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
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
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艾灸小贴士: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图文来源于网络汇编,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