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保险保额要配置足额,但是实际上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保额多少算够,怎样才是足额?也是因为不知道保险应该买多少,心里没有概念,所以大家买保险凭感觉,这样很多时候买保险就变成了一种心理安慰,而实际上解决不到问题,保险买成了玩具,理赔时却总是后悔买少了。
那我们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保额需求呢?
我们买保险为的是万一风险来临时,家庭的经济状况能够不受风险的影响,所以一般有两个方法来衡量我们保额的需求。
1、生命价值法
我们赚钱是要养家,是给家里人贡献经济价值,所以生命价值法就是要计算我们未来要贡献的经济价值。这个方法需要知道被保险人未来的年均收入,退休年龄以及收入用于给予家人的比例。
假设30岁的人年收入10万,60岁退休,如每年有一半是贡献于家人的,那么贡献的经济价值就是5万×30年=150万。
所以当风险来临时保额需要150万才不至于影响到家人的生活水平。
2、支出需求法
支出需求法就是要考虑未来需要多少钱才能保证生活不受影响。这个就要计算家人未来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孝亲费用、负债等未来家人必需的支出。
假设一个家庭各项开支每年2万,将来给孩子的教育打算准备30万,需要每年给父母的孝亲费5000元直至父母逝去(大约20年),房贷每年大约3万元,20年后还完。如要补偿家庭未来30年的开支,那么总的支出需求是:开支2万×30年+教育金30万+孝亲费0.5万×20年+房贷3万×20年=160万元。
所以当风险来临时保额需要160万才能保证家庭的如以前一样正常生活。
方法有了,但不同的保险种类究竟该买多少保额呢?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以及实际情况来分析了。
1、寿险
寿险保障的是被保险人死亡的风险。由于计算保额的前提是被保险人死亡,所以用生命价值法往往可以更加直接地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保额,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未来的收入不需要考虑用在自己身上了。
2、意外险
在有寿险考虑死亡风险的前提下,意外险更多的是考虑意外导致残疾的情况,被保险人仍生存,但是收入中断了。这种情况下支出往往要比过去增加,就不太适合用生命价值法了,更适合用支出需求法,我们这时候更需要去计算当发生残疾风险时,未来的费用支出需求是多少。
3、重疾险
与意外险有同样的问题就是被保险人仍生存,但是收入中断,而更加突出的问题是有了巨额医疗费用的支出,以及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这种情况显然用支出需求法更合适,在计算收入中断后未来费用支出的需求基础上增加所需的医疗费用。
不过这种计算是理想化的,由于重疾险发生概率大,所以保费更贵,被保险人要承担很大的保费压力,不符合理财规划中保险规划的保费支出占比原则。而且保险公司的投保规则有限制,一般重疾险保额不能超过年收入的8倍,以及人身险年缴保费(年金险除外)不能超过年收入的30%。所以重疾险的保额需求要具体根据被保险人的情况来综合考虑了。
以上所说只是一种思路,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明了规则之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不同的考虑才是我们在配置保险的保额时应该做的。总之,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是一种理性的规划和安排,既不要因保费太高而影响了我们平常的生活,也不能保额过低而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那样买保险就失去了意义。
想起我们公司以前的副总讲到保额多少的配置时说过一句话:“什么是保额足额了?就是想到死不怕了!什么时候是保险买够了?是想到死,你就笑了”。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人人都怕死,是因为死亡很可怕吗?未必全是因为这个,很多时候是因为有人需要我们,所以我们不敢轻言生死,但假如亲人都有了妥善的安排,也许我们就会从容面对,走也安心了。
关联阅读:
【保险疑问解答12】你为什么把意外险当残疾保险来看? - 简书
让你把保障型保险的保费期限拉最长,是因为这样你才划算 - 简书
我立志把正确的保险观念传播出去。如果您觉得观念不错,希望能把文章转发出去,这样就可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啦。
对得起良心的保险代理人——文郎画竹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O(∩_∩)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