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硯】
【原文】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壹流之作者也。
【譯文】
古今詞人在格調上沒有壹個比姜夔高,可惜他不在意境上下工夫,所以使人覺得沒有言外的余味、弦外的余響,終於不能進入第壹流作者的行列。
【評析】
姜夔和周邦彥始終是王國維深感矛盾的兩個人物。但周邦彥縱有創意的欠缺、用典的弊端,王國維仍是將其列入第壹流詞人之列的,而姜夔則被排除在第壹流詞人之外。因此在對周邦彥和姜夔兩人的取舍上,周邦彥要略微領先的。
姜夔何以被冷落如此?這從大的方面來說,姜夔生當南宋後期,宋末詞人的群體弊端,姜夔也不免有染。從姜夔本人而言,因為過於追求如野雲孤飛、來去無端的清空之境,所以其詞往往意旨飄忽,讓人不易捉摸。再加上好用典故,使詞意的隱晦就更為突出。而在寫景狀物上,也鮮有北宋詞的那種生動真切之貌,往往如霧裏看花,終隔壹層。這壹些都導致了姜夔詞在表達主題方面的不足。意旨已經難明,就更難追尋什麽言外之味、弦外之響了。
王國維歸納姜夔詞不足的形成原因是不在意境上用力。此處的“意境”在內涵上與“境界”說是相似的。而境界說講究的是真景物的如在目前、真感情的在在可感以及語言上的自然暢達。對照這三點基本要求,姜夔走的幾乎完全是另外的路子。其不入王國維法眼,原因在此。但王國維對於姜夔本人是並不否認的,將其列為格調最高之人,這與姜夔清客的身份、傲然的性格都有壹定關系。只是王國維認為姜夔這種為人的高格調沒有融入其詞中,從而形成詞的高格調,這都是偏離了對意境的追求,而將技藝放在首位所造成的。王國維對姜夔的這壹評價放在其理論體系中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對姜夔詞的隔膜主要還是由於其審美的偏執所造成的。
註:以上均轉載自易文言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