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语文课,教的是《孔子让路》当我们学到第一段子路问路时,里面有“吆喝”词语,有学生说,这个词语不懂!好吧,我现场演示吆喝,结果全班同学笑哈哈!我问孩子哪里能看到“吆喝”的人,只有一个孩子说“在闹市”!“对的,闹市的人为了做生意,所以才大声说话。可子路为什么呢?我们把子路的话读一读吧!”结果孩子吆喝的感觉真像现场的子路,神情,声音都充满了无理与霸道。我就奇怪了,为什么读“坏角色”的语气这么逼真呢?我不禁想到“人之初,性本恶”学生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
接下来我和学生说,动物世界里面的故事。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受动物本性的影响,征服,抢占那是动物的本性。刚好下课铃响了,我问孩子“你们还要听吗?学生听得很很认真,我讲了昨晚《219只螳螂》故事,最后只剩一只螳螂女皇,最后又把雄性螳螂吃掉?这是为什么?恶性!后来我又讲到崽崽昨天读书时的意外事故:我和他都在读书,我希望可可认真说了一句“可可和妈妈都要认真读书哦!”结果可可把自己的书扔掉了,还把我的书抢走,不准我读。我妈妈在旁边火的不得了,这么小,就这样呢?以后还了得?刚这时,崽崽用脚在书本上狠狠地踩了两脚。我看着没有做声。我问“可可,你踩书了吗?”“我没有踩书,我没有踩书”这时妈妈在旁边,说“还知道撒谎了!”崽崽说完后,我就走开了,去厨房了。我告诉可可,崽崽如果能把书捡起来,妈妈就和你说话;如果可可不说,妈妈就走开了。这时,可可说“妈妈不走开,不走开!”
我去厨房时,崽崽在旁边大声“妈妈,妈妈!”他一直叫我,我一句都没有理会。突然,崽崽说“我不踩书了,我不踩书了!”我踩蹲下去,和可可说“你真的不踩书了吗?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把书捡起来,那你要和书说什么呢?”“对不起,以后我不踩书了。”只见他把书捡起来,放在沙发上。
当我说过以后,学生都说小朋友撒谎。我说“2岁的孩子不会撒谎,也不理解撒谎的概念。但是,他不想被大人批评,所以才本能反应避责。
在经过大人教育后,才知道改正自己的错误,变得善了;孩子们,你们现在学习,你们会变得善良,你们知道控制自己内心的恶念。
不知道这样对吗?但我这样做了。很多时候,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如果老师处理得当不仅可以给孩子增加课外知识,也可以增加孩子人性的熏陶,也给课堂增加趣味。也许跑题较远,但闲话也不可少,生活中的小事情看起来没有关系,可是联系起来却能为课堂用起来,就看老师从什么角度去切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