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雁门口
8月8日凌晨一点的火车,从西安出发,下午一点左右到达荆门市。
荆门新修了汽车站,和火车站隔得甚远,要坐9路公交车,约莫1小时的路程,颠簸到终点才能到达。
买了2点的车票,4点多的时候到达雁门口。
父母亲人
下了车,爸爸先来了,果然是雷厉风行的急脾气。大热的天,爸爸没有来得及做防晒措施,帽子和太阳镜都没有戴,就骑着那辆他最珍爱的电动车赶来了。
远远地看到了外爷,儿子大喊一声,兴奋地冲上前去抱住了外爷,亲热了一番,跟着外爷先回去了。
我在原地等着弟妹来接。不一会儿,弟妹来了。她更会打扮自己了,帽子、防晒衫齐全,全副武装地抵抗着暴晒的天气,头发挽得整整齐齐,带着亮闪闪的耳环,小女人味十足,依然是乐呵呵的模样。
弟弟此刻还在按摩店里忙碌,分身乏术。
回到家,心灵手巧的妈妈,头发又花白了许多,也消瘦了不少,她笑眯眯地迎在了大门口,伸手接过行李,心疼地问我累不累。
妈妈已经提前做好了儿子最爱吃的卤蛋和卤鸡腿,儿子大快朵颐的时候,我赶紧跑到房前屋后去转了一圈。
房前屋后
家里多了三只狗和一只猫,其中一只是家狗小白的儿子,我叫它小小白,最是活泼可爱,也最与人亲近,围着我的裤腿舔个不停。
小白由于经常跑出去把自己搞得臭烘烘的,爸爸就把它拴起来了。还有两只是从外面跑来的,来了就呆在家里不走了。一只叫万万,一只叫小黑。
令有一只小黄猫,虽然年龄尚小,还不敢吃老鼠,但是它喵喵地叫个不停,就足以让觊觎家中食物的老鼠们闻风丧胆了。它是妈妈去村委会值班的时候,捡回来的流浪猫。
村里新修了村村通公路,绕着整个村子走,因此,从村中穿过的大车减少了很多,村民出行也安全了许多。
公路与镇子的连接处,修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凉亭的周围,铺设了草坪,种了桂花树、万年青等果树,也开设了渠道,搬来了大石做以点缀,成为移民村中最靓丽的风景。
起风的日子,坐于凉亭之下,看看书、听听歌,刷刷手机,看着周遭的美景,颇有流连忘返之感。
房前屋后,爸爸妈妈种上了冬瓜、丝瓜、葫芦等蔬菜,一只只小果实冒出头来,努力生长;花椒树上结了满满的花椒,柿子树上的柿子又大又多,压弯了枝头,又要丰收了;桃树和枇杷树因为过于干旱而蔫巴着叶子,远处台阶上的芝麻倒是长得郁郁葱葱,静待收获了。
后院里是厨房、工具房和杂物间,农具堆放得比较多,靠着墙壁,立于屋檐之下。横梁上订了许多钉子,挂着筐子、刷子、砧板、抹布等用具,爸爸把这后院是彻底地利用起来了。
欢聚时光
晚上,我自告奋勇地去做饭,虽然有液化气灶,但妈妈说柴火灶做饭好吃,我就兴致勃勃地开动起来。
相比西安的凉爽,家里简直就是个大蒸笼,动辄一身汗,更不用说烧火了。
一向不怎么出汗的我,刚开始生火,就汗如雨下,后背全湿,汗珠顺着发梢滴落。可以想见,平时父母做饭所受的高温煎熬。
树上摘来的新鲜花椒,菜地里自己种的辣椒、茄子、瓠子,邻居给的黄瓜,爸爸买的土豆,我做好蔬菜,大菜可就得爸爸妈妈来了。
爸爸提前买了一条鱼,已经洗好、腌好,冻在了冰箱,在爸爸的精心烹制下,香气扑鼻;加上妈妈之前做好的卤蛋和鸡腿,引得我食指大动。
弟弟的按摩店也早早下班,他和弟妹带着万万回来吃晚饭了。由于工作性质,弟弟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有时候晚饭要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吃得上,所以,弟弟这些年长胖了不少。
虽然眼睛不太好,但是弟弟充分将耳朵利用起来,依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走到哪里,他的手机里都播放着他爱听的书。
通过听书,他了解社会热点、知晓国家大事,以便在接待客户的时候,能与客户们有愉快的交流。
一家团聚,主食之前喝点饮料、酒是惯例。妈妈和儿子爱喝酸酸乳,弟弟、弟妹和我爱喝果啤,爸爸爱喝啤酒。
晚饭后,我去洗碗,弟妹拖地。收拾打扫停当,一家人打起了麻将,这也是每年回家的惯例,总要打一次。
尽管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学会麻将这门博大精深的技艺,经常诈胡,但是重在参与,仍然玩得很开心。
弟弟一边在手机上听着喜马拉雅,一边陪着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玩了一阵,弟弟和弟妹带着万万回到了他们的小楼,我和儿子与妈妈睡一个房间,儿子在妈妈的故事声中睡着了。奔波了一天,我也累了,竟然很快进入了梦乡。
三、四点的时候,隐隐听到妈妈和爸爸起床的声音,因为要趁着夜里气温低要收玉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