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庐州月,万千流连情
世间美好事物有千万种,苍山洱海大漠孤烟,或者一缕曦阳一束烟花,但我想都不及我眼中的你——庐州。不知何时,你早已在我心间洒下一浅月光,而它却流泻出了只为你万千流连的深情。
一一题记
<一>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到了故乡。”第一次领略你的古朴诗意之美是在走近三河古镇时,我想这大抵也是我和你正式相遇的一个美丽故事的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你知之甚少)犹记得那时我欣喜地泛一叶轻舟春游三河,如《庐州月》中所歌唱的美丽场景在眼前重现,深深震憾于带有徽文化气质的三河给你抹上的这层清丽而淡雅的浪漫色彩。
森 屿 微 凉游玩其中,有一种“在闲淡的光阴下撩拨历史的记忆,擦拭岁月的尘埃,徜徉在徽州温润的意境里”的味道。秀逸的杨柳裁剪着两岸风景,烟雨微凉,如诗如画。此刻的你,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砚,被时光研磨,又在水中慢慢洇开,生动了整个江南。而当我的目光穿透斜逸在风中的垂柳薄烟,望向两岸边的那些古民宅,感觉古宅似带着朦胧的醉态,如浓郁的水墨,缭绕在风烟中化也化不开。正如白落梅笔下所绘之境:“黑白两色是徽州民宅质朴的灵魂,那一片古民宅群落不施粉黛,黑得坚决,白得透彻。以朴素的大美,平和的姿态,掩映自然风采,融入生活百态,静静地搁置在清雅如画的秀水灵山中。”
然而我后来去观城隍庙又有了一次如游三河古城时的惊喜。可以说,漫步在城市的的巷尾街头,城隍庙应该是最具徽派特色的建筑。而作为现今留存不多的具备徽派建筑风格的城隍庙,近千年来,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中国道教文化的精髓。清光绪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几经重建和修葺,成为庐州城内古老建筑的象征。正门白石斋,踏着青石板进入,精致的细节妆点如画,雕栏玉砌在,朱颜新,粉墙黛瓦微润,木棂铜门含香。亲临其中,别有一番古韵古香。
庐州,世人皆知你是三国故地,包公故里,怀右襟喉,江南唇齿,而我走出家门亲自走近你才真切感知到你既有着城市中华灯初上、繁丽惊艳的华美,又独具清新自然丶古朴幽静的风雅,你那美丽的风光和人文底蕴交织成了熠熠生辉而的徽山皖水,怎叫人不为之沉迷流连!
<二>
淝水多情,绿树红花处处随。作为大湖名城的你在炎炎夏日也美得令人流连。夏风惊起微澜,天鹅湖畔的沙滩,被湖水浸润,奔跑着孩子的身影;雨花塘边的芦苇,被夏风拂过,隐匿了垂钓的老人;安大站牌处的凉亭,被微雨润泽,浪漫了对对情侣……目之所及,我会忽想起宋瑄《过护城》所描写的庐州:“古道当长坂,肩舆入暮天。苍茫闻驿鼓,冷落见炊烟。冻烛寒无焰,泥炉湿未然。正思江槛外,闲却钓鱼船。” 然而你的诗情画意又何止于此,它存在于大蜀山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登临山巅,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是天鹅湖畔粼粼的波光,落日的余晖,耀眼的霓虹;是巢湖微风不生之时,流光接天,静影沉碧……
<三>
国有国粹,家有家珍,你有着浓重的文化底蕴,独响一方的庐剧,便是其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京剧铿锵,黄梅韵甜,花鼓嘹亮,庐剧婉然。不同于黄梅戏的优柔清丽,庐剧在起源之时就与如泣如诉的“寒腔”结下不解之缘,既有斗争的悲凉又有生活的幽默调侃。“梨花院落知乡味,皖乡徽镇品庐剧”,庐剧的表演,从来融合生活,特别是花腔小戏,唱腔就是来自民歌。在约200年的历史长卷中,庐剧是与徽剧、黄梅戏、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在华夏文明的浩瀚海洋中彰显出特有的风貌和意蕴。
在我看来,庐剧就像是你独具魅力的声音符号。记得小时候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庐剧,总是边有模有样地哼着庐剧的小调,边在自由自在的空气里快乐地蹦蹦跳跳。在我的童年的记忆深处,庐剧背后有着一个有关于你,有关于我的温情故事。 这么多年来,偶有清新秀丽的庐剧乡音,在清风起时悄入我耳。于是,必怡然,舒释,静自欢喜。这与其说出于儿时的一种习惯,不如说更是出于一种情怀。
山川与星河,莹岚和月光,在你我相遇的时光中流动。庐州月光,洒在心上,自此,这世间只有一座城市我愿叫做故乡。纵他城再大再美,我愿为你流连,只为你流连,千千万万遍。
网友评论
文字间流淌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