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丑就要多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巨婴国》:简陋的心理学科普,成功的畅销书

《巨婴国》:简陋的心理学科普,成功的畅销书

作者: d64afb86d7a8 | 来源:发表于2017-01-29 11:16 被阅读3270次

    过年放假这几天,我开始看最近这段时间非常火的一本书——《巨婴国》。老实说,我没有看完这本书,因为我是在微信读书APP中阅读的,前面大概1/3的部分免费,我看完后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再花钱花时间去看后面付费的部分。所以我就此对这本书下的个人意义上的盖棺定论,有失偏颇之处,还望见谅。

    首先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评分大概就五分中的三分。

    这其实就是一本概念书——为了说明概念(chaozuo)而堆砌出来的一本书。

    毫无疑问,这概念就是巨婴,整本书就是想要说明现在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巨婴,所以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巨婴国。但是呢,作者的论证有很多问题。

    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严重缺乏数据和案例的支撑。在我看完的1/3部分中我看不到任何有关于社会调研的数据、研究实验的结果等一些数据支持,整本书对概念的论证和解释都是感性的,缺乏科学应有的定量说明。这本书的可信性就大大降低了。

    作者他用来论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基本上就分3类:一类是他亲身经历,因为他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所以他在9年的职业生涯当中亲身经历很多患者的咨询,以及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一些故事,甚至是包括网络上的一些热点的时间,都会被他拿出来当作佐证。这其中的可信度和主观性就可想而知了。包括对于很多热点事件的解读,如朱令、杨元元,作者依靠的是网络上的信息,并没有谈及他自己的调查和深入了解,这就太草率了。以国内媒体哗众取宠的尿性,有很多所谓的采访是失实和断章取义的,基本上只会截取可以自证其说的部分,那么作者的再度解读出的结论就更加尴尬了。

    另外一类案例就是文学作品。作者用了很多金庸小说的故事,红楼梦、西游记的故事来证明他的逻辑观点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们可以用文学来看见人物心理,但是我们不能用文学来印证心理学。

    第三类就纯粹是作者的个人杜撰或者说意淫,我个人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心理学咨询师”的著作当中会出现这样的内容。

    除了论据不严谨之外,作者个人在组织文字和表达自己观点中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这一点只要稍稍读一读就可以感觉得到,也没有必要多说。

    另外一点,作者有非常严重的“强行证明”倾向,所谓的巨婴,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心智不成熟,但是作者将其跟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强行把所有的小毛小病都往巨婴症上靠,比如说很多国民性的问题肯定不止巨婴症一个原因导致的,更多包括有我们本身的经济、社会制度、教育程度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虚荣心、懒惰等非常大众化的性格缺陷。作者把他们全部归罪于巨婴就太牵强了。

    就着经济文化这个原因再往下推,也会发现作者严重缺乏发展的眼光。他所提到的排队插队、公交车抢座位这类现象,虽然现在依然存在,但是以我个人观察和体验来看是在逐渐改善的。出现这类问题大的原因在于经济落后导致的社会资源的短缺,而且我们国家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非常短暂,现在已经逐步进入IT或者说数据时代了,在这些时代交替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断层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呢,这本书能够这么火,肯定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也要去辩证的看。

    首先,这本书真的非常的浅显易懂,豆瓣上面有人评价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心理学日常化尝试”,个人认为把它归属于畅销书,而不属于心理学类会更合适。如果硬要把它放在心理学论述当中,我觉得太难为它了。把这个大前提重置下之后,它的浅显易懂就非常适宜了,比如说用很多社会热点、朋友的故事、文学作品来论证他的观点,从科学角度上讲是非常的不严谨,但是对小白们来讲是更容易接受的,所以就导致这本书的接受度得特别高,容易看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书的一个优点。

    第二点,这本书刚好非常的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需求,也就“风口”。书中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包括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原生家庭、婆媳矛盾等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市井话题,特别容易有代入感。我在微信读书APP上看到很多读者的评价,很多人都会留言说“是啊是啊,我就这样……”或者说“嗯,我的朋友的朋友是谁谁,就是……”。有代入感的书就是会让人觉得比较好接受,读者很也很容易把这些概念和观点映射到别人身上,这个“别人”一般是自己所不认同、不喜欢的,这样的一个映射容易让人产生一些道德优越感和智商优越感。按照社交货币的说法来讲,这本书总结了很多普遍存在但不太好归纳的现象,并把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归结为“巨婴症”,相当于给很多人提供了在未来的社交和争吵中提供了依据和说辞。

    第三点,作者他在序言就承认说他自己就是一个巨婴,成功自黑了,那我们也不好说他什么了。所以我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说自己没看完,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那我也不反驳什么,就是这样子任打任挨┑( ̄Д  ̄)┍

    所以,这本书我总体上来是不推荐大家去看的,如果是为了批评或者抨击,我觉得完全没什么必要,或者跟我一样看其中的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因为这本书完全站不住脚,更经不起批判。如果你是真的对这方面有兴趣,或者说对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两性关系有一些困惑,那么也可以把这书当作一种辅助的观点来参考。

    我真的不是微信读书APP的托儿,但是我真的很推荐在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书,吃瓜群众表示围观读者之间或粉或黑的论战很愉快。

    至于有人为担心会不会有读者因为这本书的歪理而误入歧途,据我观察完全不必,在豆瓣和知乎上显示大部分武志红老师的粉丝会因为他的启蒙而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一旦真的深入了解了之后就会重新推到武老师的观点,这说明武老师做了非常好的心理学启蒙工作,功德无量。

    至于那些始终坚信武老师的读者,那多读读这本书经常反省一下自己的巨婴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于格YUGE: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有数据支撑吗,本我自我超我有实验论证吗,如果有人觉得弗洛伊德那一套不可信,那么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些也没有所谓的数据和实验,却依然是心理学中的经典。一个心理学观点,如果无法用实验和数据来论证它的精确性的确是一种遗憾,到不能因此就否认了它的价值所在,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有多少理论是完全能用数据说明的,尤其在心理咨询这种主观性较强的领域里。所以,从个人经历和咨询案例入手去提出一个观点,我觉得这很正常,从文学电影人物入手剖析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传承下来,是因为能激起人的共鸣,触动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一本书就是一个观点的分享,有人会喜欢也有人会不喜欢,但我觉得没有必要从一个单一的角度把这本书完全否定。
        d64afb86d7a8:同意!所以我就很肯定它在畅销书上的成功~
      • 曾晓枫:有见地!
      • FunLab:心理科普读物 读来可以增加对心理认知学的兴趣
        看一遍就足矣, 不适合反复研究
      • Jane何简单:哈哈哈哈 这本书 我也是一定会写的!
        d64afb86d7a8:@Jane何简单 期待呀~
      • 50ed9a877d92:我也看了前面一部分就不感兴趣了。里面经常有“我认为几分之一的国民怎样怎样”类似的表达,这种数据就像信口胡诌的一样,一点科学的严谨性都没有
      • Strange陈:有趣但不严谨。
      • Kim_SC:我也看过,很好
      • 小兄弟:很喜欢心理学 它能让我更好的生活
      • 潇泳:同感。罗辑思维那期《巨婴国》只听了三分之一就关了,太牵强,罗胖注解的更片面。
      • 老男人树先生:现在很多书,都是炒作一个概念,乍一看似乎是那么回事儿,又经不起认真的辩驳,我只能说创新越来越难了。另外就是,当前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和大普及的时代,很多畅销书不能从专业角度和科研角度苛责,只是给大众普及了一个概念而已。不是作者知识有多渊博,而是大众知识太不渊博。不过这类书对于科普,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 兔子黑黑:很正常,在我看来就像小时候的那个画胡桃一样,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现象跟感觉,并不一定谁对谁错,只是视角不同,世界很复杂的,我现在看书只要一个结果……哇哦!还能这样!就足够了!
      • 任哲:我正在看这本书,等我看完讨论
      • 袁语:同意。心理学是个严谨的学科,很多时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而作者仅通过自己接触到的案例来概括全民性,显然不妥--因为去找他的,必然是心里有治疗需求的,而非健康人士,这就象去医院的都是病人,但我们不能说国人都是病人一样。但若医生来写,是否要说整个国家都是病人呢,因为我每天看到的都是病人。
        所以说,从案例到论证,都存在逻辑错误。
      • 离影疏落:作者讲得很实在,虽然我是武志红的粉丝:smile:独创一个理论肯定有很多不完美,强大如弗洛伊德,也是饱受诟病。武志红其他的书还是很好的,把晦涩艰深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对情感关系的分析也是很深刻的,读了很有启发
        d64afb86d7a8:@离影疏落 看书能够有收获就够啦,但是要有自己的冷静分析,不能照单全收~
      • 慧慧的小圆满人生:我只看过武志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有点内容,可以随便翻翻,但是不能细细琢磨,重复的东西很多,不够撑起一本书。
        d64afb86d7a8:@橙小慧 嗯,这本书的重复率也很高,估计是之前的文章集结成书的,不太用心
      • lemonTreeTop:这本没看过,我想推荐《对伪心理学说不》
      • 苦等老叔回家:那么多现象无法解释,但又必须要有个说法,还得让大家看懂,在这个年代太难了。你看书看出了书中有毒,且能一二三列举,我很佩服。:+1:
      • 未未是个机灵鬼儿:请问有有趣的心理学方面的读物推荐吗
        未未是个机灵鬼儿: @沈乐杨 本来准备买巨婴国,暂时先放一放。太深沉的书还是看不进去。怪诞心理系列试试😁谢谢😘😚😗😙
        d64afb86d7a8:@未未是个机灵鬼儿 心理学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跟社会学,行为学都有关联,我看过比较推荐的是《怪诞行为学》系列和《社会动物》
      • 大剩戴:三年前初读武老师的书,受到了心理学的启蒙,现在当然依然是启蒙阶段,巨婴国一书因为太火本不想那么快读,春节假期也实在有空就开看了,论据论点自然是远不及他的其他作品令人信服、让人顿悟的,但此书在自省功力上还是与其他无异的,网评不必过于苛刻,看书不就是这样了
        大剩戴:是的,认同
        离影疏落:@大剩戴 因为其他作品其实理论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引用国内外心理学家的。但是,我依然非常喜欢武志红,他把国外的晦涩的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带给我很多思考
      • bc8d5b20a727:这几天看了一些!引用的很多都是小说的例子!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
        袁语:是啊,小说只是作者为了创作推动剧情而做的人设,写小说的人不一定懂得心理学,其人物成长的关系,也未必符合心里学理论,强行拉来做案例,真是有失专业水准了。
      • 心有佳期:我也买了。还没看😊
      • 桦姐谈养育:我买了这本书,好厚的一本,一直没有看。看了你对这本书的评论,正好给我看这本书做了个小小的铺垫😀。看书不能光看,还需要思考和理性的分析。🙏🙏
      • 梨叔吧:感觉现在很多心理学的书都偏理论,一点都没有心理的科学严谨性
      • 淸荼:喜欢这种理性的思维~读书是好事,读书却盲从还不如不读。
      • Chloeeeee_e:很客观。
      • ded453aa457a:基本同意。不过在没有看完的情况下就来写书评,也是不够严谨的。作者说这本书不严谨,其实这篇书评也不严谨。只有在你看完了整本书,并理解了读者所写的内容以后,才能够客观的评价。
        袁语:@沈乐杨 同意
        d64afb86d7a8:@翟思禹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不值得花时间去给他一个严谨的评价┑( ̄Д  ̄)┍
      • lekli:鼓励鼓励
      • 简智知:作为一个15年心理学习者我不得不说这本书里心理学专业有价值的东西不多 更多的是一个个人化的表述
        d64afb86d7a8:@宝妈青月 我对心理学不懂,但是以我浅薄的认识“无人能及”这个说法武老师可能担不起。
        c3f833d1a8ed:@简智知 在中国,武志红对心理学的普及之功,无人能及。这也是他的书畅销的原因。
      • 小棕同学:对,作者的文章我很认可。武志红老师之前的几本书都还不错,揭示了亲子关系,两性关系,无论论据论证如何,他都为我们打开了认知大门。
        而这本巨婴,概念太过于模糊!!武老师认为他是巨婴,罗胖也认为他是巨婴,甚至是整个国民也被认为是巨婴。
        如果这么说,那么这个观点就是有一定问题。所以阅读武老师这本书,需要多多思考为什么,取其精华!
        最后,谢谢作者,理性客观的分析。
        我们这个国家需要理性的人。
      • 7f49e1b6cab4:很理性的看法,错误的知识和单纯的无知有同样的危害,市面上的心理学书籍可信度有多少值得质疑,好多都是兜售观念却缺少实地验证

      本文标题:《巨婴国》:简陋的心理学科普,成功的畅销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hc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