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医认识的疑惑》 读书简友广场
《中医认识的疑惑》之十二 中医的认识

《中医认识的疑惑》之十二 中医的认识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4-05-14 07:35 被阅读0次

                中医的认识

                    黄岐之     

      在中医发展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医家如天上之星,有的星光灿烂,有的暗淡无光,中医门派如天上之星系,有的近在眼前,有的远在天边。有关中医的故事,让现代人面临神话般的境界,似有似无。现代考古发现的中医医学古迹,告诉世人其存在是真实的。古老的中医,是现代人脑海中的神秘替代词。

      认识中医绕不过《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典籍,更离不开科学的视野。

      一、什么是中医?

      清朝末期,为了与外来的西方医术相区别,将中国本上的汉医称为中医。中医门派众多,其医理都源于《黄帝内经》,因此,与《黄帝内经》医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医学就称之为中医。中医众多门派的医术其法方药不尽相同,其医理一脉相承、相合。

      二、中医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书,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基本理论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1. 中医是一种生命观。人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是受一定观念的影响。中医将人体生命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就是“天人合一”。生命的生理与自然变化相应,呈现周期性变化,有日月季年及生死等周期。“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人体由气变化而形成,生命现象来源于生命体自身的矛盾运动。天地万物和人都是阴阳二气交合的产物。生命中阴阳二气是运动的,其基本方式就是升降出入。人体生理是五脏六腑通过经络气血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五脏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互协调、资生和抑制,形成相对稳态的生命现象,精神是由形体产生出来的生命运动。也就是“一气阴阳,阴阳生五行”。 

      2.中医是医学技术。中医八大门派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探索与发展。不同门派医术各有专长特色,医法方药不同。作为专长特色技术专家,须通晓医理,技术熟练,无师难通。医技不仅靠学,更重要靠做,故名医少而不多见!中医技术是建立在其生命观思想基础之上的医学。没有医学思想,便没有医疗技术;没有医学理论,就没有医学认识体系。所谓“存药废医”是对中医理论认识缺乏正确科学观的表现。 中医的门派发展实践告诉我们,《黄帝内经》是其指南,各门派的医法方药是受《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理论启迪而产生的,因此,各门派都有其医典籍传承,不断发展中医理论。

      3.中医是文化思想。《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还把每一脏、每一腑再分出阴阳,从而使每一层次,无论整体与局部、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形成阴阳的对立统一。人体生理由脏腑阴阳的升降,构成人体整体生命运动,即阳升阴降,阳降生阴,阴升生阳,气化而成气机,周而复始构成生命的周期变化。

      阴阳是中医八纲辩证的首要,也是《易经》之精髓,“不知阴阳者不可为医”。

      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运用于中医,有助于人们观察人体生理活动。这一思想在中医理论中得到发展,获得了极大的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医只能出现在中国。

      4.中医是科学的认识。科学观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生命)的认识方式和方法。科学认识面对的问题上是实际的,其结论需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认识有公认的思维逻辑及抽象的理论架构体系。正确的科学观是必须重认识,而不仅仅看结论。中医理论是符合现代科学观的认知体系,中医的实效性众所同知。理所当然,中医是科学的认识,中医是科学,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是“反科学”行径。

      三、怎样认识中医?

      首先,认识中医必须有正确的科学认识观。尊重事实和历史,尊重自然与生命,有真正的科学探索精神,明确人类认识能力的特点。明白人类的医学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而不是用于“夸夸其谈”。

      其次,了解中医的特点。中医理论的视角是人体整体性、气的化运、生理周期性。人体生命是极其复杂的自然现象,通过解剖分割成部分来认识人体生理,是西医的认识方式,形成的医理缺乏整体性,医治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出现新的疾病时,无新药及时医治,需要不断构建新的病理认识模型,因此,西医的特点就是不断的理论和药物创新。中医重视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联系,注重人体的整体性来认识人体生理,经络和气等概念是这种联系和存在的因素,因此,中医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等现象,有老药方治新病的神奇,这是为什么有医典《黄帝内经》传承千年,一部伤寒医天下。中医发现了人体经络系统,十二经脉流注是人体生理周期变化的原因,中医这种常识性的认识,至今仍然令西医科学家感到不可思议。中医西医的差异在于人体认识角度的不同,以致于医学思维的不同,医理相互不能诠释,争论不休。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气一元论”, 即“一气阴阳,阴阳生五行”。中医理论认识与任何科学学科一样,其认识是从具体的认识上升到本质的抽象思维过程,概念是其基石。“气”“阴阳”“五行”是中医认识的三个基本概念,阴阳是气的属性,五行是气的特性?“气”是中医理论的最基本概念。 

      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认识中医必须要理解气这一抽象概念含义。一,首先要明确中医之气不是物理学物质气态之气。而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综合混合体,人体中有全身的气,也有局部的气,不同层次的气相互关联,形成气中有气。气的变化在运行中每时每刻进行,有明显的,也有不明显的;有知晓的,也有不知的;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二,人体中气有阴阳,阴阳生五行,构成人体复杂的气系统,由此产生繁杂的气变化,这种变化按阴阳胜复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进行生理过程。三,气是描述人体生理的抽象概念,如物理学中的“力”概念,具体而又无形,但能帮助我们认识人体生理规律。四,气不是具体的微粒,是生命中粒子的集合表现。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粒子的集合性质不是粒子个体性质的简单加合表现。如一摩尔分子的能量有多少,但是一个分子的能量是没意义的。从这点来看,分析人体生理,中医从气去观察与西医从分子结构去分析,两者相比较,前者更显出认识的智慧。如我们需要衡量水的多少,从水分子集合的容量体积计算比从水分子个数计算要方便,更有智慧,这不是谁错谁对的问题。

      大道至简是人们对中医理论的描述,建立在“气”概念基础上的中医理论有完整且严谨的科学医药理论体系,陈述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之中。中医门派的理论看似不同,其是同出“气有阴阳,阴阳生五行”,火神派强调阳主阴从、扶阳祛邪,滋阴派则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补阴扶正;脾胃派强调五脏五行中土补扶正攻邪,攻邪派则强调祛邪扶正;温补派强调阳重于阴、用温养补虚, 寒凉派强调六气化火、用寒凉清热泻火;伤寒派针对外感热病六经病证诊治,温病派针对湿热病证分类诊治等。不同门派的医法方药是依据病证病情的不同,运用气之阴阳五行规律来治病,所以说其医理不变。

        检验理论的标准只有实践是众所周知,并非实验,医学理论更应如此。中医门派的繁衍是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注释及发展,中医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医学实践,历代医家对无数病人进行了医治总结,其结果让后人感叹,先人有如此智慧的力量!

      中医大道至简,而人体病证复杂,没有准确的辨证就不可能有效的论治,纸上谈兵,误医害人,反之,精工出神匠,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中医并不神秘,正确地认识中医,理解中医之道,才能明白“中医没有神奇,只有一般”之理,成就上工之梦,避开堕落为无知或庸医之流。

相关文章

  •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文 译文 想要学习中医必须先认识(明白)十二经名词的含义。想要认识(十二经)名词(的含义),...

  • 认识中医的神奇

    日更第 7 天 认识中医的神奇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对人体的研究。从人体穴位图来看,那些密密...

  • 认识中医脏腑

    1、“古之善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古时候好的宰相都懂中医,正所谓“大圣通医”。中国的中学教材也应当...

  • 人人可以学懂的古中医

    科学的认识古中医学 欲用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医,须由中医方法去选择科学;欲由中医方法去选择科学,须先认识古中医学的本身...

  • 2019-04-27

    中医之“中”,很多人会想到是中国之意,以区别于西医,通过和我的民间太极老师学习和理解,自己有了点认识。现认识到中医...

  • 中医和我认识的科学

    前几天一个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关于中医的文章,大家鼓掌称好。其实这些年来,中西医之争从未停止,争论争论也无伤大雅,各...

  •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 人的身体以内脏最为重要,确切的说是內臓,臓通藏,是人体储藏东西的地方,藏的也是人体最好的东西,称...

  • 浅谈中医思维的认识

    一、中医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知识、技能和智慧,而智慧则是统领并决定着知识和才能的水平。“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从复...

  • 中医对石斛的认识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农家的老父亲得了重病,整日卧床不起,生命危在旦夕。另外一位老人悄悄地告诉他的儿子,在雁荡山深处...

  •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谈到由于疾病的深浅不同,分为经、络、腑、奇四层。疾病分为四层,治法也分四类 1、倘若肌肤受邪,如外感,久逸突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认识的疑惑》之十二 中医的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xy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