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书山,目迷五色,阅读比汽车更需要导航,书评就是我们的百度地图。好在她们不是冰冷的,不是漠然地领路,而是充满书香气和人情味,使人游兴袅袅。
商品时代的爱好就是焚书坑儒。钞票和书籍都是纸,同娘不同命,似乎多半对立中,总抛给人二选一的艰难抉择。以至于如今是书三分毒,做个读书人都是在自取灭亡。如此形格势禁,潮流难逆,好的书评自然凤毛麟角,而专刊书评的报刊理所当然更加万里挑一了。
这种一路走到黑的书评类报刊,我以身试险,斗胆推荐几份我自认为中毒最深的。
1,《东方早报》副刊《上海书评》
作为死不悔改的脑残粉,首先要推荐的,当然是《上海书评》。
“上海书评” 严格来说,是《东方早报》的一个副刊附庸,创刊于2008年,后来蔚为壮大,成为国内读书界的宠儿。
他的特征,在于所推介书籍多为名家新作,而所写书评作者则多为文化名宿,弥漫着一股高大上的知识分子沙龙气息,但又非故作高深、摇曳弄姿,既有东方早报尖锐精致的格调,又嫁接的上通俗化时代的新闻特质,显示出一股与俗俯仰又“濯青莲连而不妖”的全新特质。
这个书评副刊,以“上海书评”自名,似乎有往世界范围内书评重镇《纽约书评》趋向甚至一较短长之意。倘二者相较,优劣如何,我不知道,但就我个人阅读体会而言,自从有了《上海书评》,圣刊《读书》杂志我从此扔了。无效果的装逼挺累人的。
另外需要说明,这个栏目书评文章每年会结集出版,并且有公众号。
2,《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大概是近十年来最新锐的一份报刊,自从《南周》被修整一番奄奄一息之际,该报顿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态势。
虎父岂育犬子,作为《新京报》子弟兵的书评周刊,自然虎虎有生气。该报的特征是严肃主题,趣味讲述,主要评介国内外大众类优良图书;它还喜欢搞专题式推文,比如女性主义专题、从罗马人的故事看中国专题、诗人余秀华专题等,专业有深度,又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一般每周六出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每年年末都会搞一个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这一点,我个人以为它和《中华读书报》的同类活动是最具公信力的。
3,《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这是一份很有历史感的老牌书评专刊了。创办在2003年前后,由现在搞“十三邀”瞎混的前文青大佬许知远创办,曾经停刊,2010年副刊。
该刊还有口号,称“一切建设,从阅读开始”,牛皮吹的不可谓不切实际;又有宗旨号称“趣味,但绝不低俗;严肃,却不正襟危坐,阅读没有边界,尽在你的纸城",不愧是文青宗师们发号施令的地盘,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挺销魂。
也有公众号“纸城”(paper-city),适合爱思考、文艺范的朋友。在这里,“充电”充的是逼格。
4,《中华读书报》
现存读书类报纸,《中华读书报》和《文汇读书周报》几乎是最有名的了。
单说《中华读书报》,94年创刊,至今都有上千期了吧,就从来都是“夭寿不贰”的国内书评报刊界生态而言,真是可说千年的道行了。
这两份报刊几乎伴随着我成长,也助长着我的脑残。过去作为粉丝,还曾经网罗过它们“前生今世”——大量搜寻它们八九十年时的旧刊。
不过我这奇怪的嗜好,也是“此调不弹久矣”。因为这几年,这两份报纸似乎有点洗心革面的样子,每期不怎么谈书了,谈广告比谈书的篇幅都大。浪子回头金不换呀,可喜可贺早日发财!
再怎么样诋毁它,书报都还比饭菜价格低贱而有营养,所以不妨订阅一份的。
5,《中国图书商报》《读书》《书城》《书屋》
以上四种,都是杂志,均是国内比较有名的书评类刊物了。
以品质而言,自然以《读书》杂志格调最高,资格也最著。只是这几年确实有点走火入魔,成为彻底的学院派刊物,有点不食烟火的架势,也有点和C刊同化的迹象;
《书城》现在完全成为商品推销手册;不认识那里的编辑,不然建议他们改名《书.安利》吧。
《书屋》侧重现代文学、思想层面,说白了就是主打意淫民国系列,不够新锐,深度也不足,消遣可以。倘爱看李辉、傅国涌他们的,此册必备。
《中国图书商报》异军突起,擅长专题突击,和民生、学术焦点往往切近,但所限还是在曲高和寡,很多篇章也是有点消化不良,便秘无药的赶脚。
说到书评刊物,最可怀念的自然是《万象》杂志,为海上安迪(陆灏)主编,编者翩翩公子,刊物南国佳人。可惜独木于林,力不能支,已经寿终正寝。默哀。
6,附带值得介绍的书评报纸
《北京晚报.书香季刊》、《京华时报.读书》、《读书》杂志、《书城》、《书屋》、《北京青年报.读书》、《北京晨报.大家悦读》、《文汇报.书缘》、《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羊城晚报.人文阅读》、《晶报.深港书评》、《深圳晚报.阅读周刊》、《南方日报.读书周刊》。
这些都是不错的书评类报纸。
7,值得推荐的民间书评报刊
《开卷》、《书人》《芳草地》《点滴》《泰山书院》《文笔》《书脉》《书友》,这几种都是我所见比较优秀的书评类民间刊物。
文化的黄昏孕育寂寞和不安。在现在,办书评报刊,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
对于上面提到的报刊,吐槽归吐槽,但内心,我始终抱有一种怜香惜玉之情。我希望,得机会时再好好讲述它们的故事。
这次,只是类似沈昌文先生所说的“找路式推介”,所以闲聊到此,就先识趣退下吧。走路到此的朋友们,倒望不吝聊聊,呵呵。
2018,5,12,晚间闲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