依靠这种模式赚到了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

  •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虽然大家对知识付费的效果有所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确实可行, 很多公司依靠这种模式赚到了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

  • 知识付费的知识陷阱

    01 信息革命的浪潮在不断推进,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冗余让人开始有点应接不暇。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海量信息开始经过商业...

  • 知识付费的陷阱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广告“某某证书含金量极高,人才缺口巨大,段时间快速拿下,月入过万不是梦!” 类似...

  • 知识产品选择的四个陷阱

    陷阱一:学习很多,却从未努力 现在知识付费热潮下涌现出非常多“知识普及类”的类的产品,有人不断用力地敲黑板:“你原...

  • 【产品】知识付费的五大场景

    由于工作的需要,最近在研究知识付费产品,探索新的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其中发现了知识付费产品的五大场景,在产品经理最重...

  • 线上知识是产品还是付费品

    2018年知识付费成为爆品,很多企业开始为知识付费买单。· 知识付费不只是个人的产品。知识产品应该向一部电影有知识...

  • 2017-04-26

    付费知识产品指南这本书很直接指导如何设计一款知识产品、如何理解现在这知识付费的领域

网友评论

  • 草根传奇西北狼:知识付费顺应时代潮流,各人按自己情况各取所需
  • 四月兔子:理性学习,理性看待,可是大多数都是应为焦虑而要求速成,一个速成抓了多少人的心
  • fb3a5fb537b9:知识付费,很多时候你只是得到了知识,没有形成认知。例如天天看得到APP的,你真的学到了什么?未必。你只是学到的分散的知识,而不是系统化的认知。遇到现实问题,你还是懵逼。所以我建议大家都买系统化的好书,而不是看碎片化的知识。
  • e5fd567aeb17:现在的知识付费就是收智商税的
  • 是思华菌呀:赞同赞同
  • f1c6b5f15e34:骗子还是太少
  • 懒懒穿搭花园:知识付费就是抓住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比如想赚钱,理性学习,理性学习,理性学习
  • 清欢渡稚子:很多东西都是通过钱来得到 或许花钱能买来踏实
  • 书评馆:第一,普遍任何得到知识付费,因为只要你坚持就可以有成效,纯属个人观点
  • 雪晴_雪晴:我也陷入了买了很多课但是都没有听,甚至有些课不是很好。针对现在个体发展的焦虑,为了授课而授课。

    所以现在我基本上没有在买什么课程了,不谈便宜,把手手中好的课程学完学会学好。

    贪多嚼不烂,买了课程不等于≠我们学会了这么课程,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有限。
  • 风之子__:换个角度看,古往今来,只要某一事物涉及到经济,钱,上升到商业角度,就会激发人们对于这件事的极大兴趣。
    知识付费这事正式从学校教育,来到生活中来,终身学习的概念,从阳春白雪,来到了下里巴人。
    从历史角度看,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又是一次阶级更新的契机。适应了这个新时代,才能成为下个时代的领跑者。
  • 5dc35ab977f5:我听的《樊登读书会》个人觉得不错
  • 虫虫新生:把事情说清说透,让做读者的我们更明白其中的噱头,学会绕过更多的坑,努力做好成长中的自己。谢谢作者分享。
  • 1f231f712234:每天听一本书,这样的,我也不喜欢,听过一两本。发现还是自己看书好,自己思考、理解、总结。看过了至少自己能记住一些,听书总是过耳就忘,好像没听过似的。
  • 魅力春天:他们为赚钱,你为什么?想明白再动,不晚。
    马虎眼:@魅力春天 对大多数人而言想明白这事不容易
  • 85f61c2cce8b:知识付费就是无知的的智商税。也是骗子时尚的具体体现
    马虎眼:@北京的记忆 高端时尚骗术
  • April唐:我觉得有的课程还是有用的,不能一棍子打死
  • 马虎眼: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马虎眼,或者加作者个人微信:yunrui99,添加时请备注来源简书。
  • e4499c06f96f:知识付费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知识可以付费,但知识并不一定能通过付费‘得到’。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知识的内化必须要将新知与原有的知识搭上,形成知识架构。很多为知识付费的其实在为自己的焦虑付费,只能说现在商家们都对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得特透彻😇
  • 杜青隐:真正赚钱的都是商家。
    杜青隐:@马虎眼 打铁还需自身硬。消费者受益的肯定也有,但不受益的可能会更多点
    马虎眼:@三丝鱿鱼 赚钱的肯定是商家,主要还是看消费者有没有受益
  • 不死终有出头日:最怕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马虎眼:@不死终有出头日 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坚持
  • 4c16b9a088d7:明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得道是我学习的地方,
    4c16b9a088d7:@马虎眼 没办法,得了手机病,还是很严重的那种,一天之中只有在驾驶的时候,注意力是集中的,
    马虎眼:@陈fabio 哈哈 看来买了不少罗辑思维的内容
  • 10d3642f94b1:知识转向商业,本无可厚非,但是别一味商业宣传不注重知识内容
  • 肥猫的简笔画:我也在买付费课程。觉得挺好的
    肥猫的简笔画:@马虎眼 画画的和如何沟通的这两类书比较多看个人的学习方向。
    马虎眼:@Mrsjing 你一般买哪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 玩乐人生:最近才停止知识付费的脚步,剁手太久,只能变成残疾人了
  • Athlon_BE:人傻钱多速来😀
  • 伪文艺老青年:最后亮了
  • 又见简:语言深刻,观点鲜明
  • 9701c374b5ea:媒体、商人故意混淆了知识付费的概念。知识付费和花钱买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媒体的宣传下,好像只要付费了,就一定能买到知识。其实不然,买了米吃不下;或者买了一堆玩具,还是会饿死。
    a929bffb49fe:书还是更系统一些
    寻源达流:@福自喜 而且概念与需要与需求,也是相对的
    马虎眼:@福自喜 说的有道理
  • 如何开始:理性学习✌
    马虎眼:@老三的那几年 一起理性学习
  • 酒言醉语:有道理,谁在鼓吹知识付费,为其摇旗呐喊,还不是想得利益者自吹自擂
    马虎眼:@酒言醉语 哈哈 有挥水摸鱼者

本文标题: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tf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