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其人

作者: 琴心01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23:05 被阅读0次

李哥,中等身材,微胖,长得黑不溜秋,所以也有人喊他黑哥。凡是与李哥交往的人,一致认为他好脾气,任何时候,没见他发过火。人讲义气,常做些疏财仗义的事儿,十里八乡,口碑很好。

李哥有个编织袋厂,厂里有一百多号人。厂子坐落在山脚下,后边是山,前边有一个很大的水库。春天,漫山遍野的花红树绿,煞是好看。秋天来了,山上满树红彤彤的柿子无人采摘,搭配着高远湛蓝的天空幕布,美极了。

依山傍水的所在,连不懂风水的人都说,李哥占了个风水宝地。

李哥厂里的工人,大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像李哥这样的厂子,一般没有食堂,中午工人轮班回自己家吃饭,吃完饭再赶回来。反正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上下班都挺自觉。

可李哥看到人家县城的大厂子一般都有食堂,他也学着在厂内弄了个食堂。并且他的食堂,免费为工人供应伙食。当然他这决定遭到不少好心人地劝说,都说实在没必要,纯属厂里的一项额外开支。李哥不听,硬是把食堂开了起来。

冬天,食堂的主打菜是猪肉烀大白菜。半痩半肥的猪肉切上半锅,先是爆炒,炒的出油了,再依次加入几把红辣椒、白葱段、姜片和花椒继续翻炒,扑鼻的辣味出来时,倒入早已切好的大白菜。然后每个人就着辣嘴的猪肉炖白菜,吃上两个馒头。有的还变戏法似的掏出一瓶北京二锅头,边吃边喝。

有时李哥也给工人们打打牙祭,猪头下水整一锅,或者到山上买只小黑山羊炖一炖。个个吃得红光满面,干劲十足。月底一算账,刨除食堂开支,厂子盈利竟比之前高出不少。

开始食堂仅是针对内部工人,后来李哥看到村里一些独居老人懒得做饭,清锅冷灶的挺可怜,就让厨师多做出一些,免费让村里老人来吃。后来又发展到,凡是村里七十岁以上老人,只要愿意去厂里吃饭的,都可以去吃。老人们往往一边吃着饭一边翘着大拇指夸赞:这孩子脸长得黑,可心眼真好,大善人呐!

其他的工厂,一般都有个门卫保安什么的,李哥厂里没有。那些来李哥厂里免费吃饭的老人,吃饱了喝足了没事干,就在厂区周围转悠,免费干了保安的活。都说李哥的厂子,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即使夜里大开着门,也不会丢东西。

李哥厂里的工人,最初基本是本村人,后来外地打工者听说李哥人好,还免费给工人安排伙食,纷纷慕名而来。这些外地人有不少是从云贵那边过来的。

小月,就是其中一个。小月那时二十出头,个子不高,柳叶弯眉,挺白净秀气一姑娘。原来在复棉厂打工,后来因污染被关停,到李哥厂里找活。本来李哥厂里工人已处于饱和状态,但一看小月那副怯生生的模样,心一软,当即决定留下小月一行人。

因为烧的一手好菜,小月被安排到食堂。小月不光人长得秀气漂亮,做起事来也极其麻利快当。她有几道拿手菜,汽锅鸡、酸腌菜,另外鲜花饼和过桥米线也做得特别地道,还会做腊肉。总之她做的每道菜、每顿饭,却无比合李哥这个北方汉子的胃口。自从小月来食堂后,猪肉炖白菜这道主打菜就光荣下岗了。

原来李哥只是午饭在厂里吃,一边吃饭一边和工人拉拉呱,感觉挺好。随着小月来的时间渐长,饭菜换着花样地更新,李哥干脆一天三顿饭都在厂里解决。

李哥家安在县城,好几百平带院的别墅。李嫂和李哥同岁,年近四十,整日无事可干,也不思打扮,就是窝在家边看电视边不住嘴地吃,吃得膘肥体壮。儿女戏谑:我妈横竖一百七。儿女的饮食起居由保姆照顾着,至于李哥行踪,李嫂更是极少过问,不得不说是个心大的女人。李哥一天三餐都在厂里吃,很长时间里,她竟然没察觉出有什么不对。

老话说:要抓住男人心,先抓住男人的胃。看来是有道理的。

小月不光菜做得好,心思也细腻,待李哥体贴入微。夏天,小月自制酸梅汤,李哥饭碗刚撂下,一碗酸梅汤递到跟前。李哥平日胃热,又喜食辣味,一碗酸梅汤下肚,五脏六腑无比熨帖舒坦。冬天,小月把李哥的那份饭菜盛到夹层饭盒里,夹层水凉了就赶紧换上热的。李哥无论什么时候吃,饭菜都是热乎的。

有时做完饭没事,小月就搬个凳子坐李哥对面,看着李哥那副憨憨的吃相,不禁抿着嘴笑。这一笑,直接把李哥看直了眼。

李哥虽年近不惑,但感情生活极为单纯。和李嫂结婚前,是隔着一道墙的邻居,后来两家大人看孩子们都还不错,就把他们撮合到一起。在李哥看来,就这么波澜不惊地有了一个过日子的女人,李嫂呢,也是个大大咧咧粗线条的人。在与李嫂十几年的婚姻生活里,什么情啊爱的,李哥还真没明白是咋回事。

小月变着花样的饭菜,心细如发的照顾,让李哥越来越依赖这份不该有的温情。这个平日里嘻嘻哈哈的男人,每次见到小月,心里竟像被什么东西用力给捶了一下,一阵阵狂跳,连呼吸都变得有些乱了节奏,脸直发烫。平日里一贯是非分明、自称原则性很强的一个男人,就这样被裹挟着浓烈感情的一饭一羹给俘获了。

小月在李哥面前的娇俏神态,李哥在小月面前难掩的怜爱,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但没有一个好事者传话,所以李嫂一直蒙在鼓里。

再怎么粗心大意的女人,一旦丈夫心里有了人,时间长了,不用别人来告诉,那敏锐的第六感就会告诉自己。半年后,李嫂还是察觉出了李哥的异样。

心里存疑的李嫂赶到厂里,看到李哥正在扒拉一碗过桥米线,小月坐在对面托着腮,满目含情地盯着李哥看。待李哥吃完,小月拽了一张纸很自然地帮李哥擦嘴,李哥也很自然地握住了那只小纤手。这时李嫂闯进来,照着小月脸上就是一巴掌。农村出来的她,什么难听的话没说过。那些让旁人听来面红耳赤的话,此时竹筒倒豆子一般,伴随着手里的撕扯动作,噼里啪啦一下子全倒在小月身上。

小月,平日里纤弱秀气的一姑娘,此时被李嫂的骂声羞得满面通红,眼泪骨碌碌滚下来。面对着高出她一头的李嫂,捂着脸说:您尽管打,我是对不起您。可我跟李哥好,不图名份也不图他有钱,只因为他这个人好,我确实喜欢他。

一听这话,李嫂咆哮着举手又打,嘴里骂着:你个贱货,你还有脸说喜欢他!说得倒好听,他要是没钱,你会看上他这个黑驴蛋?!

边骂边抬脚想去踢,抬手想去抓,无奈被李哥拦腰死死抱住,使不上劲,只扯开嗓子骂个不停。

这时候窗户外边也站满了看热闹的工人,他们示意小月赶紧出去。在一帮工人掩护下,小月不知藏到了哪里。

然后李嫂为这事跟李哥闹了好几个月,想起来就骂,想起来就觉得憋屈。李哥说你要是觉得不能过我们就离了吧,反正孩子也大了,我净身出户,你离婚不离门,还是住在这里。

李嫂听罢又是一番捶胸顿足,大骂李哥没良心,巴不得赶紧离了去娶那个小妖精。

后来受到“名人”指点,李嫂转变了策略,又是减肥又是美容。辞退了保姆,一日三餐自己料理。与李哥的生活,好像又回归到了正常轨道。

小月,据说是回了老家。

这样过了几年。一个夏天晚上,李哥躺沙发看电视,一只蚊子飞过,李哥想抬手去打,却发现胳膊怎么也抬不起。遂被送到医院检查治疗,脑溢血。

出院后的李哥说话好像大舌头,含糊不清,左腿好像不是自己的,得扶着东西才能站起来。李嫂伺候了半年,整日没个好脸,骂骂咧咧。骂着骂着自然又扯到当年李哥背叛自己一事,情绪激动起来,照着轮椅上李哥的后背一阵捶打。一边捶打一边咬牙切齿诅咒:活该!你今天落了个这样的下场,全是你作孽的报应!末了末了,还不是我来伺候你!李哥低着头,一言不发,任由媳妇发泄着宿怨新恨。

大概李哥早就受够了李嫂整日找茬谩骂,甚至动粗。也或许是对当年之事心有愧疚,得病半年后,主动提出了离婚。

早在李哥患病期间,李嫂变卖了编织袋厂,除去给李哥治病的钱,剩下的全部存到了自己账户上。离婚后的李哥真的是一文不名,于是住到了父母家。

一天,父母的小院推门进来两个人。一个,还是当年模样的小月;小月手里牵着一个小女孩,四五岁样子,眉眼给李哥一模一样。

相关文章

  • 李哥其人

    李哥,中等身材,微胖,长得黑不溜秋,所以也有人喊他黑哥。凡是与李哥交往的人,一致认为他好脾气,任何时候,没见他发过...

  • 龙哥其人

    龙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从安徽的一个偏远山区,跟着二舅来到了温州乐清的火电厂打工。那时的龙哥还是叫阿龙,是个小白杨...

  • 狼哥其人

    我哪天从动物世界图鉴书上看到了这样一种动物,他们没有翅膀却生活在悬崖上,叫声极其难听,像用刷子刮嗓子里的声带发出的...

  • “牛哥”其人

    这一周工作忙碌起来,读书写字的时间少了许多,也是各种见缝插针,挤压出一点单纯快乐的时光给自己,这样才不至于在...

  • 真哥其人

    真哥,1971年9月生于千年古镇田村镇,祖宅毗邻千年古寺“契真寺”,略有佛缘。自读书起,喜禅学,常参谒禅宗福地“宝...

  • 天哥其人

    新世纪后的第十三年,我进入了大学。 我还记得那次从家去郑阳的火车,除了六年级暑假那年去的北京,我几乎没有任何去外地...

  • 张哥其人

    张哥是我原来在广东时认识的一个大哥,与其说大哥,更像是哥们儿。他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略显油腻又好玩。 那时候我在一...

  • 飞哥其人

    想要写一下飞哥这个人,是在上周日。 只是懒惰的习惯让我拖了好几天,再不记录下来,恐怕真的要忘了。 将近有两个月的时...

  • 【是桃是李】小马哥其人

    小马哥,原名马鸿翔,父母取名大有鸿鹄展翅翱翔蓝天之意,姓名中囊括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按理说他从小就得有一番作为啊...

  • 李凡其人

    李凡,是一名60后,我以前的老同事。提起他,回忆过往,似乎有很多事要说说。 一 阿谀奉承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哥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mw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