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留在笔尖,存入心底

作者: 长安麦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08:09 被阅读239次
让写作,留在笔尖,存入心底

小时候,老师要求把每天事情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可那时贪玩,很多有趣的经历流落在过往的时空。

长大后,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想把它们记录下来,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想要写时却无从下手。

工作上,每到岁末年终,各种总结报告铺天盖地袭来,疲于应付地写完交差了事,倘若工作总结能吸睛,不仅对自己一年工作有个交代,也是展露拳脚的大好时机,关键在于写出清晰、易读、让人印象深刻的报告。

鉴于以上原因,将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收入囊中,它果然“人如其名”又小又薄,它是加拿大作者布兰登•罗伊尔的作品,也是美国常青藤名校入学必备书籍,它通过20个写作原则,分别讲解了写作三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

我将分三个重点与大家讲解。

1.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结构篇

有时你拼命解释发生的一切,对方仍然一脸懵逼,其中一个原因是你没把事情说清楚。

看看以下这两种说法,哪个更清楚?

“你路过xx饭店时,向左转走100米有个文具店,从文具店右转,走到红绿灯,过马路,看到有个超市,到那一楼帮我买个小型整理箱。”

“你帮我去超市买个小型整理箱,从xx饭店向左转走100米,看到文具店右转,走到红绿灯,过马路,有个超市,在那一楼。”

如果你是听者,面对第一种陈述,会不会忍不住想揍对方……

要想说清楚一件事情,重在结构。

先开门见山,把结论抛出来,让对方带着结论去听你述说。在写作中,当写作意图是解释和告知时,需要这么做,如果是小说题材另当别论。

这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开头。

有了头,接下来搭建骨架。

也就是分解结构,当你清楚自己要写的内容后,必须将内容分解二到四个结构,通常写三个结构,“三”在写作中是个神奇的数字,初学者可以强迫自己练习只写三个观点,来建构文章。

三个分解结构,按照重要等级排序,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而且使用最多的笔墨来描述,这才能让人看到你文章的逻辑和关注点。

这也是讲书稿市场为什么要求核心点最多不超过四个的原因之一。

如同我们可以从动物的骨架判断谁是老虎,谁是大象一样,老虎无需描述鼻子,而大象要重点阐述鼻子。

骨架搭建完毕,当然还要有结论,把主题内容在文章结尾重诉一遍——点题,如果能够升华一下就更好了。

一篇清晰易懂的文章,结构设计为总分总,通常不会出错。开头给出讨论的方向,中间分三个核心点讨论,结尾总结并升华主题。

2.让所说的话更能打动人心——风格篇

风格其实就是写作方式,重点在于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使内容更加饱满,足以戳到对方的内心深处。

好作品与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例证。

A.例证精确

初学写作的人大多内容空泛,原因在于没有引用精准事例,写作时需要注意的是,写的内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

举个例子,我们在写求职信时经常这样写:我是个分析能力强、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的人,善于沟通表达……罗列一堆优质的品质。

除去具体的格式要求之外,如果你是一个面试官看到这样的描述会被打动吗?

当然不会,那么,要想打动面试官需加入精准的案例,比如描述自己为什么拥有分析能力这一品质:我在XX工作时,形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当客户说他们需要高成本时,我会系统的分析每个成本的分解结构,找到背后的原因,其实有时不是客户认为的高成本,而是系统中另一个因素。

引入例证,对方很容易进入到故事中,在脑海中有场景的留存,便会记住你的描述。

B.例证个性化

个性化的例证更难忘。

注意,正式文件是不允许用第一人称,使用个性化例证时,关注具体使用环境。

在举例子的时候,加上第一人称,更容易让人记住,比如你想描述人们正在挨饿,可以用自己的感受描述:我看到了他们瘦弱的身体,凹陷的脸庞,空洞的眼神……他们张开双手,跪地乞求每一位路人给他们施舍一些食物,我走过饥饿的痛苦,就像做噩梦般。

这样的描述,比单纯说,人们在挨饿,更容易印进脑海里。

个性化案例,除了用第一人称,还可以使用四个小方法:轶事小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类比和明喻暗喻。

补充解释一下类比,是指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用来比较,比如生产与销售就像枪和子弹一样。

其他三个小方法就不在此赘述了,很容易理解。

C.语言简洁

简洁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准具体、短句、主题句不长和不必要的限定。

使用词语要精确且具体:比如,这个衣柜很不错,那么,不错是什么意思?

可以说,这个衣柜是实木做的,没有任何味道。

长句变短句:亚力山大大帝不论在历史还是传说中都赫赫有名,他就是通过指挥和个人榜样进行领导的军事领袖的极佳典范。

这个句子长,读起来很累,可以改为,亚力山大大帝是一个在指挥和个人榜样方面都做到的军事领袖典范。

主题句不超过一行:如,我爱吃鸡翅。鸡翅的肉感灵活,味道细致入微,香而不腻……后面都是关于为什么爱吃鸡翅的展开,第一句便是主题句。

而不要这样说,我爱吃肉感灵活、味道入骨、香而不腻……的鸡翅。

删除不必要的词:比如没有经验的新手,新手本来就没有经验,可以省略掉前面的定语。

下面所列举的限定词,并不能给文章增色,可清理:一些、一点儿、高度地、恰好、有点儿、大部分、大多数、非常、相当、真的、稍微、所以、仍然、多少、稍稍、我相信、我感觉、在我看来等词语。

像非常、真正的和相当的都是弱化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必要的。

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要让观点得到充分论证,细节则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3.增加视觉愉悦感——可读篇

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可读性在于是否让人看着舒服,轻松自在。

一个人三分长相,七分扮相,扮相的作用很重要,外在美是吸引他人了解内在美的重要因素。

一篇文章的可读性同样从外在到内在,也就是排版、强调、标题以及修改,这几个方面。

不管是公号文、平台文章或是出版书籍,都有各自的排版要求,好的排版设计为文章加分,反之减分。

比如公号文,通常要求简洁大方,行距略宽,两边有留白,字体适中,文章有多张图片穿插,缓解阅读疲劳,让人读起来舒服。

同时,为了让文章更清晰,需要突出关键词和重要短语:加粗、斜体、破折号、标注编号等,让人一眼看到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还可以使用小标题,引人注意,比如小标题叫“钻石的4c”,读者通常会想4c是什么呢?然后读下去,简单好记的小标题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一步,修改,直到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算完成。很少有作者一气呵成写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数人都需要修改数遍,这是写作必然的过程。

修改文章很折磨人,但改过以后你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此时就是你文章算作修改完成。

不过,说到写作,“完成”这个词真的应该加引号,因为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真正完成。

一篇文章的可读性,从外在到内在,从排版、强调、标题到修改均是为文章锦上添花。

总结

一篇好的作品,需要有清楚的结构、清晰且具体的语言风格以及美观的外表,这三大写作支柱是初学写作的必备工具。

驾驭文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在怎样引人入胜,不难在于掌握方法技巧,笔耕不辍。

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治愈、疗伤,也可以开心、快乐,还可以梳理自己、情绪和想法,甚至梳理生活和工作。

擅长驾驭文字的人是一种幸福。

相关文章

  • 让写作,留在笔尖,存入心底

    小时候,老师要求把每天事情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可那时贪玩,很多有趣的经历流落在过往的时空。 长大后,经历...

  • 如果没有你

    没有写作 没有书 就没有知识 前人的抒写 留在纸上 让后人敬仰 我们的抒写 留在心底 让以后回忆 书留下了历史的痕...

  • 也许

    也许 文/浔古 2019.05.22夜 也许,错过总是简单 也许,从前都在梦里 爱,留在了心底 却忘在了梦里 笔尖...

  • 坚持读书与写作

    2017年,坚持每天读书写作。让岁月的痕迹在笔尖流淌。留在岁月的长河里。作为热爱文字的小女子。读书给我带来力量与...

  • 留在心底

    清晰还记得小时候读六年级的时候来过这里,不过没现在发展的得好,马路都还没有那么四通八达,路上还有点稀烂,...

  • 留在心底的

    人的潜意识是座巨大的宝库,所有我们愿意记住的,不愿意记住的,全都深锁其中。 遗憾是最好的唤醒师,重复了再重复地为未...

  • 留在心底的话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境明,千里皆明》 2. 以清...

  • 美好留在心底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为了看看这些弟子们怎么样,这一天,他嘱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都...

  • 悸动

    夏天留在诗人的笔尖 故事留在泛黄的信笺 你留在我炽热的心间 下一次 下一次遇见 一定要笑着再见 你的出现 让我乱了...

  • 简书写作 | 让笔尖开出花朵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以及简书这样的大众写作平台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说,“我热爱写作”。 可是我知道,其实每个人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写作,留在笔尖,存入心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bu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