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杜月笙之所以愿意在孟小冬身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情感,金钱、手里的权利去捧孟小冬,除了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外,以及“梨园冬皇”风姿外,他对她,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男女之情,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到达与了解。
01
梅兰芳是孟小冬生命长河里抹不去的风景,但却不是唯一的。有另一个男人,给了她安定护她周全,让她心无旁骛地专心研究技艺,更把她推到了事业的巅峰,最后,也给了孟小冬她一直苦苦追求的“名分”,让她再了无遗憾。他,就是杜月笙,上海响当当的“跺跺脚上海滩都能抖三抖”的人物。
1937年5月1日,在上海市黄金大戏院举行的开幕典礼中,大亨杜月笙揭幕并致辞,而孟小冬受邀剪彩,从此开始了两人一生的纠葛。
其实,他们相识更早是在1925年。那时,出生穷困的杜月笙还只是一个替黄金荣跑腿的小喽啰,而她已赫然是前途无量的新星,他们之间有着云泥之别,他不敢奢望。
她年龄小,又肩负父辈的希望,只想做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名角。他纵然倾慕她,也只能深埋于心底。而彼时的他,嗜赌如命,浪子性情,绝非是居家好男人。但他记住了她,并且鼓励她去京剧的圣殿北平闯荡发展。
她惊讶于容貌平常的他过人的见解,从此心底留下了他的名字。孟小冬去了北京,杜月笙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而人生的机遇就是这么奇妙,他仿佛就是为了成就她而存在。当孟小冬隐藏了光芒,安心于室时,杜月笙开始在上海滩崭露头角;当孟小冬与梅兰芳感情剧变,生活都无以为继时,是他让自己的四姨太,同时也是她的结拜姐姐出面接济她,解她燃眉之急。
而当她与梅兰芳曲终缘尽时,他已经是上海滩说一不二的大亨。他为她出面,让她明明白白地脱离那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婚姻,并且获得4万银元的赡养费。
而更意味深长的是,当时梅兰芳应酬开销大,又刚从美国演出回来,手里拮据,凑不出这四万银元,这笔钱还是杜月笙垫付的。而在孟小冬离婚时,他从旁佐证,叮嘱她要细思量。这是那个传说中狡诈阴险,霸道毒辣的黑帮老大吗?
02
离婚后,孟小冬重新开始登台。1935年,在她的努力下,杜月笙从旁斡旋,余叔岩终于答应收孟小冬为自己的弟子。她成了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
远离了男女之情,她投入全部精力学艺,而在余叔岩生病时,更是细心照顾,煎药打扫,伺候得细致而周到。是谁说孟小冬只能被人服侍,而不会服侍人?她一生傲岸,只做愿意做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的好人缘,只求问心无愧。
恩师嫁女时,她出手大方,送出满堂的真赏斋红木家具。其实,她久未登台,自然没有收入,这些,都是杜月笙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两个男人的爱,渐渐地分出高下:梅兰芳,是她需要仰望的人,所以,她卑微地活在他的阴影下,没有光芒,甚至没有自我,而她以为的明媒正娶,在别人眼里,也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笑话。
杜月笙,最初的最初,也是被舞台上姿容端丽的她吸引住了,是一名戏迷对名角的欣赏,而随着岁月深重,他所欣赏的,是走下舞台,卸下妆之后真实的她,她的傲骨疏离,不违本心,温婉秀丽之下的豪气豪情,都让他有了惺惺相惜之感。这种感觉远比单纯的男女原始的吸引更隽永,更深沉,因为这是他对她的认同。夫妻也罢,情侣也好,到最后都是朋友。朋友不一定是夫妻,但一对好夫妻,却一定可以做一对知己。
孟小冬有段时间在上海唱戏,因为饮食不当,身体不适,虽然是小问题,但却让她倍感困扰,然而上海的西医却表示无能为力。杜月笙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直接用飞机把自己在北京的西医送到了上海。孟小冬很快痊愈,杜月笙一高兴就送了那位医生10万元。
杜月笙对她周到而妥帖的照顾,她不是没有感觉,而且,在她骨子里也潜藏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在杜月笙60岁华诞时,已经许久未登台的孟小冬,特意排练半年之后,为其祝寿。
那么他呢?名为祝寿,其实是赈灾义演,遍邀名角,义演费用他全部承担,但演出收入却全部用于赈灾。
谁说这一场注定要载入京剧界的盛事,不是为了力捧作为余派传人的孟小冬?孟小冬两场《搜孤救孤》的演出,征服了成千上万的戏迷观众。当时一票难求,黑市票翻了几翻,也供不应求。买不到的戏迷只好选择收听实况转播,因此致使上海滩的无线电脱销。社会各界送给孟小冬的花篮,足足可以排一里路。
这次义演,冬皇的唱功已臻于完美,完全确立了“中国京剧首席女老生”的地位。但谁也没有料到,这是她最后一次与观众见面,这一次演唱成了“后会无期”的“广陵绝唱”。
梅兰芳没有去现场听孟小冬演唱,但据其管事事后说,梅兰芳在家里用无线电安静地听了两天孟小冬的演唱。这也是她与他之间最后的消息,他良久闭门不出,怅然若失。
03
义演结束后,孟小冬就向杜月笙辞行,理由是思念父母。杜月笙自然不好强留,委托姚玉兰送上珍贵的金银首饰。孟小冬隐隐有些失望与不快,只接受了一块金表做留念,谢绝其余部分。
因为她已经决定今后不再登台演唱,这将会是她艺术生涯里真正的谢幕。所以,在内心深处,她希望杜月笙能挽留自己。但杜月笙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已是英雄迟暮,是真正花甲之年的老翁,娶了她,是耽误了她。此外,他一向尊重孟小冬,在不了解她想法的前提下,不愿意唐突了她。
孟小冬的态度让杜月笙很不安,他日夜牵挂,孟小冬却未捎来只字片语。思前想后,杜月笙派了得力手下,专门到北平以孟小冬的名义购买了一处住所。
1948年,孟小冬独自居住在这里,身体多病瘦弱。回忆起自己在舞台上的无限风光,再看看眼下的境况,果真是人生如戏,世事难料。就在此时,她接到姚玉兰的信。在信里,她力邀孟小冬到上海暂居。 这一次,孟小冬没有再推脱。而杜月笙看到容貌憔悴,精神颓废的孟小冬,只喊了一声“阿冬”就把她拉进怀里。
自此,功成名就,铅华洗尽的孟小冬真正接受了旧上海传奇人物杜月笙,与好姐妹姚玉兰一起俨然成为杜家一员。对于她的选择,外界非常惋惜:“梨园应是女中贤,余派声腔亦可传,地狱天堂都一梦,烟霞窟里送芳年。”
然而,孟小冬自幼辗转飘零,其中冷暖甘苦,别人无法感同身受。她经历过感情的幻灭,也明白舞台上的繁华,也不过是刹那的虚幻烟云。年过四十,体弱多病,芳华不再,她需要的是一份踏踏实实的未来,一个可以让她放心的归宿。
他对她有恩,而这个讲义气,重承诺,恩怨分明的男人,懂她,捧她,一步步把她推向人生艺术的最高峰,也被她引为知己。
04
1949年4月27日,孟小冬跟随杜月笙家人一起离开上海,抵达香港。杜月笙的身体每况愈下,病中的他,一反常态地放纵自己对她的依恋——医院里,姚玉兰问他需要什么,他说:“我要阿冬。”这就是许多人说的伺疾,是孟小冬对杜月笙精心照顾。 然而,仔细一想,这其实是杜月笙对她的体贴。
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开始了他的逃亡岁月,虽然昔日“一跺脚九成乱颤”的风光已经不再,但洒扫煎煮这种活儿还是无需孟小冬亲为。这是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懂得。他明白以她的秉性,不屑也不善于应付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所以才要把她留在身边。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似乎是杜月笙在照顾孟小冬:她喜欢的,必定想方设法办到;她的家人,他也妥帖安排。在他身边,她自不必去面对他那几位厉害太太的,自然,也就不必承受羞辱与刁难。
1950年,杜月笙决定举家移居欧洲。临行前,杜月笙计算办理护照的人数时,孟小冬闲闲地问了一句:“我跟了去,算是女朋友还是丫头?”杜月笙立刻明白了孟小冬的心思:其实在他人眼里,孟小冬早就是他杜月笙的女人,没人敢议论,没人感质疑,但因为与梅兰芳一场暧昧不明的婚姻,孟小冬对“名分”有种异乎寻常的执着。
杜月笙没有犹豫马上补办婚礼。婚礼那天,因病久未下床的杜月笙,不仅起了床,还穿起了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态度郑重,坐在手推轮椅上被推到客厅,再由人搀扶着站起来站在客厅中央。而42岁的新娘孟小冬穿一件崭新的滚边旗袍,依偎着他,表情宁静祥和。
杜月笙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一一向她跪拜行礼,称她为“妈咪”。孟小冬给他们准备的礼物是儿子,女婿一人一套西服;女儿、儿媳一人一块手表。以后的岁月里,她与他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相处融洽。
05
从18岁遇到梅兰芳,到42岁正式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他终于让孟小冬如愿以偿。1951年,杜月笙去世,留下10万元美金,孟小冬分得了两万美金。之后,随同孩子们一起移居台北,在那里安静从容地度过了余生。
邂逅梅兰芳时,她有着少女对爱情纯真的幻想,以为真的有王子公主的爱情传奇,最美好的年华却只换来悔恨与惋惜。原来,她需要的,从来不是一颗开花的树,而是一座伟岸的山,所以,下半生,她独自盛放,不留遗憾,用一辈子错过一个人狠劲来换来一个人的从内心深处的认同,于是,她的真正的春天,在她42岁的时候才真正的来临了。人生的舞步,有时就是和这样迴旋而奇妙。
孟小冬与杜月笙,骨子里都是傲岸青山,于是,惺惺相惜,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殇。 而曾经的风花雪月,即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无限美好,也不过是去似朝云无觅处的飘渺虚无。
【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凹凸创意整理发布,欢迎订阅、评论、收藏、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