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自幼最喜欢的不是《唐诗三百首》,而是而今比较小众的《千家诗》。
《千家诗》可以说是司马的启蒙读物,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爱不释手,一直精研。《千家诗》风格清丽淡雅,浅显而简约,非常适合文学启蒙。
举例司马最喜欢的其中一首谢枋得的《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千家诗》也是极其有名的,有以下两则典故为证:
清代戏曲家李渔的著名喜剧《风筝误》中,写詹烈侯有两个女儿,一名淑娟,美而多才,一名爱娟,丑而鄙俚。才子韩世勋与才女淑娟通过在风筝上和诗,互生爱慕之心。爱娟得知此事,署名与韩世勋约会。两人在暗室见面,闹出一通笑话。且看剧中对白(以下“生”为韩世勋,“丑”为冒名顶替者爱娟):
(生)小姐,小生后来的一首拙作,可曾赐和么?
(丑)你那首拙作,我已赐和过了。
(生惊介)这等,小姐的佳篇,请念一念。
(丑)我的佳作一时忘了。
(生又惊介)自己做的诗,只隔得半日,怎么就忘了?还求一记。
(丑)一心想着你,把诗都忘了。待我想来。
(想介)记着了!
(生)请教!
(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生大惊介)这是一首《千家诗》,怎说是小姐做的?
可见,像爱娟这样胸无点墨的粗蠢无赖之女子,亦能诵《千家诗》的第一首诗。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掷塞子掣花名签,共掣出八支签,签上诗句,其中有六支见于《千家诗》:
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上高侍郎》)
老梅——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
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海棠》)
荼蘼花——韵华胜极,“开到荼蘼花事了”(王琪《春暮游小园》)
并蒂花——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朱淑珍《落花》)
桃花——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以上两则有关《千家诗》的记载,可以清晰地知道,《千家诗》是旧时人人皆知的普及读物。
《千家诗》的编选者是谁?一说是刘客庄,一说是谢枋得,至今没个定论。成书时间约在宋代,据说是历代村夫子和书商不断加工整理改益而成今天的模样。
今本《千家诗》,其七言与五言部分由于成书时间及编者的不同,差异较大。前者重启蒙,诗以俗为主,基本按四季分类,所收为唐宋二朝诗人之作;后者所选以名篇为主,诗以淡雅为主,分类时序不严,所收皆唐诗。
《千家诗》的特点,以其七言部分为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因是启蒙读物,给一般村塾子弟或闺阁女子看的,所选诗从俗,从浅。如喜欢用典的大诗人“小李”李商隐的诗就一首也未被《千家诗》录入,因其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不适合启蒙。
二,选诗立足于情或景,不太注重深层次内涵。
三,除从俗从浅,亦有追求富贵气歌舞升平之作(如宫体诗,应制诗),但少有剑拔弩张的讽喻诗(少数几首像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有讽喻味道,但表达含而不露)。又为配合儒家思想教育,录入了大量道学家的诗,如朱熹,二程的。(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中有名句"问君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四,为配合启蒙,达到教科书的目的,书中所选均为近体诗,无古体诗。这是为了让读者学习格律,达到应试出仕的目的。
五言《千家诗》也以以上四点为准则,但不像七言那样完全偏重浅俗,而是追求清新淡雅。题材也不以景入题,而是抒发真情实感。
《千家诗》对于陶冶文学情操,文学启蒙,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司马在此强烈推荐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