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藏在青春里的大学岁月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故事
一学期只认真上一门课的我,想请大学教育走点心

一学期只认真上一门课的我,想请大学教育走点心

作者: 江厘 | 来源:发表于2016-07-01 16:09 被阅读613次
一学期只认真上一门课的我,想请大学教育走点心

1.

期末季,复习备考是头等大事,“开天辟地”是大多数人的复习重担,熬夜早起更是成为普遍的抱佛脚模式。

图书馆里络绎不绝的人群,连绵不绝的读书声;寝室里埋头苦干的背影,肿胀发黑的眼睛。

嘿,加紧复习、只求不挂的你还好吗?

翻开笔记甚少的干净书本,搜索网上的考试重点,复印学长学姐的笔记要点,忧虑加着急加一点点的悔恨和害怕。

网上说大学就是六个月的幼儿园加两周的高中,那么上了大学的你还有好好上课吗?一学期下来你到底认真上了几门课呢?

我陡然一惊,又一学期结束了。可是一想,一学期下来自己真心诚意、认真上过的课只有两门——一门专业课和一门选修通识课,差不多是一学期认真上了一门课。

其中原因,不是因为我懒惰懒散。毕竟大学没追过剧,平生不爱游戏,算是个人生少乐趣却不缺斗志的有志小青年。

我也会感叹:天哪,那个在高三就对大学充满向往、在经过了浑浑噩噩大一上半年的我决心改头换面的我,似乎又得重新下一次决心了。

可是在这次决定之前,我要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这一学期,回想一下以课堂为中心、以自学为关键的大学学习生活。

用一句话来概述就是:高校教育不走心,我自己又太绝情!

其中原因,且听我细细道来!

2.

就从自己的专业说起吧——心理学。对这一专业,我不讨厌很喜欢但没到热爱程度。曾经有过后悔,现在依旧忧虑,可是没能选择放弃,并且决定一直走下去。

回顾一年的学习,有些不温不火,没有厌倦、兴趣被激起了不少。专业课至今开了三门,一门一直喜欢,另外两门基本全是自学。

可也就前几天一个专科学护理的好友同我说起未来就业时,我感觉自己被狠狠地打击到了。一方面是觉得被一个专科学生(没有歧视的意思)忧虑我的未来,是我个人的失败。当然她也是为了我考虑,没有丝毫嘲弄的意思;另一方面是心里有些不平衡,一想到没有我努力的她未来就业比我更容易,自己的忧虑便又着实多了几分。

我习惯性地标榜自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这同时也还算愿意努力付出。命运虽没能扼住我成长的咽喉,但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我的发展。

那个自以为可以好好规划生活、决定自我、实施计划的我,一学期下来就认真上了两门课,其中一门还是无关紧要的(在考核看来)。如果我的父母知道我是这样度过大学生活的,他们会不会寒了心;期待我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的父母,他们又会何其失望。

先说说我喜欢的两门课——《普通心理学院》和《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前者是专业课,上了一年。老师幽默风趣,讲课生动活泼。总之听他的课,能理解知识长见识顺便哈哈大笑。年纪不大的他没有什么架子,倒是有一个好的教育方式。

后者是修学分的专业课,学了了半年。按常规来说大学的通识课都是一边来着视频一边做着的别的事,可我认真看完了整个通识课,有的章节还看了几篇。中年的武大教授言辞犀利、见解深刻,一针见血式地问题解释、独辟蹊径地思维方式。听他讲课,总觉得有一种快感。学他的课我没有课本,但我愿意用本子做笔记。没有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但我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了冲击、自己的思想得到了矫正。

这便是我上得认真的两门课,原因有自身兴趣,也有授课者风格。总之,喜欢有喜欢的理由,认真有认真的快乐。

如果说大学的学习还要想高中一样痛苦,目的性那么明确,那么我想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对个人来说,也必然是美好青春里莫大的悲哀。

3.

说完了喜欢的,我来说说不喜欢的。按照学业标准分有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按照个人情感其实可以分为不在乎类、在乎类和厌恶类。

专业课自然而然是我在乎的那一类,可是在乎并不代表我认真上了课。不上课的原因不是我逃课或者课上开小差,只是从一开始的兴趣满满到后来的可有可无。

上课的状态大概就是人在心不在吧,把手机拿出来玩。不过在此需要声明,我拿手机其实是在用“笔记功能”写文章。对于花一节课玩消消乐、或者胆战心惊地看几集剧这些事,第一我没兴趣,第二我即使浪费上课机会也不想浪费青春的宝贵时光。

不过不上课的原因细说起来,大概都源于课堂本身。《西方心理学史》是专业课之一,学文科的我最喜欢的其实就是历史。对于专业历史的学习,虽然有意料之中的枯燥,但打一开始还是信心满满。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源于他说了一句话:“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给你们讲清楚,所以我尽量给你们讲吧。

其实对于这位老师这个人来说,我没什么意见,甚至会觉得他偶尔有些可爱。性格“温顺”的他不会惩罚逃课的人,有的也只是无奈感叹;不标准的普通话加上啰哩巴嗦的语言表达,知识通过他毫无逻辑、不加思考的本地普通话解释出来。大多数大概都是从最初的尝试适应转换到直接忽视吧,我也就选择了更加彻头彻尾地不听课

不过这位老师却是我这个专业的主任,大概也就他年纪最大吧。可是就他那教学水平我真不敢尊称他一句“主任”,虽然他常常讲起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可是拜托你在孜孜不倦的路途上提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汲取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不过幸运地是,我已经结束了这门完全靠自学的课程。我也深知,以后的专业学习这本书的知识会是依托,我自己要重新来过,吃遍吃透。

4.

再说说另外一门专业课吧——《社会心理学》,这是一门我上得相对认真的课。不过一学期下来我学到了三个结论——这个老师自己很牛逼,她女儿很牛逼,她和丈夫的感情好的不得了。

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是这样的,先把PPT上的重点课本摘抄极其快速地读一遍,再举一个例子。例子确实多种多样,不过生拉硬拽、自我标榜啥的我就不说了。台下的我不知道是孤陋寡闻还是懵懂无知,总之常常觉得莫名其妙。

不过更严重的是这个老师有高度优越感,总觉得她这个城里人对另外一些人有歧视。她举的明显带有嘲笑意味的例子竟然能引来哄堂大笑,难道说只是我自己太敏感了吗?可是后来与几个同学达成一致,这个老师压根就是价值观有问题。可她本来就是教社会心理学、修教育心理学的吗,总觉得她在用自己给我们展示学了心理学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请问,你们这些人还算一个有点道德与教育良知的社会人吗?

还是说,你个人成为人生赢家就可以了。当然这也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小感慨,因为于她还是于我,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半年的学习我知道根本还不算入门,所以以后还得靠自己慢慢咀嚼、死磕了

不过依旧幸运地是,这门课的理论我大多都能看懂。纯粹地自学加上看国外的公开课视频,可以让我进行更加深度地学习。不得不说,国外的讲课方式以及上课模式和国内大不相同。不过似乎在任何围度上,中国的或者说我正在体验的都不及人家一个普通大学的。(没有崇洋媚外,就觉得给自己讲《普通心理学》的老师与外国某名校老师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啊。)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自学成才的大神。大学的学习虽然大多以自学为主,可是当你感觉到连专业课都上地百无聊赖,不是因为不喜欢,而只是因为氛围、老师的问题时,总会觉得遗憾。

昔日一心向往的象牙塔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甚至连最基本的上课流程都随意懈怠至此。这莫不是中国高校教育的悲哀,也更是每一个高校学子的悲哀。

很多人会说,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只有改变自己。可是我想说那些无法改变的他人会影响到你啊,当然这并不是任何人不学无术、从此堕落的借口,因为我深知自己更加不能放弃。

别人的失败与成功于我无关,我只需要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对自己的父母承担责任,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勇气与毅力。

5.

说完了专业课,再说说公共课吧。《英语》《高数》以及体育我就不赘述了,因为个人认为这三门课必修地太合理,而且也还是每一个大学生该好好修的课程。至于英语必须靠自学,课堂真心不敢恭维;高数倒是听得认真,也觉得很有必要,只是突然没有高中时的那种激情或者兴趣。

那么说说《马原》《时势政策》《毛概》这些课吧,政治教育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课程。不过总觉得教这些的老师没有几个会用心,正如没有几个学生会用心。

记得曾经自己跑去向一老师建议按照《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的模式讲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实话,但凡这些老师有一点点教育的道德良知以及个人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学校的氛围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不会是当下这个样子。当然话说回来,她们确实上(zuo)了(le)课(xiu)。责任承担了,工资领到了,生活稳定了,社会地位又在那里,所以这群中国高校里的思想教育者就尽情地狂嗨吧。我就真不知道这些自诩受过高等教育的师者们,所受的体制情怀熏陶都到哪儿去了。

再说说我这个专业的另外一门奇葩必修课,我竟然要学《XX中医X》。(学校为中医院校,当初进这学校完全是脑子被门挤了。)我记得《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说过,他其实反对中医的。我在心底自然对这些阴阳五行排斥极了,生僻理论加上那个中年教师无趣死板的讲解,导致我对这门课实在厌恶。

这个时候,你有可能会说。不喜欢不听就可以了啊,可是我至今都想不通学校怎么就开了这门课。课本费不要钱吗?你们请的老教授不要钱吗?老教授有这个闲心何必多去看几个病人,带几个专业学生,何必苦逼地给我们这样一群根本学不到的苦逼仔胡扯呢;我有这个精力,不能去学习一下自己专业知识吗,谁允许你们如此作贱我们的青春时光了?

所以说管他什么母校,对于这种胡乱设置课程完全不考虑学生感受的学校,我只想说,自己当初真是瞎了眼。

很多人都说,本科毕业大多学不到什么知识。那我想说,既然如此,开那么多无关的课程干嘛啊。明知道学生们考试就指望重点的老师们,你们的思想就不能成熟一点。况且你们教的内容我真心没感觉到有用或者经心准备,看不惯连毕业典礼致辞都要网上摘抄鸡汤的领导——我真心不知道,你们这些人到底都在忙一些什么。

如此不走心的课堂,如此随意的大学教育,请不要一盆冷水浇熄了青年的梦想,请稍微给一个家庭一点希望,请稍微给一个名族一些未来。

6.

说了这么多,满满地负能量。或许以这种埋怨的语气说出来显得自己有些消极,可是我更想表达的其实是批判的意味。

主讲《当代社会问题透视》的教授曾遇到一个学生问他,你讲地这么透彻,你怎么不去当国家总理啊。教授也就沉思:是啊,我怎么不能去当总理呢?

诚然有很多人会说“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现在会觉得这句话最大的毛病在于否定了批判的意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况且社会角色也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作为学生的我,没有站上讲台讲课的能力,没有参与重大决策的资格,可是我想我是有说话的权利的。

由于自己学校本身缘故,所以总感觉我有诸多不满。这源于自己当初高中成绩的不尽如人意,可是我不知道在中国是否还有像我一样在高校里挣扎、迷茫、焦虑的学子?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同我一样在忧虑过后依旧忧虑、迷茫之后依旧迷茫?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是最初的踌躇满志,亦或是已经低迷沉沦?

我今日的“怨气”,似乎是集聚了许久。在这期间,我自己做出很多改变,可是对于大学——所谓的高等教育,我已经失去了信心。不过庆幸地是,我在积极地找属于自己的方法,然后有选择地利用学校资源,从而进行自我的改造与塑造。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单纯地在怪罪某个人,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资格。大概也就是突然怒气上了心头,一吐为快的同时顺便看能不能引起众多迷茫学子的共鸣或者反思,更为重要是想让每一个焦虑的学子明白——你不孤独,我和你一样。

在这个高校教育不走心的时代,我们防不胜防地沦为了“被害者”;在这个自由懒散、桀骜不驯的年纪,我们很容易我行我素;在这个冰冷残酷、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很容易成为“被迫者”;在荆棘丛生的人生里,我们小心翼翼也避不了伤痕累累。

总会觉得当代青年人缺少了一种反思能力,反思自己反思社会。我不知道身为高校一员、社会一员的我,有没有反思教育制度或者教学模式的资格。如果有,那是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宽容;如果没有,那就纯属我自作多情、庸人自扰。

电影《熔炉》里说,我那么努力——不是为了改变全世界,只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

作为普通大学的普通学生,我自知改变不了领导决策、学校制度,可是我也会偶尔奢望——

若是自己能越变越好,能否一不小心就改变了一些小群体,譬如室友或者正在读文章的你。

所以在这个不走心的制度社会里,还请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有心地活着!

相关文章

  • 一学期只认真上一门课的我,想请大学教育走点心

    1. 期末季,复习备考是头等大事,“开天辟地”是大多数人的复习重担,熬夜早起更是成为普遍的抱佛脚模式。 图书馆里络...

  • 大学,我们究竟学什么?

    大学的一门课的成绩出来了,此时我内心是崩溃的(这门课只上一学期,分数根据平时表现来得出),我的文档作业就因为我没有...

  • 等待真的是一个人的事?

    已是大四的人,上个暑假也开始实习了。虽然这学期还有一门课,也是大学最后的一门课了,现在确确实实算一只脚已经踏出校门...

  • 音乐教育专业,也不一定要从事音乐

    这个学期多了一门公共选修课,家庭教育课。一开始上家庭教育课的时候 这个导师进行自我介绍 ,她是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

  • 最后一天的复习了!

    明天要考本学期的最后一门课。对于我来说也是这个学期,最重要也是我自己最应该感兴趣的一门课。 所以这一次我想考好一点...

  • “文学概论”这门课,我是怎样深度学习的?

    在我的大学本科学习经历中,学得很好、学得认真,并采用深层学习法的某一门课是大二上学期的“文学概论”。下面将从自我反...

  • Java随笔(一) Java SSM框架个人理解

    一、前言   在大学期间Java是一门选修课,而这门课和我想上的几门大课时间冲突,这几年里一直没有认真系统的学习过...

  • [教学教法]开学伊始,如何开始一门新课(上)

    大媛说:新学期即将开始,对于新手老师来说,开始一门新课也许有点心慌慌。下面是开启新课的小清单,拿走不谢~ 第一次课...

  • 最后的考试

    玉子说 | 第88篇 昨天,考完了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考试——《道路工程管理与经济》。 一门我从来也没怎么听过的课,...

  • 复盘日志

    上个学期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大学校园,经过上个学期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

网友评论

  • 涛心依旧:说出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心声,我现大二,也有过这样的迷茫和感慨,有些老师真心教的不行,我们无法改变这种情况,那就只能靠自己了。我们学生不是老师,没法真正理解他们的想法,有时迫于压力也没向老师提出建议,还有,就算你提了,他们有可能也并不拿你当回事。我现在是想通了,并不是所有课就需要认真去听的,那些不重要的课,你可以选择大致听听,作为知识拓展,那些重要的专业课,不仅需要课上认真听,还要课下查找各种资料来补充课堂的不足。不过,大部分老师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我们的英语老师就挺好的,还有高数和线代老师,教的都特别棒。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大学里过得很精彩很充实。持续关注,期待好文!
  • 学校教育篇:年轻人就应该这样,爱憎分明,有进取心。“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感性中带着理性,赞一个。
    关于你们中医学校开设的中医理论课,因为没有上过,不敢妄自评论,但是中医确实是人类宝贵的遗产。你可以上维基看看TCM的英文网页,TCM每隔一段时间会选择一个地点开世界性会议,明年在德国基尔,遗憾的是,到会的专家来自全世界,但少有中国人。个人认为,这是中国人最大的悲哀。
    江厘: @学校教育篇 我敢确定,我不想了解,因为我深知我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足够深奥,与中医无关
    学校教育篇:我相信中医学院总有那么几个厉害的中医老师,可以选修他们的课听听吗?不是为了学分,而是为了兴趣,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走出中医学院,也许你有一天想了解中医,也没那么容易了。
    我也是大学生过来的,如果我再读一次大学,我会选择更好地利用大学资源。。。
    江厘: @学校教育篇 @学校教育篇 重点是我学的专业和中医没有半毛钱关系,再说几乎没有人想学,而且老师水平也就那样,所以就会觉得纯粹就在浪费时间,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太不值得了,毕竟时间浪费了
  • 325f9b78cff8:感同身受
  • hellohello123:同大一,同感,下午才结束期末考试
  • 68a05f8478ec:其实基本上大学都一样,走心的老师寥寥无几,你才大一,时间还很多,要对自己定位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改变自己才能不被外界所改变。
  • 524132b708b4:是山中医吗?莫非在同一所大学!!
  • 爱因斯坦的小岛志勇:同大一,在艺术院校读艺术专业,也是花了一个学期认识自己,就跟着兴趣坚持,学习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图书馆看书上,因为看书更能激发我的思考,个别两三个老师的课特别积极,其他的都是应付了事,因为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后就不会患得患失,甚至于现在对挂科也有自己的一番解释,怎么说呢,不会频繁的担心未来,因为自己一直坚持在做有意义的事,我相信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江厘: @爱因斯坦的小岛志勇 乐观又努力滴孩子,我看好你
  • 梨子木:不可否认,985名校的老师大多是有水平的,不过每个人能适应并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可能你不喜欢的讲课方式正被大多数人欣赏着,听与不听都有自己的选择,重在个人嘛。不过我上的是二本院校,而且专业是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国内真心没发展前途,还是需要自己好好努力考研出国深(高中没努力,现在后悔了)。老师嘛,除了特别喜欢的一个专业老师,其他的老师真的太不走心,似乎是很多老师的重心都不在学术上了,功利心太强了。个人觉得,大学生要有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可能上大学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兴趣在哪里,盲目听从了外界的建议,很多人都选了自己不感兴趣甚至不了解的专业(我就是)导致大学期间以此为理由开始堕落。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进入大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现状,找寻自己的兴趣(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种,是真的能坚持下去的一个兴趣。真心觉得兴趣广泛不是好事:persevere:)发觉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综合这些,给自己定好明确的目标。然后朝着确定好的目标努力。这样才能不盲目。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定,认清自己太重要!!! :smile::smile:真的好喜欢你的文章,我也是大一,之前一直处于迷茫期,从看了你第一篇文说大学生的一天该怎么过开始,就一直关注你,觉得你的想法真的很棒,很多建议都很有用,不是那种看看就忘的鸡汤。哈哈哈哈哈接下来的三年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加油: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歆曼:@江厘 同大一在高三的时候向往象牙塔的大学生活,可现实是上课听不了几句,学不到东西。大一结束了唯一的收获是去了几个城市,看了几处风景。不过挺喜欢你的心理学专业哦!好佩服你大一就在简书里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很是敬佩!
    江厘: @爱吃桃子的梨子 谢谢你的关注哦,我也只是一个大一学生而已!对自己的专业前景确实担忧,不过好在还能够有兴趣,可能缺少了激情和投入吧!对于你所说的有人喜欢老师的方法,据我所知是不可能!咋说呢,大多数人都是来玩的,何况是听无聊的课呢
  • 小M在南极:所谓的211高校985平台专业,一年了,只完整并且发自内心的认真听过一门课——思修。其他的课堂比高中都无聊,从不翘课,但也没法听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摆在那里,虽说都是教授副教授什么的,他们的重点永远是自己的科研项目,跟我们的学习没半毛钱关系。我们大物老师(大学物理真的挺难的)他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就下课了😞一开始认真听的最后都听不下去了只能自学
    江厘: @小M在南极 我是普通学校的,听你这样说,突然觉得中国教育前景堪忧啊😔哎,真不知道以后要干啥啦
  • 香蕉味儿的橘子:哎,我们的毛概老师就不走心。呵呵,每次讲二十分钟的课然后就让看视频,他就走了。。。虽然视频也是关于政治的,但 然并卵。。。。
    江厘:@火星情报局局长 职业道德全无
  • ce381a961240:还是那个成为很好的自己,有所收获,而不是一无所获。
    江厘: @他不知道 嗯嗯,我知道你一直在关注我
  • 苏何7:个人觉得,讲的好不好是老师的事,听不听的进去是自己的事。我的态度是,课有意思就学知识,人有意思就学做人。其实,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风格,多怀着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他们,来充实自己。当然,有些老师确实乏的不好好上课,那你就快乐的听他讲段子就好,或是自我锻炼上课自己总结知识点,把精力放在这门课上就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大学课堂上,不是说老师把知识怎样最好的交给学生,而是引发了你的思考。不管好的坏的,仔细想想,都是我们的一份经历呀。😊
    江厘: @苏何7 我不是一味地抱怨,我也不是没自己改变!只是陈述一个我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正因为难以改变,所以希望有更多人能理解——一方面自我提高,另一方面期望这些问题能够慢慢改善——制度、人们的思想认识以及自我觉悟!
    苏何7:@江厘 这不是学科属性的问题,而是教育系统的诟病。教育正是因为存在问题,才会不断改革和进步。更何况你要明白你的学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我就读的学校是个刚过线就能读的二本,学校的氛围跟你说的差不多,好多时候的我都是迷茫的,但我改变不了环境我可以改变我自己啊。怎么样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是我应该思考的。我是学教育学的,所以也常常思考一些教育问题,可更多的时候我是失望的,因为当时的我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做任何的改变。但我明白教育问题也不是无法做任何改观的,因为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为教育而努力做改变的人,他们不断思考,并为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太多事情不能一躇而就,但也终有改观的一天,比如科举从隋朝到清朝,最终还是被取缔。说这么多,我就觉得大学时刻怀有批判精神很重要,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保持独立思考非常有必要,只是别悲观,要学会看到希望。仅个人看法额😁
    江厘: @苏何7 关键是学科属性问题,专业课老师我不想说他们到底有没有用心,我想表达的其实是教育系统真实的现状,因为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不是不想听,二是觉得是纯粹在浪费我的时间,那我想大学请他们是干嘛呢,给钱是干嘛呢,作为一个教育或者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或者说没想着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听。
  • 已重置2020:还有一门,社会学
    江厘: @Mazy 个人木有
  • 大隐小隐不二法门:大概就是,大家不走心学,大家也就随便教!我觉得我遇到的大学老师都算是把他们的所学所知都尽力给我们了,只是表达能力的问题导致表达出来的内容的多少吧!然而我们学生的回应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了!只寻求一方的改变是不够的,什么时候教育变成我愿意用心学我愿意用心教,大概就平衡了吧!改变不了环境,那就默默改变自己,老师教的不好,那就只能自己学,有机会的话让自己成为那个教的好的人,或许就懂了吧!
    学校教育篇:@yndyhhd :很赞同不能改变环境,就默默改变自己的心态!环境和他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唯一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就是自己,改变了自己,才有可能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有些许的改变。
    大隐小隐不二法门: @江厘 失望攒多了,就会发现靠自己才是最好的!你自己好好学然后有问题问老师,老师会给你解答的!不要报太大期望就不会失望,而且还会有惊喜!能自己学我就很佩服你了,继续加油吧!
    江厘: @cycaysah 嗯嗯,我也是觉得当老师挺苦的,但真心觉得自己有一些失望
  • 5ba097ffeba2:真好
    江厘: @sweetbhu 谢谢啦

本文标题:一学期只认真上一门课的我,想请大学教育走点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af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