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人在旅途(三十)

作者: 悦读苑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06:33 被阅读9次
    教研人在旅途(三十)

    教研员既要培训老师,又要接受培训。程实老师认为:培训主要是一次求证的过程。

    他在天津师范大学参加国培时,曾任小学语文一班班长,班主任岳辉老师告诉他,这次国培是一次求证的好机会。

    程实老师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求证了,收获了。

    求证之“灌输”。

    高教授引用全国小语课改组长温大师的话,“知识传授本身没有问题,甚至灌输也不见得就是贬义词,灌输的办法在某些环节是必要的。以为有水平的老师,即使满堂灌也可以灌得很活跃。学生一边接受一边开动脑筋活跃起来,这本身就是互动,而且是高水平的互动,我们不要把问题绝对化。”

    之前,特别是课改以来,我们是不敢使用灌输这个词的,特别是不敢在老师面前使用的,的确一直把它当成贬义词用。高教授引用了这番话,豁然开朗了许多,对灌输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用,而且要给老师们大胆地讲,让老师们大胆地用,好好地用。

    灌输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呀!

    教研人在旅途(三十)

    求证之“传统”。

    田本娜先生指出,传统是一个过程,而不完全是过去,传统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时间。也就是说,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变化的过程。

    高恒利教授指出:我认为母语教学改革,不能摒弃传统。改革是渐进的过程,不是推倒重来的另起炉灶,不是说标新立异就是好的改革,要对中国语文改革尊重。千改万变,其宗不能变。历久弥新的真言最有价值,温故方能知新。

    怎么认识传统?今天得到了证明。

    田先生告诉我们,传统是一个过程,过去、现在、未来都有传统的存在。

    传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昨天好的东西就是今天的传统,今天好的东西就是明天的传统,明天好的东西就是后天的传统,而且传统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完善。

    我们要在传统语文教学的修养上,要做到真正好,真是指真过硬,正是指路子正,好是指追求完美。

    对于传统应该是:继承、发展、创新。

    教研人在旅途(三十)

    求证之“启迪”。

    下课了,有几位老师在一起沟通。 听了高教授的课,我们知道怎么做。听了崔峦老师的课,明白了该怎么做。 听了有的老师的课,不知道该怎样了?

    稍微明白了一些,又搞模糊了。有一种被放进水缸的感觉。

    好啊!水缸里的水还没满,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蹲下去。站起来看风景,蹲下去想风景。不管怎样,你是都有收获的。要知道,哲学、文化、教育都与儿童有关系的,而且是很紧密的。改革还有许多深层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的。

    专家的话难道对我们没有启迪吗?

    教研人在旅途(三十)

    求证之“回归” 该不该回归?

    过去都给老师们讲过,应该回归。听了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军的《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基本稳定了下来。他讲作文教学的模式:启发谈话,激发兴趣——阅读例文,领悟方法——指导选材,开拓思路——创设情境,合作述说——交流构思,评价修改——尝试写作,评改完善。“阅读例文,领悟方法”是不是读写结合?是的。

    特级教师侯秉琛讲得更加明白:“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可没有依赖和模仿, 就像小孩子说话始于模仿,小孩子写字始于描红,小孩子画画始于临摹一样。”

    维果茨基曾说:“语言教学、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

    由此想起了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流行于七、八十年代,盛行于九十年代。曾今有一段时间,曾遭到过质疑,随着岁月的考验,现在看来,读写结合还是一种很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我们不可否认。

    的确,作文有一个模仿——变化——创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不过,周作人的话给了大家一些思考:作文还用教吗?你只要选择30至50篇优秀的古文,让他去背 ,他背熟了,自然就会写了。

    (河南省林州市 张贵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研人在旅途(三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f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