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汤若望的中国农历——有点意思的历史229】
【科学精神与汤若望的中国农历——有点意思的历史229】我们中国同时使用两个历法,官方正式使用的是公历也称阳历、西历,而在民间和确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使用的却是农历。中国人过去都有两个生日日期,一个是阳历,一个是农历。小时候我总很奇怪,为什么春节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呢?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方的历法就非常的先进;而中国的现在通用的农历,居然是欧洲耶稣会教士汤若望在明末清初,参照科学的阳历,帮助我们改造修订的“阴阳合历”。
公元前45年1月1日,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历法,这个历法称为儒略历。这个儒略历以地球公转太阳一周为纪年,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儒略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约每128年才误差一日。儒略历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最准确的历法。
到了1582年,儒略历已经误差了十天。于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而制定的历法,称为格里历。格里历每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格里历就是现在全世界沿用至今的公历。
中国原来的历法是阴历,也就是月亮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30天为一月,这样的历法无疑误差很大。
四百多年前的明末,欧洲耶稣会教士汤若望来到中国,他和中国第一批天主教徒根据格里历,修订编撰了《时宪历》,确定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后来清朝顺治皇帝将其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于顺治2年即1645年颁行。中国的农历就一直大体沿用汤若望所订历法,就是现在我们俗称的“农历”。
可以说汤若望帮助中国修订的农历,
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既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与回归年相适应,每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
【评点】
至今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原来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国农历,包括二十四节气,居然是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编撰的,它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参照阳历的“阴阳合历”。我们要感谢像利玛窦、汤若望这样的欧洲传教士,是他们最早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过公历和农历,我联想到中国古代虽有许多的技术发明,却没有科学和科学精神,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古希腊就给西方留下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缺少的就是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现代科学精神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20181226读史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