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蜀国最后一位大将。他主政期间,比诸葛亮发动了更多北伐战争,而且胜多败少,总体得分占优。其中,他在255年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杀敌军数万人,取得了连诸葛亮一生都未曾达到的巨大胜利。
然而,战胜王经的八年之后,蜀国就灭亡了。在魏国钟会、邓艾大军攻势过程中,姜维的表现乏善可陈。至于他最后的“诈降”也形同闹剧,还没来得及表现出真正的意图,他就死于非命。为什么他的军事胜利没有带来蜀国的强盛?
有的说法是末期的蜀国朝堂上奸臣小人太多,内廷有宦官黄皓弄权,外朝有光禄大夫谯周公开散播投降言论,像姜维这样的忠臣良将屈指可数,根本无力回天。最要命的是后主刘禅,实在昏庸无能,无可救药。所以蜀国之灭,恨在姜维不能充分发挥才能。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完全错了。
姜维原本是魏国人,他因父亲在战场上殉国而被优待当官,辅佐天水太守。在诸葛亮228年第一次北伐时,天水境内很多个县反叛,太守因此怀疑姜维是不是叛变了,就撇开他跑了。姜维就转而投奔了蜀国,当时他27岁。按当时的伦理道德来看,姜维不忠不孝,他背叛了祖国,还把老母亲抛下了。
说句公道话,魏国当时还是颇有大国之风的,尽管姜维在蜀国混得风生水起,还攻打魏国,但魏国没有杀害他的家人。后来姜维和家人团聚。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来投奔刘备。后来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获,刘备就主动跟他说你去曹操那吧,侍奉父母是人伦天道不能违背,徐庶就跑去曹操手下做事。相比之下,诸葛亮对待姜维的态度却是“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干兼人”,极力把他留了下来。他爱才心切,顾不了那么多俗套了。
姜维为什么愿意呢?“心存汉室”只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罢了,连汉献帝都变成“山阳公”了,汉朝天下早已不复存在,这时候再谈“兴复汉室”就如同韦小宝大喊“反清复明”一样纯属胡扯。姜维的心思很明显: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在魏国他是边关小吏,看不到出头之日;来蜀国则平步青云,可以大显身手。
古往今来,为了功名利禄抛妻弃子、无视父母的人太多太多。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爸爸,恐吓说要煮了他,刘邦说“请分我一杯羹”;马超为了保住自己西北军阀领袖的位置,和曹操翻脸,导致他爸爸在邺城被杀。姜维的所作所为,和他们没什么两样。
一个从敌国投降过来的人,往往会遭到排挤和猜忌,但姜维却是个另类,他官至大将军,是当时蜀国朝堂上站在最前面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姜维大权在握,主持对魏国用兵。为了方便打仗,他长期驻扎在汉中,俨然把汉中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
很奇怪吧,为什么刘禅会如此看重姜维呢?诸葛亮死时,姜维只是担任护军之职,他的一路上升,是后来刘禅的着意提拔。凌乱了,黄皓不是在刘禅旁边使坏吗?姜维是怎么爬上去的?
这里面当然有姜维自身能力出众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他和刘禅乃一条绳上的蚂蚱,共荣共衰。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政权,它一直顽固地抵抗本土化,所以和益州本地势力总是关系紧张。诸葛亮采取连年北伐的方式,用战争的压力对内部进行整顿,但只是权宜之计。本地人的不满情绪是无法根除的。
蜀汉政权同时面对两个巨大的危险:一是外部魏国的侵略,二是内部的反叛颠覆。为了防范外敌,蜀国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防范内敌,用的就是“重用外地人,排挤本地人”。
诸葛亮、费祎、蒋琬和董允,并称“蜀国四相”,他们全都是外地人。对于刘禅而言,姜维再完美不过了,他从敌国投奔而来,在蜀国完全没有根基,天然站在益州土著们的对立面。他军事能力强,做个保安队队长非常合适。与此同时,他热衷于追逐功名,只要给够好处,他是不会叛变的。
于是,刘禅大大方方地给,姜维兢兢业业地干,两人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因此,即便黄皓再怎么挑拨是非,姜维的地位一直非常稳固。然而,蜀国的快速灭亡,姜维“功劳”很大。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没有迅速上位,先后主政的是蒋琬和费祎。蒋琬和费祎的主张很简单:诸葛丞相太牛了,行政上我们全都按他说的做。同时,他这么厉害都没在北伐上搞出什么名堂,我们也就别费这个劲儿了。所以,他们在位时,蜀国的北伐很少,规模也很小。这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但是,等蒋琬费祎去世后,姜维少了制约,他就开始变本加厉地搞北伐,光有记录的北伐就达十次之多。尽管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北伐对于蜀国的消耗是极其可怕的,这期间蜀国民生凋敝,老百姓不堪重负。
蜀国投降时,上交了民政部门的统计材料,记载当时蜀国的户籍人口94万人,军队10万2千人,公务员4万人。这种供养比简直太可怕了,或许比奉行“先军政治”的朝鲜还要严重。而我们要知道,那时候的生产力水平是很低下的,不难想象蜀国的百姓有多苦。
开篇我们说到姜维取得了一次斩杀敌方数万人的巨大胜利,但敌人不是木头桩子任由你砍,很显然姜维这次很可能是倾尽蜀国国力打的这场仗,以前诸葛亮出兵经常是量力而行,点到为止。姜维获胜的另一个原因,是魏国当年的主力都南下去平定毋丘俭和王淩的叛乱了,和姜维打的只是魏国的西部边防军。
随后几年,魏国内部接连发生了诸葛诞造反、皇帝曹髦被杀等几件大事,他们暂时没有精力对付蜀国,所以姜维能趁着这头大象屁股对着他的时候踢上几脚。但魏国收拾停当,全力来攻时,蜀国根本无力反抗。
尽管姜维自己勤奋过人,不捞钱也不大搞声色犬马的享受,但他追逐名望和成就感,不惜把蜀国百姓绑上他的战车,而刘禅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做了他的帮凶。当谯周提议投降时,全国上下都表示同意,因为这些年太苦了,为了少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他们再也不愿意干了。
姜维见大势已去,就投降了魏军统帅钟会。钟会野心勃勃,想取司马家族而代之,或者学刘备割据西南,他就找来姜维商量,结果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干一票大的。不料仅仅一天之后,他们就被抗命的魏军基层军官杀掉。
有人说姜维当时是诈降,这纯属无稽之谈。老板刘禅都同意公司被收购了,你一个经理在那里反对有毛用?姜维不过是非要把自己追求功名的路走到黑而已。
从历史大势来看,蜀国灭亡是早晚的事,姜维的努力是徒劳的。其实,如果姜维不那么穷兵黩武的话,至少会有更多人活下来,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很多。魏国也不会提前灭掉蜀国,因为他们一直在闹内乱。姜维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结果跑得越努力,错得越大。
《祖盛啃三国》系列第7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