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几本女性人物励志传记--香奈儿,赫本,撒切尔夫人(为什么是听传记,因为还没练就快速读一本书的本事,静不下心来去读这类书,就选择了上下班途中,运动睡觉前听一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这里不便打广告)里面讲述的几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2156/134a01fa22dcdb1d.jpg)
第一,坚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件事,用自己的经验去总结和复盘,看长期的发展。不要盲目听信所谓专家的建议,只有自己积累的经验最易于学以致用和坚持。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网络信息时代和知识付费的到来让我们有了很多渠道去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就比如说我现在可以每天听本书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产物,这同时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捷径去吸取和接收别人的经验,而且每次自己还会感觉受益良多;
但碎片化知识时代的到来也恰恰让自己容易迷失,我今天积累的是人生成长的经验,明天汲取的是别人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每次都觉得很有用,但怎么人生和工作还是一样没有太大的改变?
很简单,因为这都是别的经验,我们吸收和汲取的也都只是人家长久知识经验累积这颗大树下的一个分支,我们连树都没有,拿一根枝条又能起到多大的改变呢?
所以自己这棵树长多高能生多少枝条只有自己能掌握,那如何把别人的经验用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实践才是最重要,也是无法取代的,至于如何把别人经验转换到自己身上已经也有很多公号去说了方法也就不赘述了。
简言之,就是自己的人生没有捷径,吸取别人的经验都是方法论,反复在自己身上实践、总结并复盘,相信自己未来的人生都不会过的很差。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2156/92a9953cf6653fe3.jpg)
第二,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要去做那些能预判到结果的事儿,不要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比如在进入工作阶段,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工作进入了“瓶颈”,选择去读书深造,有的人确实是工作需要进行自我提升,有的人则是选择逃避工作这个环境,选择了让自己舒适的区域,比如读书,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间熟悉和自在的事儿,远离了职场的繁琐。
工作当中也是如此,比如我在上班期间有不够饱和的时间,我会选择看英语、看书来提升自己,觉得这是自我投资总会有用处,但往往是这种看不到直接结果的努力最容易欺骗人,因为我先达到了自我满足,别人也无从判断结果,只是觉得我看上去很努力很勤奋;
这种自我良好的上进感恰恰就是我自己的舒适区,因为在工作当中你干的好与不好会能直接得到结果评价,而自我学习这种事儿没人能够评价你,你也往往只是安慰了自己而已。
所以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正视目前的工作或者生活状态,做每件事前先去思考我这么做的目的和原因,做任何事不要惧怕结果和评价,因为这往往是能够让你快速成长最好的方式。
第三,坚持住自己想干的事儿,无论途中遇到多少困难,都始终相信美好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并一直朝着终点前进。
乍一听这句话就是个心灵鸡汤啊,就是说人生要有乐观的态度,不过这也是这几本女性人物生平故事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无论香奈儿、赫本还是撒切尔夫人,她们一生都致力于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无论中间遭遇过什么都不会对人生产生绝望,一直乐观的的看待所有未发生的事物,并一直朝着自己的目的地终点前进。
好了,重点就是“目的地终点前进”,有的人可能会说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的目的地终点都是时代命运的结合非常单一,什么意思呢?就是现代人关注的东西太多,欲望太多很多人找不到值得自己一生去追求的事物,那怎么办呢?
转换到我们个人,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有很多个节点和终点,就从我自己出发,作为一个从小城市来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我想每个人起初来到这里打拼的原因和目的都是期望自己能“过得好”。
如果把这个好具体化一点,有的年轻人可能会说我想要进世界五百强企业,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想要北上广一套房,或者有的更短一点就想升职加薪等等。
就比如我今年的节点和期望就是升职加薪,于是我在工作之余把所以的时间都花在了学英语和健身上,这除了能让我看上去很努力提升自己,并没有达到升职加薪的直接目的。
换言之,我在通往升职加薪的这条路上,一直没有朝着终点走,而是花费太多时间在中途,还沾沾自喜路途风景很好看。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一直朝着自己本职工作努力,朝着目的地出发,剩下的就需要自己调整心态,乐观看待一切已经发生和没有发生的问题,先重视终点再重视途中,简言之,在通向任何路程的终点的途中,不要忘了终点的样子,而花费了太多时间在中途。
每个人的人生成功的经验都不可复制,无论是香奈儿、赫本还是撒切尔夫人,光听她们光辉的事迹太多,我们也只是羡慕和崇拜而已,但如果能从他们成功的经历中获取一点启发,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一点改善,我觉得不失为一点乐趣,个人的一点理解和感悟,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