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以及简书这样的大众写作平台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说,“我热爱写作”。
可是我知道,其实每个人对写作的理解都不同,甚至对“热爱写作”这四个字的体会都大相径庭。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对写作的爱,是一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觉醒过程。
10岁那年,我从家中的书柜上翻出了一套《汪国真诗文集》,从此开始了与文学亲密接触的时光。兴致最浓时,甚至可以背诵出大部分篇章。
现在看来,汪国真的作品,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直白易懂,富有哲思,朗朗上口,韵律优美,很适合给小孩子作为文学启蒙书籍。
以汪国真为触发点,我又读了舒婷、席慕容等人的诗集,以及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集。
在最初爱上文学的那些日子里,我阅读的几乎都是诗集或散文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以后的写作选择。
读初中后,我已经能够娴熟的把现代诗的节奏、韵律和哲思情怀运用到语文课上布置的作文里。
或许是那个年纪的孩子很少读诗吧,我的作文在老师眼中总是格外惊艳,甚至在整个学校都颇有“名气”,也收获了许多荣誉。
因为常常受到表扬和奖励,那时的我,每周会用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篇几百字的作文,平时也常常自娱自乐写诗歌散文到深夜。
但我明白,那样“热爱”的表现里,其实有很多“功利”的成分。为了夸奖,为了荣誉,为了满足心中小小的虚荣。
那时的我,根本谈不上热爱写作或文学,我爱的,只是文字带给我的奖赏。
比如,因为知道押韵会被老师欣赏,就努力把文章写得句句押韵,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畅快飞扬之感。可以获奖,可以得高分,可以被大家羡慕甚至崇拜。
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高中的时候,我就厌倦了这类文字游戏,再也不想写那些看着就很幼稚的“韵文”了。
随着青春期的女孩渐渐长大,有了小心事,青涩的恋情成了写作的主要动力。所以,我并不认为少年的诗文是“为赋新诗强说愁”。
恰相反,那个年纪的感情最纯真无邪,没有任何杂念,每一天的忧伤和喜悦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成年人看来觉得幼稚可笑的情感,只是失去了爱和感动的能力还沾沾自喜的狂妄罢了。
但,在写下那些含笑的带泪的文字时,我依然算不上热爱写作。我爱的,只是抒发内心情绪的畅快,写作只是一种倾诉的方式。
再后来,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我偶然间看到一首小诗,是一个清朝女子写的。
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我至今仍记得那一刻心里的震撼。
只因为爱慕一个人的文采,就可以不问得失,不计较清苦的生活,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从物质,到真心。
或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原来文字竟可以拥有如此动人的力量。
爱君笔底有烟霞。
我反复读着这一句,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支舞动的笔,一笔一画的书写,墨染纸面时,瞬间化作漫天的云霞,映着落日余晖,瑰丽而壮美。
我不是画家,但我也想拥有这样奇妙的能力,用我的情思和学识,让笔尖开出花朵,让纸墨灿若烟霞。
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有意识”地对文学、对写作产生了向往。无关荣誉、无关爱情、无关任何其他因素。
我只想追求文字之美,追求落笔生花的神奇能力,我想写出瑰丽的文字,向这个世界描述我心中的星辰大海与壮美山河。
其实这些年,按照我的性情,写一些嬉笑怒骂的杂文更为顺手。但我不愿,因为那不是我的文字理想。
我非常尊重以文字为武器去批判世间乱象的人,可我觉得,他们大多并不快乐。
我没有战天斗地的勇气,这一生,只想发现生活的美,并用美来诠释生活。我也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用来表达性格中柔和喜悦的一面。
都说文如其人,其实并不准确。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在文字中体现怎样的形象,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只是一个选择,而非必然。
通过写作来收获价值感,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些固然很好。但,在写作中得到快乐,享受美好,也同样很珍贵、很重要。
简书说,找回文字的力量。
我想说,先找回写作的快乐,再去追求文字的力量,或许更容易接近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