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综艺评论综艺咖教育与生活
中国的影视剧,究竟能有多瞎扯?请尊重一下观众的智商!

中国的影视剧,究竟能有多瞎扯?请尊重一下观众的智商!

作者: 文化咖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1:13 被阅读675次

    有一种影视剧,叫古装剧。自带流量,观影人数庞大。

    但很多时候,剧情不仅让你上头,也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

    远的不说,近的有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大片《花木兰》。预告片一出,大众哗然。

    本该是出自中国北方的花木兰一家,却住在福建的土楼里。更要命的是,花木兰故事发生在南北朝,要1000多年以后才会出现土楼。

    请问这个木兰,是穿越了吗?

    如果说这个剧是外国人拍的,还情有可原;但中国的影视剧,也没好到哪里去。

    《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多次自称“我孝庄”。这可是她死后的谥号啊,难不成她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知否》里顾二叔用形容皇子继位的词来形容自己,在现实中怕不是早早就给皇帝送上人头了。

    还有《新水浒传》里的玉米,要到明朝才传入中国,北宋人民是怎么种出来的?

    影视剧中的这些历史错误与文化错位,真叫人头秃。

    在新一期湖南卫视热播综艺《神奇的汉字》上,超人气历史老师王磊就指出:很多人学习历史、学习传统文化是通过影视剧,但这是历史的文艺形象,历史还有真正的历史形象。

    那些年,我们都落入过影视剧的哪些陷阱?赶紧跟着王磊老师捋清一下吧~

    皇帝每天吃山珍海味?

    不,每样菜只能吃三口!

    在很多影视剧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排场极大,一个人一顿饭能有几十道菜,全是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不过,王磊老师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皇帝吃东西,真的很可怜。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自己的传记里记载,当时老北京城里几乎所有的饭馆都给他送过外卖。按理说这是吃货的最高理想了,但溥仪本人可不这么想。

    实际上每天摆在他面前的几十道菜都是摆设,再好吃的东西皇帝也只能吃三口,还没等吃第四口就被太监撤走了,为的就是防止有人摸清皇帝喜好给他下毒。

    吃饭都不能尽兴,这皇帝也太惨了点儿。

    跟皇帝同病相怜的还有当时的上层贵族。

    作家刘心武写过一篇文章,里面介绍说当时的八旗贵胄流行“喉掸”。所谓“喉掸”,指的就是一个像鸡毛一样的掸子。

    这个掸子干嘛用的呢?这些八旗贵胄去赴宴,因为要应付很多的应酬,所以一旦吃饱了就拿这个掸子抠嗓子眼,吐出来然后再吃,很像现在的“催吐减肥”了。 

    当然啦,虽然皇族贵胄吃饭有诸多的条条框框,但不妨碍我们国家是一个美食大国。据王磊老师介绍,冰淇淋就是从我国传到国外去的!

    是不是跟杜海涛、仝卓、王鹤棣一样,震惊不已?

    其实中国人吃冰的习俗很早。在宋代的时候古人就吃一种叫“乳糖真雪”的甜品,据说就是最早的冰淇淋。

    还有人认为元朝时的冰淇淋口感更独特,人们会在冰淇淋里添加奶油、鲜奶、甚至磨碎的珍珠粉和糖果,既好吃又美容。

    后来这一食物被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带回了意大利,传入法国,风靡了整个欧洲。现在,全球人民在夏天都少不了它! 

    清宫戏妃子都爱戴指甲套?

    其实慈禧才是真•美甲达人!

    精致华丽的指甲套都快成清宫戏标配了。

    不过,王磊老师指出这个指甲套真正开始流行,是在慈禧的婆婆孝成全皇后的时代。

    古代的女子认为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所以格外注重对手的养护,指甲当然也要精心打理。但真正把指甲套做得花样百出的还要首推美甲达人慈禧。

    慈禧戴指甲套,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首饰,更是她身份的象征。大家想一想,戴着如此厚重的指甲套,几乎是啥事都干不了的,肯定得有人服侍,自然地位尊贵无比。

    除了美甲,“美妆达人”王磊老师还为大家科普了古代口红小知识。

    请看题:如果回到古代,你需要帮女性朋友挑选红狐色的口脂,请问应该选下面哪个颜色?

    看到此题的王鹤棣直接发出了直男的灵魂拷问:中间四个难道不是一样的颜色吗?

    没想到,被队友吐槽“这谁会买呀”的仝卓竟然回答对了!

    答案就是这个像狐狸毛一样的颜色!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王磊老师说啦,古人的口红颜色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奔放,在唐朝时就特别流行纯黑色的口红。而且大家注意到了吗?上图中还有一种口红颜色叫做韩红

    王磊老师还现场教学,教大家如何帮女友选口红,妥妥的满分男友了! 

    连主持人海涛都感慨一句:王老师不管是知识还是社会实践,都非常丰富!

    击鼓鸣冤可还行?

    难度不是一般大!

    影视剧中经常有击鼓鸣冤的情节,似乎这才是古人伸张正义的常规方式。但王磊老师要告诉你,这里面的bug可大了。

    在中国古代,的确有一种可以用来申诉冤情的鼓,叫做“登闻鼓”,但全国只有一面放在皇宫的门口,可不是谁都能随便敲的哦!

    而放在普通县衙的鼓实际上叫“堂鼓”,它的常规作用也不是让百姓敲的,而是给县太爷下班用的铃声!

    只有当发生紧急的案件,比如说伤人案、凶杀案,来不及按照正常程序写状纸投递的时候,才可以去敲这个鼓。

    如果你无故敲这个鼓呢?不好意思,跟你随便拨打110一样是要受罚的。

    类似的知识盲点还有对龙袍的误解。

    似乎影视剧中不管哪一位皇帝,都身着龙袍,而且还是黄色的龙袍。

    其实不然。并不是历代皇帝都穿龙袍,也不是皇帝所有的衣服都会绣有龙的图案。

    王磊老师科普道,不同朝代的皇帝穿的衣服颜色是不一样的。

    秦始皇信奉“金木水火土”五德始终说,他认为秦朝是以水立德,而水的颜色在五行中指的是黑色,所以秦始皇穿的衣服是黑色的。

    而到了汉文帝时期,他认为汉朝是火德,所以他穿的衣服以红色为主。

    到了五代末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从那个时候开始,黄色就慢慢变成了皇帝的专用色了。

    介绍自己免贵姓王?

    不,有些姓不能免贵!

    ——您贵姓?

    ——免贵姓王。

    这样的场景,不仅在影视剧中,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但王磊老师又要来纠正错误了,有几个姓是没办法免贵的。

    首先就是“”姓,因为孔子自古以来就是万世师表,是孔圣人,地位非常高,所以这个姓没法免贵。

    而最常见的“”姓也是不能免贵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玉皇大帝姓张,这个姓的大人物都上天了,怎么能免贵呢? 

    另外呢,“”姓也不能免贵,这个是为了避免语句上的歧义。

    为什么古人对姓如此重视?

    那是因为在古代,姓是身份的象征。在先秦时代,姓氏是贵族才有的,普通人和平民只有名字没有姓。

    甚至很多古老的姓氏都是有图腾的。考一考大家,下面三个图案分别是哪个姓氏的图腾?

    第一个图案是“”。

    第二个图案就是王鹤棣的“”,也是王磊老师的“王”。作为老王家的代表,王磊老师介绍说“王”字三横一竖,有种说法认为只有贯通天地人三才的人才叫“王”。

    “王”姓很大一部分来源就是古代的王子,或者皇室的后人。这个姓可以说非常尊贵了。

    第三个图案就是杜海涛的“”。王磊老师表示,“杜”姓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轩辕皇帝的时候就有了,酒神杜康就姓杜。

    那“杜”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来看,“杜”就是用土和木构建一个堤坝。

    如果说“姓”是古人身份的代表,那“号”就是个人意趣的一种表达了。

    古代的很多文人都有“号”,跟现在人热衷取网名是一样样的,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在里面。

    比如我们熟悉的大文豪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原因非常无厘头,因为他在被流放黄州的时候在东坡上种了一块菜地,所以大家后来称他为“东坡居士”。

    还有大名鼎鼎的北宋欧阳修,他号“六一居士”,不知道的人完全摸不着头脑:难不成古人也过六一?

    有人曾问欧阳修,六一到底是哪六一?欧阳修答道,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还有他这个老头!

    幽默又有哲理,让人不得不佩服。

    正如王磊老师在节目上强调的,想要真正学习历史知识,光靠影视剧是不行的,除了多看《神奇的汉字》等文化类综艺,最重要的方法还是读书。

    王磊老师的历史脱口秀读物《老王聊历史•先秦成语大会》《老王聊历史•秦汉悬疑档案》,就用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故事,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历史娓娓道来。即便没有直白的影视画面,读者也能在文字故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号外号外!下周《神奇的汉字》将迎来德云社专场,王磊老师会不会说相声呢?想要知道答案的记得周一至周四晚19:30收看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的影视剧,究竟能有多瞎扯?请尊重一下观众的智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eg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