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哲思哲学之光
2016年读书总结(十一):第一次读点马克思

2016年读书总结(十一):第一次读点马克思

作者: 琼途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05:59 被阅读237次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二零一六年十月八日

    女人是肋骨,我和你结合,就是找到了失去多年的肋骨。

    希波克拉提斯誓言: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即使有人要求,我也不会把致命毒药给任何人,也绝不授意别人使用它,尤其不帮女人堕胎,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疗,原理任何不正当行为,不接受贿赂,尤其不勾引人,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也无论已婚未婚。治疗期间甚至离开后,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紧守秘密,拒不泄露宣扬。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生活。

    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

    宋代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翻译过来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这有啥用?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第一次读《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用了一个月,第二次用四天,现在进行的第三遍是对在书中空白处所写下的文字的一次整理总结。也许此书未必经典,却是初步接触马克思的一次尝试。在大学期间曾经勇敢地翻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难点之一是概念化的词语,之二是分析过程中的历史及案例引用,对于当时的我是无法逾越的高度,后果断放弃。再一次结识马克思是在遵义出差期间,逛街时在一个旧书摊买了三本书,分别是4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和《列宁 国家于革命》,另外一本是59年版同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 帝国主义时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都是小薄册子,一百页左右,泛黄且简单的封面,甚是喜爱,我想里面应该蕴藏着真知识。回到宾馆后用了几天把《共产党宣言》从头到尾略读了一遍,晦涩难懂的语句真心让人头疼,但是我只记得其中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现今社会无产者只是个标签而已,在当年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若不理清各种名词的基本概念,善于断章取义的我会想偏的,这一点非常可怕。

    在我们整个教育周期里,关于国体政体的解释,仅仅给一个学生生疏的概念而不做任何解释也没有其他选项,却要求我们信仰之,我持怀疑态度,这一切来源于哪里?在底层思考范围内我想知道成为这个样子的根源。而其中马克思思想是无法回避的内容。

    现在有人将难得要命的知识略微加工,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内容,为何不尝试着学一下呢?根据这些年的阅读经历,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基本框架有了初步了解。

    有人问我:"读书为了啥?"我想说:"就是为阅读马克思经典做准备",尤其是历史学相关内容,那是马克思研究的基本领域进而延伸出他的理论。根据马克思的思想,后来在二十世纪出现了好多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国家,虽然不约而同的离开了马克思所描述的轨道,最终转向。这个事实结论告诉我们,要么是理论出现了问题,要么是执行者出现了问题,要么是时代出了问题。这些都是现代理论家正在研究的问题,尤其是苏联解体带来的思想冲击值得我们中国学者和当政者深入研究,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并不深入。若凭空想像马克思及其之前的人类社会状态,一定会产生无法更正的偏见。之前读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她的父亲章伯钧说过学习马克思还是得阅读德语原典,否则根本无法真正明白马克思在说什么!我记住了这句话,学习德语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可以分为几步进行,首先是学好英语,能够用英语解释德语词汇,第二才是学习德语,因为他们有着某些共同特点。当然这里面需要很多时间才可以完成,不知道未来的我生活是否会有类似时间空余。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了解一个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

    为什么要读《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这类书。缘起一次和朋友的闲聊,其中讲到了个人信仰。其中有一个人漏出虚伪的微笑腼腆地说“我信马克思”。像颗重磅炸弹顿时遭到众人的不屑甚至嘲讽,然后我们一本正经地围绕马克思的“不切实际和错误”展开激烈的讨论。他所谓的“信”可能是源自内心的那么一丁点随意,或是环境氛围给他的那么一丁点勇气。实际上“信”与信仰相差甚远,而之后的混乱正是由于这句很不正式也不准确的“信”引发的。我所掌握的信息远不足以做出让人信服的判断,所以只能听取别人在这个问题上面的看法。最后掷出炸弹的人在别人努力劝说下被驯服,此时的“信”变得无比的虚弱。我在一旁默默地记录着每一句话,结论几乎都是被勉强得出来的片面说教,讨论的不是马克思,而是我们听说的或者认为的马克思。看似思维敏捷、言语犀利、博学多才的人实际上没有真正研究过马克思及其思想,大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气魄,我想问“你是哪来的勇气?”盲目的批判苍白无力,带着可笑的偏见和无知演绎着这场视听盛宴,和依据一根白发而断定是老人一样可笑,全当醉酒之后的废话吧。人活一世有多少话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并能为此负责任呢?除了具有目的性的欺骗以外剩下的几乎都是不担负任何责任的废话。男儿心胸坦荡,好孬都是一世,若这辈子没有句真话并能够为此负责任,那么这个坦荡只能是动物级的了。有人说年轻人应该有青春活力,但我更希望保持一颗严谨细致的心;有人说年轻人应该有试错勇气,但是我不具备承担做出如此错误判断的实力。当然这些理念是运用在方向性的事务上,而在具体事务中应该秉持分步思考,短期规划,快速行动的原则。并且在行动中收集反馈,进行试错。

    突然想起两个对话:一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另一个回答“可惜骆驼死了”;一人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另一个回答“也许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对话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能算是心中固有的结论成为论证某观点的条件,实际上两者没有联系。这就是我们得出关于马克思的结论的基本过程,无知的贞操碎了一地!

    我清楚地知道,由于环境和信息的局限加之本人狭隘的思维方式,得到的粗浅看法定会带有岁月的痕迹,难免会主观臆断。当然,我并不是在为自己即将犯的错误提前辩护,而是在提醒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依靠平庸的大脑和昂贵的时间成本不断否定错误的固有观念,是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当我把上面那段话发给一个朋友的时候,她回复我“马克思围绕着工厂化向资本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资本置换和革命实践写出自己的论点。有借鉴也有局限。现在中国社会是没有照搬但也经历了这方面艰难的抉择。”似乎突然定了个调子,而又什么结论都没有下。此刻我认为谁说的都对,因为没有基本的比较,更没有比较后的辨别。这正是深入了解马克思的根本动力。

    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更难以回答的问题是“某某某有啥用?”比如读读不懂的书、跑跑不动的步,干干不成的事。为何要如此折磨自己的灵魂和肉体,为什么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却给自己找这般罪受。因为在我心中所谓的成功就是战胜并超越过去的自己,每一点进步都值得骄傲。若某一天觉得生活很舒适,即说明作为一个文明人已经失败了,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自己。有这样一句话: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其中的人应该是自己才对。做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已——做自己!

    作为一名浅薄且经验欠缺的共产党员,不得不承认“两学一做”活动所反应出的党内信仰危机已经到了某种地步,所做的补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刘少奇曾经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醒:“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致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可以证明,共产党员加强世界观改造和思想修养,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但事实是,八千多万党员队伍里有部分人已突破作为党员的底线和原则,如果恶劣事件是个例可以依法处理,若集体爆发,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制度和体制中思考。不想改也得改,不能改更得改。有人调侃说不改革亡国,改革亡党,我不相信如此之谬论会成为现实,这不是一个有选项的题目,不管前方凶险与否,改革必须进行下去。古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今有戊戌变法、邓小平及其继承者的改革开放,当然,从大历史范畴来看

    作为一名党员,我曾思考过党员身份对于我的意义?有人说这是一张免死牌,有人说是为了交党费,有人说这就是一种政治身份进圈子。而党建立之初的崇高理念在现在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已经丧失信仰,失去依赖。十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有两个文稿提请审议,分别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规定》稿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没有制度约束的队伍将在条件成熟时反其道而行之,后果不堪设想。两项待审议文稿正是对未来的制度性约束,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可大多数制度又是由于权力而产生,周而复始,我们在用越来越复杂的制度去约束制度,有没有崩盘的一天呢?英国阿克顿爵士说过“权力使人腐败,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败”,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对于权力的控制同样不会放松,而这里面需要回答什么是自由。在我个人认知范围内,人不能放任自流而相反需要被管束,我并不承认人人平等这个极其普遍的说法,平等只存在于个别方面的个别人。人一出生就与自由相去甚远,比如要学习母语,必须适应饮食习惯,接受文化氛围赋予的基本常识。现在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实际上人类在整段历史的短期内必须接受教育,必须接受监督,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在无所畏惧的思想带领下必定会让社会产生不必要的混乱甚至暴力。
    有人问中国梦是不是我们的信仰,我回答:那只是别人的梦。又问我信不信马克思,我说:马克思只是一个逝去的人或者是曾经的思想而已,谈不上信仰这些,但却可以了解一下那个白发老头的思想,没准就真的变成了"武器"。
    霍布斯鲍姆指出:“十分明显,马克思的许多论述已经过时,一些论述不再可能被人接受。同样明显的是,他的著作是尚未完成的作品,但像所有名副其实的思想一样,一项永远在发展中的工作。没有人再会把它变成一种教条,更不用说变成一种获得制度支撑的正统了。这无疑会使马克思本人感到震惊,但是我们还应当拒斥那种认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和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存在鲜明差别的观念。”
    不要轻易地对各种马克思主义派别的思想倾向做出政治上“正确”与“不正确”的简单化断言。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化已经和最开始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理论动员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员,这是一个不可能被忽略的力量,即使后来马克思在各地生根发芽,转变成
    青年马克思在1843年9月致卢格的信中所表明的:“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民族的故事就是文化。
    第一遍算是很顺畅的读下来,并没有认真弄懂每一句话,而实际上在本书中根本没有特别难懂的内容,只是我的认知实力还没有到达一定的水平罢了。而第二次阅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读书的过程中,喜欢用微博短短七十个字的文字表达瞬间的想法,书中一小段话可以引发一大堆牢骚,甚至是其中的区区几个字,所以我明白了什么叫断章取义,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正是我发牢骚较多的一本。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马克思可能不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前不久的和现在的中国却具有至高无上的思想权威,甚至被先辈们误以为是我们永久保护的信仰,不能不说这个破天荒的犹太人创造了一个神话,而这不是发生在他所批判并深入分析的浪漫法国,更不是当初最看好的德国理性社会,而是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他的思想、主义成为一段时间内上亿人的行动指南。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世界史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年读书总结(十一):第一次读点马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s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