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养殖事业

作者: 楚中九歌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00:05 被阅读0次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双主题“收获”、“机会”)


题记:爸爸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一个道理,只要踏实钻营,就可以在荒原里趟出一条路来,这条路上就有我们想要的机会和收获。

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是,他真正做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赚钱的道路上,他放弃了很多机会,却收获了一份心安理得。


(一)

我爸在十里八乡有点小名气。他在村里做养殖,这十几年来主要是养猪。在猪价行情最好的那几年,他赚到了一些钱。可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赚的这些钱也是辛苦钱。而且养猪这个行当,能吃苦是最基础的,还得有一定的经济头脑、过硬的技术以及对于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

在我印象里,从小就觉得爸爸做事非常稳重,凡事谋定而动,勇于尝试。而且他一旦做一件事就会全力以赴,有超出常人热爱钻研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的牵绊,任其撒开手脚去做一番事业,一定可以成功。

爸爸是19岁那一年和妈妈结的婚,就算是他那个年代结婚也算比较早的。可是按他的老成,19岁结婚不算早,因为他几乎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当家了。

我奶奶身体不好,爷爷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干活,没有任何规划的人。奶奶也生养了很多儿女,可是真正成年的只有爸爸和姑姑,在那个年代算是人单力薄。

爸爸读书成绩很好,一直读到了初二。他辍学是因为在读初二那一年,学校爆发了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整个学校都停学了半年。半年之后,爸爸本想再去学校,可是爷爷说家里需要他,反正早晚也要回家种地的,索性就别去了。

爸爸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天到来,因为很小的时候,他在学习之余,就要去给奶奶买药,帮爷爷干活。

爸爸其实也心有不甘,那时候当兵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还是因为爷爷再三阻拦,没有去成。他是家中的独子,那个年代对于劳动力的依靠非常大,所以坚决不放他走。

也许这辈子就只能扎根在农村了,慢慢的他也接受了这个现实,默默的扛起了家庭重任。

爸爸18岁那一年,他奶奶过世了。整个丧事都是他一个人统筹安排。包括后面他自己结婚,还有姑姑结婚,所有的事情也没有可靠的人帮衬。病床上的奶奶,是个会心疼人的,但是身体太差了,经常是自顾不暇。妈妈嫁给爸爸的时候,年纪还小,帮助也有限。

听人说男人到了中年,在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身边全是依靠自己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供自己依靠的。时常用这句话来描述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而我爸爸,他似乎直接从一个少年就变成了中年,他的中年危机从还未成年就开始了。20出头,他已经变成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长。好在妈妈夫唱妇随,渐渐的变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二)

很早的时候,爸爸就发现种田是很难赚到钱的,甚至维系这个家庭的支出都难。所以他早早的就出去和人做一些小生意。

他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生活空间里,运用自己的机敏、智慧还有肯吃苦的精神,硬是把这个家变得蒸蒸日上。

记得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做豆腐卖。同样的价格,爸爸做出来的豆腐爽嫩可口,与别家不同。这都是因为他喜欢钻研,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掌握了其中技巧。几乎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家都一直在做这个小生意,我们几乎所有的零花钱和小的生活支出都是卖豆腐换来的。

卖豆腐很辛苦,需要起的很早。尤其是在冬天的早晨,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起床之后还要触摸0℃左右的冰水混合物。豆腐做好,早早的爸妈就出去卖豆腐,等我们准备去学校的时候才回来。

除了卖豆腐,爸爸还倒腾牛,猪,羊,鸡,鸭等这些牲畜、家禽的买卖。

可他注定不是一个做生意能发财的人。一开始还有一个生意伙伴,那个合伙人最喜欢弄缺斤少称的伎俩。我爸是一个很容易共情的人,因为自己也是苦出身,看不得别人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牲畜,家禽被黑心欺骗。虽然不可以阻止别人,但最起码可以做到自己干净。很快就和那个生意伙伴拆了伙,独自经营。

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在业内大家都优先找他。不管喜不喜欢他,但对他正派的人品大家都是认可的。

由于他诚信,在十里八乡口碑好,有不少老板愿意跟他合作。

也是因为他的人品,让他得到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有一个老板收到了订单,一年出栏600头左右生猪的计划。

他想与爸爸合作,爸爸出场地、人工还有技术。老板出建猪场的钱,还垫资猪苗。到年底生猪出栏再分红。可以说,只要养出来就是稳赚不赔。

那算是爸爸赚的第一桶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专心养猪。后来的猪价就没这么好了。因为养猪这个行业已经市场经济化。行内人都知道,养猪有个周期叫猪周期,基本上三年一个周期,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

(三)

爸爸很能吃苦,他开始自己养母猪,掌握母猪的产后护理技术,提升母猪生产的成活率,从源头节约了成本。加上是自己的场地,不需要租金。人工也是自己。所以就算在猪行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维持薄利。

大概养了四五年,我们县里开始整治小规模的养殖户,再加上对农村空置房的管控,爸爸自己建的猪舍被认为是违建,最后被拆掉。

这逼迫爸爸走上了差异化养猪的模式。他不再养普通的生猪,而是饲养我们中国传统的黑毛猪。给它们简单的建一个棚。然后在村里圈起一块抛荒的田连着的山地,开始进行放养。

放养的猪生长慢,出栏周期拉长。所以肉质更鲜美,可以高于普通生猪的价格进行售卖。

这种模式也算不得是他的创新,因为很多人都有这么干过,但是这种模式相对于圈养更加辛苦,未知因素更多。

首先投喂就比以前更辛苦。整个猪场的投喂点比以前更分散。投喂时间比以前长很多。天晴的时候还好,遇到下雨,整个猪场到处是稀泥,只能用肩扛着饲料去投喂。

卖猪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这种放养的猪野性十足,每到要卖猪的时候都要多废一番周折。

期间还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意外。

这群放养的黑猪,因为临近山林,招来了山中野猪的注意。这野猪在山里生活多年,才发现在山林的边缘有一群如此快乐的猪。它们不需要每天去寻觅食物,所有食物都会被定点投喂。吃饱了就躺在草丛里面晒太阳。睡饱了就起来自由自在的奔跑。于是它也很向往这种生活,渐渐的和那群山下的黑猪打成了一片。

那群没有见过世面的小黑猪,见到这个野性十足的野猪也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它嘴里两颗长长的獠牙,把它们迷的五迷三道。于是你情我愿,没羞没臊的在一起玩耍了。

很快,它们的这段恋情就被爸爸发现。猪场里有十几头小黑猪都怀孕了。那一年的行情还挺好,眼看着那一批猪可以出售。却悄悄的当上了妈妈。损失了好多即时出售的猪不说,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来为维护它们的生产。

几个月之后,这些黑猪诞下了一批又一批的杂交小野猪。

其实并不是每一头猪都适合做母猪的。在此之前,爸爸都会精心的挑选。把适合的母猪留下,不适合的当生猪卖掉。

可这群小母猪却在爸爸挑选之前就谈起了恋爱。走上了它们不该拥有的人生。直接的结果就是它们生育的小猪,无论是数量还是存活率都大大降低。对爸爸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小得损失。

而且这种杂交小野猪野性十足,生长周期更长。一般长到200斤左右就很难再生长。因为是散养,首先要把它们引诱到一个围场里,把围场的出路口堵住,再伺机接近它们,把它们关进猪笼,最后卖掉。

我经历过几次陪他们一起卖猪的经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体力才能够完成。因为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艰辛。所以这些杂交野猪的价格售卖的要比黑猪更贵一点。那些老板其实很愿意收购这批野猪。有的老板会跟客户说实话,说是家养的野猪。有的直接声称是纯野猪,大大的提高了售卖的价格。可爸爸管不了别人,不管别人卖的高,卖的低。那不是他该赚的钱。

(四)

在有口罩的前一两年,对于养猪的从业者是一个很大的灾难。那两年几乎全国性的有猪瘟泛滥。很多的猪场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几百上千头的猪一夜之间全部死掉。看新闻经常可以看到有养猪老板哭着把那些猪全部集中掩埋。

爸爸养的猪,因为远在深山,有得天独厚的隔离条件。但是爸爸还是非常小心,他严格控制那些卖猪的人进入他的猪场。所有的猪都是他和妈妈以及村里帮忙的人一起抓好,然后用车子运到指定地点,一头一头的售卖。在这个交叉地带,他也做好了消毒措施。万幸,这一两年养的猪没有染上猪瘟。那两年的生猪价钱很好,只要是没有猪得病都是赚到钱的。

尤其是在有口罩的那一年,猪的价格更是高到了一个巅峰。爸爸似乎预测到了这个猪价高峰的到来,所以增加了生猪的存栏。

因为口罩的关系,生猪的销售链被阻断。爸爸完全可以像其他的养殖户一样,趁机坐地起价。可是他没有,依然按照市场的平均价格进行售卖。

那时候要买猪的不再是专门从业的老板了,而是周围的村民。因为封锁,猪肉价格疯长,就算有钱,也很难买到肉。

在周围村民的请求下,那些猪还不到两百斤就已平价卖给了他们。

口罩过去,大家提起的都是说爸爸在那两年大赚了一笔。但是很少人会提到那两年,爸爸急人之所需,损失自己的利润,平价卖猪。

在这次的事情上有一点替爸爸鸣不平,可他却很坦然。他觉得遇到行情好,本来自己就多赚了很多钱,都是乡里乡亲,也许他们不会记自己的好,反而会嫉妒他赚了钱。但起码有一点他们是认可的,就是爸爸没有赚黑心钱,没有逮到机会就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实即便他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谈不上黑心钱。

在这件事情上我就非常佩服他,敬重他。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了这个道,他放弃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但是却有收获了一份心安理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爸爸的养殖事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sx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