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读书多少快慢而苦恼,昨晚读书时不知何故,心中竟然有了些许明悟。
如果是真的喜欢这本书,多读几遍又何妨,心中突然跳出了这样一句话。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也是为了获得快乐。读自己喜欢的书,就会心情愉悦,容易引起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也容易使人沉浸其中。
如果是真的喜欢,多读几遍又何妨有的书常读常新,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与体会。
我想放下追求数量的脚步,停下来慢慢品读。只要是真的喜欢,一直喜欢,读多少遍对于我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哪怕这一生只是翻来覆去的读了这几本书,那又怎样?
追求数量的过程,我的心中发慌。每读完一本书,那种脑袋空空如也的感觉,让人沮丧,虽然我也知道它是经典。我的这个样子还是读书吗?这是不是应付呢?难道数量的追求比读书本身还要重要吗?读多少本书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按这样的方式读书,读上一千本,那时的你会快乐吗,会有成就感吗?……
类似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好像抓住了一些东西,但又不是那么明朗。
如果是真的喜欢,多读几遍又何妨只是感觉追求数量的阅读,不是我想要的。这样的读书不读也罢。
匆匆忙忙地阅读,就连读书都显得那么急迫,从而使读书失去了本来的样子,又有什么快乐而言呢?
我不想评判快读与品读(精读)的优劣,因为我的观点也不见得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庆幸的是,昨晚得到了答案——品读。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看得意犹未尽的书,每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再读一遍,读的要慢,要慢慢地品,深深地思。阅读时,自己与作者交流;自己与自己交流;自己的思绪会加上翅膀飞上天空,飞到过去,飞往未来。这样的感觉,光是想想就让人欣喜不已。
那时的我,定然是忘我的,也一定是快乐的。
这一刻,读书的苦恼烟消云散,心中一片清明,真是有说不出的舒畅。
以前不是我在读书,而是书在读我。为了读书而读书,在阅读时总是感觉读书的背后,有一些压力和烦躁。表面看从容不迫,内心却是万马奔腾,眼在看书,心又在看什么呢?不得而知。这些背后的情绪,往往会使自己跳出读书本身,从而愈加慌乱。我对读书没有驾驭感,而是读书驾驭了我。
这时的我苦恼多一些,快乐愈加显得珍贵,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事。
就在昨晚,因这一丝明悟,我找到了解决读书苦恼的办法——品读(品读自己喜欢的书)。我为什么要读书呢?因为喜欢,再无其他,让一切回归本心,回到最初的样子,我只是喜欢。
如果是真的喜欢,多读几遍又何妨喜欢读书,自己就抓住了读书的缰绳。让它随心而来,随心而去,一切源于本心,源于喜欢。
什么读多少书?什么读多少页?这一刻它们都显得苍白了一些。
只要是真的喜欢,多读几遍又何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