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伤寒论知一书斋读《伤寒论》笔记
我学伤寒论(【1】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我学伤寒论(【1】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作者: 知一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11:48 被阅读0次

    条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译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相通,它可以借助督脉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即卫气的功能,《黄帝内经》描述卫气是:“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太阳病必须具备3个症状:1、脉浮。病邪在表。2、头项强痛。足太阳膀胱经的运行路线。3、一定会有恶寒,俗话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症”。


    条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译注:除了有太阳病3个症状外,还有发热(卫气与邪气抗争)、出汗(卫气司开阖的功能出问题了,只开不合,因而出汗)、怕风(受风邪重故怕风)、脉缓(汗出导致营气虚)的表现,就是太阳中风证。


    条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译注:诊断为太阳病,必定要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个症状。不管有没有发热,但它必定会恶寒,还有可能兼见身体痛(包括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都出现了疼痛,是寒邪侵犯)、呕逆(是气机不顺)、寸和尺部位都出现紧脉(寒邪主收,卫气司开阖的功能只合不开,汗液没有流失,营气依然充盈,所以脉紧),这种症状就是太阳伤寒。


    条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译注:类似太阳病(只有脉浮、头痛,不恶寒),但发热并且口渴(内热的表现),不恶寒,这是温病(温病就不能按照太阳病的方法来治疗)!

    如果经过发汗治疗,依然高烧不退,这是风温。得了风温病,寸和尺部位都表现浮脉(这是里热盛,气盛血雍,血管扩张而导致轻取即得的一种脉象,应该是洪大的脉),自汗出(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现),身重(是热邪雍滞气机),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是热扰心神,热盛身昏的主要表现)。

    如果用泻下的方法进行用药,则会导致小便少(泻下导致下焦阴伤,津液不足)、眼睛呆滞凝滞无神(是下焦真阴耗伤,目睛失养的缘故)、小便失禁(是热盛神昏,膀胱失约的缘故)。如果误用火疗,包括火灸,火针,火熨,火熏,轻的就会出现发黄(是热伤营血,营气不布),剧则如惊痫,时瘛瘲(瘛瘲就是抽搐。是热盛动风的表现)。如果再用火熏的方法,一次错误,两次错误病人还可以多活几天,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进行错误的治疗,那就能促进病人的死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学伤寒论(【1】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zd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