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这一道甜猪肉焖慈菇在过年时几乎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会出现。
每逢过年,这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最拿手做这道菜的,是我的爸爸。
这道菜是由半肥瘦的花肉和慈茹,加蔗糖酱油等调料焖制而成的,味道甜而不腻。
爸爸做这道菜,选肉肥瘦适中,焖干慈菇的水分,炼出肥肉的油,放足够的糖,用大锅铲不停翻炒,即使是糖成胶状都不会粘锅。
爸爸说糖量足,水分干,糖才能上挂,色泽才够金黄,味道才够香甜。
这也是一道看颜值就知味道的菜。
过年走亲串友时,经常会被主人家留下来吃饭。
饭桌上,我看到的甜猪肉焖慈菇,要么是颜色暗黑,酱油多,偏咸不甜。要么是色泽金黄,水分不够干,只甜不香。
尝过好多家的味道,却没有哪家的味道有爸爸做的味道好。
生长在80年代的我,家里不富裕,一般到年节才能吃上一次肉。
如果手头没钱,又遇上过节,妈妈就跟店家赊账要一块小一点肥一点的肉,也要让我们姐弟几个尝尝荤。
那时村子周围的人没有哪家是天天能吃上肉的。
一到年关,一些串街走巷的小贩会进村卖年货,其中少不了的就是蔗糖。
因为过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用到蔗糖。
用蔗糖来蒸年糕,做炒米,还有的就是用来做大年三十的甜猪肉焖慈菇这道菜。
我们一群小伙伴最喜欢跟在卖蔗糖的车后面,就想等小贩老板忙着打称算价钱的时候,偷偷地蹭一小块沫糖放嘴里然后嘻笑着赶紧跑开,生怕被发现。
那时肉和糖同样珍贵。
这道菜那么受欢迎,或许就是因为里头有肉又有糖吧。
现在的生活,不缺肉不缺糖,天天喊着要养生,要健康,少吃肉少吃糖。
这道甜猪肉焖慈菇还能出现在大年三十的菜桌上的人家,应该不多了。
反正我家,是每年都会有。
爸爸不在的这几年,换成了妈妈来做这道菜。
刚开始吃觉得比爸爸做的差了那么一点点,但现在吃着,感觉就像是爸爸做的一样,颜值,味道都一样。
或许是妈妈知道我们爱吃,更用心去做这道菜了。
又或许是爸爸离开我们太久,我已经忘记了爸爸的味道,只熟悉妈妈的味道。
"来,尝尝看味道怎样,够不够甜"。爸爸拿根签子从锅里串了块瘦肉和半片慈菇递给正在炉灶前烧火的我。
"慢点,小心烫"。
"唔……烫……好吃,好好吃,够甜,够香,我还要再来一块,爸爸,我要一块瘦肉,不要肥的,还要两块慈菇……"
"不行了,一会吃饭再吃"。
爸爸说完,挥着大锅铲,快速翻铲着锅里的菜,装在一个大盆里。
好一大盆,够吃到年初几的了。
我最爱吃的甜猪肉焖慈菇放在灶沿上,灶堂的炉火还旺着。
我的泪眼模糊,我看不清爸爸了,找不见爸爸了,只有那盆甜猪肉焖慈菇冒着袅袅甜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