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竹桃苑内刊竹桃苑最美散文、诗、短小说收藏夹
《一次别离》信仰和法律,谁能维护这个世界的正义?

《一次别离》信仰和法律,谁能维护这个世界的正义?

作者: 俞米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23:52 被阅读38次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伊朗,一个是因夫妻观念不一正在协议离婚的家庭,一个是因为债务纠纷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家庭,当两个家庭出现交集和碰撞的时候,每个人视角里对“正义”的理解,透露出人性的光辉,也不乏暗藏着贪婪和私心的无奈。

    全片从始至终的基调冷淡、对于事件的陈述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让观众感受更加真实贴切。影片对温情的刻画极少,反而流泪痛哭的镜头让观影者平添几份苦涩和无奈。每个人的立场似乎都是对的,不管是身处社会的哪个阶层,不同的家庭总有不同的不幸,不同的人总是背负不同负担。所以即便一股负能量,也让人深陷其中之中无法自拔,一面担忧事件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一面怀疑事过境迁是否还能轻松的生活。这样的世界真实得无以复加,让人无处可逃。

    教育女儿坚持写出正确答案,哪怕老师批改给了零分,但下次仍要写下正确答案的纳德,在面对有可能坐牢的一个判决,不得不违背心意,坚持说自己不知道女护工瑞茨怀孕的事实。

    心有神明的女护工瑞茨,在家庭窘迫的情况下,瞒着老公在外做护工赚钱,在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异性及在流产后迟迟不敢说出流产真相的时间里,她的内心备受煎熬。这一切都在对她固有的信仰不断提出挑战,摧残着她本不坚强的内心。

    纳德的女儿在确认父亲确实事前已经知道护工怀孕的事实以及父亲如果“认罪”极有可能判刑,而父亲极力辩解只为保护自己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站在父亲的一边,在警察面前说出了谎言。走出警局的女孩哭得很伤心,父亲教育她坚持正义的那些话,在现实面前竟如此苍白无力。

    而在影片的结尾,女护工瑞茨并没有因为一个不确定的真相接受西敏和丈夫的赔偿,哪怕家境窘迫到丈夫内疚自责甚至自我惩罚,她也坚信诚实是信仰最基础的基石,一切肮脏的行为都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信仰和世俗的较量,人性和现实的对决,最终还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一定要让自己心有所属和永远心存敬畏。

    法律,让人因为即将到来的或者可能到来的惩罚生出抵抗的触角,它们就像一个漩涡,为了不被它吸进去,欺骗成了每个人第一反应需要做好的事情。不得不说法律在这篇影片里扮演了邪恶的角色。没有法律的介入,两家人就不必纠结是否知道护工怀孕的事实。法律和道德经常扮演着相反的角色,更何况在一个法律不那么健全的国家,办案过程很少看到法律依据,而是仅仅靠着人们的供述。就连最后赔偿的部分,都是因为纳德的老婆想尽快解决这件事情,自作主张的决定。

    信仰,它让人得到心的慰藉,让人甘愿吃些亏,只求神明能看见自己的清白,问心无愧。它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救赎,让人放下执念,敢于去面对生活,哪怕生活给自己的是无尽的苦难和折磨。而也是因为信仰,才能让更多的人心有敬畏,确保了绝大多数人的相对安全。它给信徒以正确的价值导向,给人们定下了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让人谨慎逾越,这种遵从内心的约束力,事实上更大程度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正义,这个词人人都喜欢,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维护。在私利面前,人们更倾向于保护自己,保全利益,和不相干的人和事撇清干系。若就是现在,你看到一个人躺在你的车前,你是倒车走人,还是下车去扶?每个人内心的挣扎是不一样的,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生怜悯,因为也许你的好意,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麻烦和敲诈。

    这是一部拿奖拿到手软的伊朗电影,在全球捧回40多个奖项,其中颇有些含金量十足的,如柏林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次世界性的认可,而该影片的制作经费仅为30多万美元,这就像是用文字描写人物肖像却不费墨描写外貌仍把人物写活了一样,导演凭借高效精湛的叙述,通过对普通家庭一次别离之争的生动推演,为我们勾勒出了具有伊朗特色的社会轮廓和伊朗民众的个性禀赋,我想这是本片能够走向世界的一个合理解释。

    一次别离,是西敏和女儿对于纳德某种坚持的控诉,也是对于某些事情、观念的一次认知飞跃。无论经历了什么,它阻挡不了女儿特梅以及护工女儿心理认知的成长,这也许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一次磨难,但是说到底,这只是一次“别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别离》信仰和法律,谁能维护这个世界的正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ti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