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3期“情书”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寒假回家,和朋友一起吃饭,聊起中学时代的趣事。突然被问到,初高中时收到过情书吗。情书,蓦然觉得有些遥远的字眼。仔细想想,最近一次与它接触,还是在三四年前。在那段一切电子产品都被明令杜绝的时光里,握笔诉心便是最朴素的浪漫。
过年时见到了很久没见的表姐,她正在计划结婚。她说,步入社会后的恋爱,和学生时代完全是两个概念。的确,学生时代的我们,喜欢一个人,似乎从来都不需要太多理由。不会去想这个人家境如何,前途怎样,也不去纠结未来的轨迹会不会相交,只是觉得,这个人就是我喜欢的样子,听课的样子,笑起来的样子,瞌睡的样子,都刚刚好,刚好是我心中所想的样子。
在青涩的年纪里,总有一份天然的敏感。知道对方的存在,知道对方注意着自己,知道对方上什么课最容易犯困,知道对方一天去了几次小卖部。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宁愿把满篇的心事都写进日记里,也不愿对外透露一星半点。所以我一直觉得,每一封情书都是幸运的。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从提笔写下,到送达对方手中,可能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纠结才换来的归宿。情书的美好,从来都不在华丽的辞藻和冗长的篇幅,它承载着勇气和温柔,终结了满心思念却又口难开的遗憾。
学生时代的情书,有时甚至不能用“封”来作为量词。课桌上突然出现的巧克力,下面压了一张字条;圣诞节收到的平安果,拆开后发现除了苹果还有一张小小的卡片;或是在课本的某个角落,不知何时多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笔迹。这些文字不被信封保存,没有精美的火漆印,但我还是固执地将它们称作情书,简单如一碗白开水,却拥有烫人的温度,拥有让人心神不宁却又乐此不疲的力量。
学生时代关于情书的故事,大多是与遗憾共生的。青春里遇到心灵相通的人,是幸运,也是无奈和惋惜。或许并非彼此不合适,或许并非全然没有机会,只是在不懂风花雪月的年龄里相遇,底色便是阴差阳错和红尘未卜。分开时,有不舍也有期待,但还是默默地将脚步迈向了不同的方向,像风一样赶往远方。对比起生离死别,这样的遗憾或许不能算“失去”,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告别”,它更像是一种选择,选择了不断放下,但仍会伤感未曾好好道别。正如电影《少年派》的结尾一般,派和老虎获救后,老虎走向丛林,派一直在海岸等待它回头,可是它没有。
直至如今,偶尔翻看曾经的日记,拿起夹在书页之间的字条,依然能记起最初拿起它的心情。初见时,艳阳漫天,再见时,看到的却是艳阳过后,痛痛快快下了几场大雨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