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模块的共读主题是数据决策。谈及信息技术融合课,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数据,因为数据本质上就是学生的生成。而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它除了会保留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生动元素以外,更能恰当地通过信息技术去发掘与处理学习难点。
对于教师而言,有许多适配课堂的、效果显著的,也极易操作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利用即时反馈系统获取学生思维、拍照上传展示学生成果、挑人说理、二次作答……所以教师真正纠结的并不是信息技术手段,而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是需要打破过去教学习惯的态度和决心。正如《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一文中所说:一直想着“教什么”,不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提问或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直想着“怎么教”,不和安排课堂研讨与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探究;一直想着“何时教”,不如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和舒服的方式学会。
我想结合自己的课堂尝试简单地说说我理解的“数据决策”。这是我在阅读学习后自己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摸索和尝试,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自己的教学反思。
我所上的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六下的《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我的教学设计是:
【课前】自主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
【课首】完成2题判断题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确率为62%。此时,我没有说明解释,而是直接进行了1分钟左右的4人小组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选了什么,为什么这么选,再用反馈进行二次作答。二次作答结果显示正确率提高到74%。然后我从C、D选项中各随机挑选1人进行理由阐述,最后得出正确答案C。
【课中】对例3题意的要点做说明后,布置学生任务“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四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学生独立完成后,用手机拍摄几幅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并上传展示。全班学生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其中穿插投票选择,最后完善自己的作品。
作图完成后,进行学生讨论“观察数轴,你有什么发现?你看出了什么规律?”
【课尾】完成2题检测题。其中第1题正确率是94%,我直接说明;第2题正确率是66%,又进行1分钟左右的4人小组交流,再在不同选择中随机挑人来说明理由。
整节课我设计了课首、课尾各2题检测题,课中布置了2个学生活动,尽可能做到了我设想中的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提问或任务。由于有学生活动,所以课堂有较为丰富的研讨氛围。课堂不理想的问题的结果正确率还是高,学生没有很强的分歧感,讨论感还可以加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