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主题阅读?今天再次阅读了这部分内容,并借助外部资料,把主题阅读的理解整理了一下。
首先,在进入主题阅读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想要研究的主题,初步拟一份与主题相关的书单。
比如,我想学习时间管理的知识,那么首先需要去豆瓣上把时间管理的好书都找出来,然后列出书单。
接下来,要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选择真正需要阅读的书,这部分书必须与主题密切相关。
比如,我会通过阅读这本书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读者的评价、书评等,进一步筛选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书。
以上也被称为主题阅读的准备工作,完成了这两步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主题阅读了,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关心的主题才是重点,而不是书籍本身。
因此,我们要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把需要读的快速读一遍,找到书中与自己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这是因为,主题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阅读,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坚持目标导向,毕竟,主题阅读不是为了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是要从多本不同的书籍中,找到与自己的主题紧密相关的内容。
比如说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中涉及目标管理、10000个小时定律、读书笔记、时间管理等很多内容,但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时间管理,那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忽略,而重点阅读时间管理这一内容。
用作者的话来说,当我们用主题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书的主人。
此时,书应该为我们而服务,而不是我们为书服务。因此,主题阅读,其实是最主动的阅读法。
2.提炼核心词汇,达成共识
主题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即便探讨的主题都差不多,但不同的作者运用的词汇可能却不尽相同。
此时,我们的任务就是提炼出一套共通的词汇,这些词汇具有更强的普适性,能够代表多数作者的理念。
如此,才能建立起共识,而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在各种不尽相同的词汇中困惑迷失。
尽管这个步骤并不容易,但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过程。
3.厘清问题
提炼出了关键词后,解下来,还要提炼主旨句。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建议,列出一些和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从书中寻找作者的答案。而且这些问题最好能有内在的联系。
比如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名著中的女性形象,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有哪些名著中的女性经典不朽呢?她们身上有哪些特质呢?她们的人生经历可以带来哪些人生启示呢等等问题。
4.界定议题
既然是主题阅读,也就意味着,不同的作者即便针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也会有彼此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主张。
有时候,一个问题,甚至有多个不同的意见。
在完成了第三个阶段,列出主要问题并找到各个作者的不同意见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从这些意见之中,找到彼此有关联,以及有争议的地方。
比如,针对某个观点,有哪些作者的观点是相似的,又有哪些作者的观点是有争议的,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
5.分析讨论
完成了前面四个阅读步骤,接下来就要进入最后的分析讨论了。
作者建议,我们要把相关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先探讨共通性的议题,再探讨彼此有争议性的议题,从书籍中找到议题的答案,并理清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
为了确保客观性,在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最好是从他的文章当中引用一段话来表达。
当我们完成了以上五个步骤,至此,主题阅读也就结束了。
主题阅读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还能够为他人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阅读。
主题阅读并不容易,所以作者提醒可以借助主题工具书来辅助,找到阅读的兴趣点,并快速进入重点。
比如当我们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很多人很难读得进去这样的大部头,这时候,不妨借助一些相关评论或者导读来帮助自己降低阅读难度,激发阅读兴趣。
主题阅读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个阅读层次,也是研究最深入,最需要主动性的阅读方式。
主动的阅读,需要我们不断提问,我们的探讨也会更深入,收获也就越多,因阅读所带来的心智的成长也就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