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哲学是在《圣经》的基础上,强调独一神崇拜与伦理化相结合的教导,同时融合了耶稣基督的教导、保罗神学、约翰神学等内容,并使各个内容的中心论题和谐统一。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是分属两种文化传统的两种文化形态。早期基督教在向希腊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出融基督教与希腊哲学于一体的神学、哲学理论——基督教哲学。两种文化传统、两种文化形态由碰撞到融合,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理念的异同可以揭示此现象的内在本质。
论及基督教的哲学观,就会涉及到信仰与理性的问题,即“信”与“知”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主题,也是一个生命力经久不衰的命题。初期教会遭遇此问题时,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25)对一切异教哲学都持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他反对将基督教视为真正的哲学,德尔图良说:“不能将基督教视为一种哲学,基督徒与你们的哲学家在认识和方法上都没有什么相似之处。”面对当时的处境他急切地说:“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相干?学院和教堂之间有什么一致之处?异教徒与基督徒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德尔图良对信仰中关于“知”的主张变成了对“纯粹的信仰”的主张。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354—430)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是第一位把《圣经》信仰观念与柏拉图知识及信念概念结合起来的基督教哲学家。就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而言,他的看法可以一言蔽之,即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精髓的总结:“信仰寻求理解”。这句话在奥古斯丁那里,其原型为七十子译本《以赛亚书》七章九节:“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If you will not believe, you will not understand)。”
奥古斯丁把“理解以便信仰,信仰以便理解”转化为“为了相信我的话而理解,为了理解神的话而相信”。可见,信仰和理解的关系的重点还是在信仰,理性愿意信仰先行。我们必须为理解而信仰,理解的对象是属世的,信仰的对象是属神的,二者界限分明。正如奥古斯丁所言:“若非信仰与理解是两件不同的事,若非我们是先相信我们渴望理解的伟大又神圣的事,先知所说,‘除非相信,你们不能理解’便是无根据了。”
总而言之,一方面,理性为信仰作准备,语言的意义、权威的地位都需要通过理性被接受;另一方面,信仰为理性开辟道路,信仰不是基督徒精神生活的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它们从这里出发踏上了智慧的旅途。或者说,信仰为理性打开了理性凭自身无法进入的领域,帮助理性理解那些凭自身无法理解的对象。奥古斯丁虽然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但两者的先后关系不是绝对的。如上所述,在信仰之前,亦需要某种程度的理解,否则人们将不会“以赞同的态度思想”;在信仰之后,更需要对信仰作更深入的理解。奥古斯丁后期似乎更加强调信仰对理性的依赖。他在一封信中写到:“上帝不可能憎恨他所创造的、使我们优于其他动物的东西。让我们把信仰看作迎接与追寻理性的序曲,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理性的灵魂,我们甚至不能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