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茅屋顶像生了疮的秃子头,东一个窟窿西一个洞,破点就算了,还长满了杂草;木格窗框上的油漆勉强能看出点蓝色;不是浮法玻璃本来不寒碜,问题是非用塑料布代替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说这三间草房哪里能入的了眼,应该只有小平以下的大青石了。参差不齐的大青石经过瓦工巧手的雕琢,既有美感又有厚重感。
茂林老汉站在大门口嘿嘿傻笑,本就满是褶子的脸这一刻能夹死苍蝇。他对自己的苍老浑不在意,依旧嘿嘿傻笑。此刻的他看上去神清气爽,就连花白的发稍上都透着精神。
“吆,乐呵呢,茂林大哥。”不算太远的邻居郑青林酸溜溜地说。
“呵呵,看看,呵呵。”茂林老汉笑容不减地点头示意,难得跟了句话。就在今天之前,茂林老汉还为眼看着要倒的三间草房发愁,哪知仅仅睡了宿觉的功夫却传出他房子所在地被一位大老板相中准备建个小型厂房,下个月拆迁,他能不高兴吗?再也不用下雨天家里摆满了大盆小钵;再也不用过夏天热死人冬天冻死人的生活了,他必须高兴。而且,环境好了老伴的病自然会有起色。他是打心底透出高兴。
记得搬到这个村之前,茂林老汉是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他家住在美丽的英那河畔,忙时种田,闲时捕鱼,生活可谓一片美好。可惜好景不长,那个夏天连续几天大雨导致河水泛滥。那水大的啊,是他活了半辈子也没见到过的,到处一片汪洋,只有高大的树木才能稍稍露出点头。他眼瞅着大田淹了,长势喜人的庄稼毁于一旦;他又眼瞅着房子淹了,唯一的住所消失不见;他更眼瞅着鸡鸭鹅狗在汹涌的河水里载沉载浮。等他缓过神,只来得及抱起年幼的儿子拽着老伴往高处跑。等到妻儿安全了,茂林老汉又舍不得辛苦攒下的家底,不顾水深往家跑去。这一跑让他至今无法忘记,河水漫过他的胸口,眨眼功夫又到了脖子,继而嘴巴、鼻子,那种窒息感使他往后很长时间都被恶梦困扰。
茂林老汉听从安排拖家带口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村庄。为了尽快融入进去,茂林老汉和他老伴可谓煞费苦心。农忙时,茂林老汉干完自家的活扛起镢头帮了东家帮西家;农闲时,老伴炒点自家种的南瓜籽拿到场院和大姑娘小媳妇们唠家常。好在有个喜欢闲话的郑三媳妇,对他们家的经历非常好奇,经常拉着老伴的手问长问短。老伴讲述了自家惊心动魄的经历,本想掬一把同情泪,哪知郑三媳妇大惊小怪,“哎呀,这不成了`淹没户`了吗?”谁知这个名字不胫而走,在村里传播开来。也因此他们家多了个“淹没户”的外号,以至于本名很少有人叫了。
陌生的环境加上陌生的人,还有个时时刻刻提醒着茂林老汉曾经痛苦经历的外号,导致他大半年没敢出门。这个村绝大部分姓郑,而他是唯一姓李的人。像口音不同一样,茂林老汉永远被隔绝在村子外,成了生活在村中的边缘人。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长时间的封闭不仅使孩子变得孤僻,就连茂林老汉都变得暴躁易怒。辛亏有这个不算太远的邻居经常和他唠几句,否则他连语言功能都会丧失。之所以说不算太远,是因为他买的房子在这个村的最北边,远离人家,背靠大山。他家和郑青林家中间只有一片农田,称为邻居一点都不为过。种种原因,使一向少言寡语的茂林老汉对郑青林的话不得不回上一句。
郑青林并没留下寒暄,说句话的功夫已经走远。茂林老汉走到篱笆门前随手扶了扶,即将要倒的篱笆门发出一阵酸牙的吱嘎声,连带着干垒的石头墙也摇摇欲坠。放在以前茂林老汉肯定愁眉不展,现在他却露齿大笑,“倒吧,倒吧!省的拆了。”
一阵咳嗽声从屋里传出,茂林老汉扔下篱笆门快步走进去,突然的昏暗让他闭了会眼才适应。厨房的墙壁被油烟熏得早已失去了原有颜色,变成泛出亮光的黑。大铁锅的边沿上一圈黄褐色的锈迹格外显眼。茂林老汉仅仅瞄了一眼,几步跨进卧室。炕上,一位老妇人侧卧着不住咳嗽,本该苍白的脸显出病态的红。茂林老汉抢步上前,从炕梢拿出吸痰器熟练地接驳好,再伸手捏开老伴的嘴,毫不犹豫地把吸管插了进去。看似简单的一顿操作,老妇人停止了咳嗽,安静地闭上了眼。
茂林老汉拿着吸痰器走出屋子,从洋井里压出一盆水清洗。晾晒上后,他搬了个小马扎在井边坐下,掏出烟口袋卷起了烟。这些年,要不是老伴的病,家里也不至于穷到几个月不见荤腥的地步。茂林老汉深深吸了口烟,带着一声叹息吐出来。他抬头望天,天空好像更高更蓝,几朵白云像是落在地里的棉花,格外显眼。深秋的阳光懒洋洋地照,他舒服得眯了眯眼。
儿子又是好几年没回家了,三年前老伴刚得病回来过一次,扔下几个钱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过。要说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毕竟辛辛苦苦养大,本指望着养老,哪知一去不复返。但造成今天这种情况还是自己无能,谁让自己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除了地里刨食再也没了来钱道呢?儿子结婚时要是能拿出三十万,也不至于入赘到媳妇家。茂林老汉使劲撮了口烟,又狠狠吐出来。
想起儿媳妇,茂林老汉眉头皱成个“川”字。第一次登门,老伴把正下蛋的老母鸡杀了,又到集市割了二斤肉。听说城里人都好野菜之类的食物,他一大清早就去地里挖,忙忙碌碌一上午总算置办了一桌子菜。等老两口眼巴巴站在大门口迎接儿媳妇时,谁都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儿媳妇一脚车里一脚车外,望着三间小草房说什么都不下车。老伴上去劝,不劝不行,村里那么多人来看欢喜总不能惹出笑话吧。但最后,茂林老汉最不想看到的结果还是发生了,儿媳妇走了。还让儿子传话,要不拿三十万她就嫁过来,要不一分钱不用花,儿子入赘她家。
按说娶媳妇拿彩礼钱再正常不过,可茂林老汉拿不出来。这些年,化肥、种子、农药哪样不是翻着跟头往上涨,只有粮价稳如泰山。茂林老汉刚来时,凭着土地除了解决温饱,还有余钱供儿子上学,哪怕上大学,他农闲时打点零工也勉强供得起。可现在呢?三口人的五亩地连自己和老伴都养活不了。
眼看着烟就要烧到手指,茂林老汉把烟头踩灭,随手把剩下的烟丝捻进烟口袋。院子里的大白菜像含苞待放的巨大花骨朵,长势喜人。墨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尽情舒展,像极了茂林老汉此刻的心情。离做午饭还早,他打算再眯一会儿,毕竟天天晚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睡觉,根本睡不踏实。以前没时间眯,伺候完老伴马不停蹄地赶到田里。农民嘛,总有干不完的农活。
“闲着呢,老李大哥。”
刚闭上眼的茂林老汉被女声惊醒。“啊,啊。三儿媳妇来了。”来者是客,茂林老汉起身拽来个小马扎,“快坐快坐。”他就纳闷了,这郑三媳妇是村里出了名的势利眼,别说他这个外来户,就是她亲哥落难她都不带正眼瞧的。前几年,她偶尔还来坐坐,自从她家盖起崭新的砖瓦房可一次也没登过门。
“不坐了。”郑三媳妇摆摆手,“那什么……”她扬扬手里的黑色方便袋,“前天集市我家三儿买了点橘子,这不想着老嫂子吃不下饭给她送点过来。”
茂林老汉愣住了,盯着郑三媳妇伸在半空的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憋得脸红脖子粗。
“客气啥。咱两家啥关系。”郑三媳妇直接把方便袋塞到茂林老汉怀里,露出橙黄色的橘子和他的脸一个颜色。
正在茂林老汉手足无措时,屋里传出一阵咳嗽声。他如听仙乐,随手把方便袋放到小马扎上,“你看……”
“哎呀,赶紧忙吧。我改天再来看嫂子。”茂林老汉直到看不见郑三媳妇一扭一扭的肥屁股才抹了把虚汗,转身进屋。
等伺候好老伴也快晌午了,茂林老汉系上围裙,舀水刷锅,抱草生火,洗菜切菜,整套程序下来行云流水。地里现拔的大白菜炒熟后,绿的更绿,白的更白,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菜炒好盛出来扣上吕盆,茂林老汉再次起锅烧水。黏糊糊的金黄玉米面揉成团,“啪”地一下贴到锅边,如此反复,不一会儿锅边就围满了玉米面饼子。他往锅底填了把草,随着热气的冒出,玉米的香味填满不大的厨房。他先给老伴弄好流食喂下,剩下自己一个人吃饭也没那么多讲究,就在锅台边上吃了。
老伴刚得病时,无论说话还是走路都不成问题,才三年功夫,老伴已经卧床不起。究其原因,还不是没钱闹的。记得大夫说有一种进口药能治,可面对每天高达一百好几十的药钱,茂林老汉只能望药兴叹。内疚、自责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每天照顾好老伴的饮食起居。为此,一个一点医学常识都不懂的他居然学会了吸痰。不逼自己一把,茂林老汉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
眼看着夕阳西下,茂林老汉惯性使然,早早锁上了柴门。他重复着中午的程序,唯一不同的是把中午剩的饭菜热了热继续吃。茂林老汉不看电视,因为家里没有,就算有他也舍不得电费;他也不玩手机,别说压根就不会,就是会他一样买不起。可老年人不仅觉少,还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惊醒。但今晚例外,见老伴睡熟了,他也倒头就睡,曾经的烦心事好像都离他远去。
一觉醒来,天才蒙蒙亮,茂林老汉爬起来又开始一天的忙碌。照顾家畜,伺候老伴,最后轮到自己。等一切都收拾好,他抓起镰刀向大田走去,玉米秸该捆了。刚到大门口,突然想起就要拆迁了,还要玉米秸干嘛?他自嘲一笑,转身哼着不知名的小曲走回家。
日子一天天重复,重复得就像从流水线复制出来的产品似的。转眼十天过去了,除了当初听到的消息,再没有一点消息。茂林老汉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场梦。他想找村长确认一下,只是平时就怕当官的他根本不敢。再说,这个事只是听大伙说起,根本没得到官方确认,他又怎能腆着脸去问。确有其事还好,如果没有让他这张老脸往哪隔。
茂林老汉越发犹豫,继而变得烦躁。他在自家院子里走来走去,平时听惯的鸡叫狗吠现在那么刺耳。他掏出烟口袋想卷支烟,可试了好几次也没卷不好。他扔掉烟口袋回家做饭,可不是锅里忘了加水就是烧火过了头。瞬间,茂林老汉的生活完全乱了套,仿佛本来平静的湖面投进颗石子,激起满湖涟漪。
“老伴啊!”好不容易熬到晚上的茂林老汉坐在炕沿上握着老伴的手,带着哭腔,“你说我是不是傻?是不是傻,啊?!”老伴无言。“一辈子丁是丁卯是卯的我,临老临老居然被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乱了心智。呵呵。”一滴泪从他浑浊的眼里流下,滴到老伴手上。老伴的手抖了一下,很轻微。茂林老汉一高蹦起,眼里满是震惊。他轻推老伴,毫无反应。他再推,还是毫无反应。他揉揉眼,再次握紧老伴的手,依然毫无反应。茂林老汉疑惑地挠挠头,只以为是错觉。“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钱闹的。”茂林老汉重新坐下,“我太想有钱了。太想了!”他的声音低沉下去,直至不可闻。“可我不是为自己。”他的声音又陡然拔高,“我多想把你治好;多想儿子回到身边;多想孙子天天跟在屁股后面喊爷爷。”茂林老汉抬手抹了把泪,“可这一切都需要钱啊!”
夜空寂寂,唯有虫鸣像和谐交响曲中错乱的音符;屋内一灯如豆,唯有压抑地啜泣,一种超越了责任的情绪在茂林老汉心里滋生继而疯狂生长。还不到六十的茂林老汉其实不能算老,只是长年的操劳加上风吹日晒使他看上去显老,尤其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脸如同屋里仅有的大红柜子一样黯淡无光。许是发泄够了,茂林老汉擤了把鼻涕,又擦了擦眼泪,给老伴做起了按摩。
日子一天天过,日子照样一天天过,茂林老汉对拆迁的事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地里的大白菜熟了,趁着中午暖和,茂林老汉生火焯白菜,准备腌酸菜。他把家里唯一的大缸洗刷干净,铺上塑料,把焯好的白菜按进去,铺一层白菜撒一层盐,再铺一层白菜再撒一层盐,直到把大缸装满,最后再搬块大石头压上,七天后就能吃上可口的酸菜。茂林老汉做得很仔细,毕竟这是家里整个冬天的蔬菜。
正忙碌着,听到大街上吵吵闹闹,茂林老汉透过烟气弥漫的厨房隐约看到一群人在指指点点。他一愣,门口可是少有人来,这么多人更少见。他放下手里的活走出去。一群人围绕在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身旁,茂林老汉仔细观瞧,除了村长,其他人一个也不认识。
“前有玉带,后靠青山。”飘着山羊胡的老者微躬着身子对身旁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说,“唯一美中不足……”老者捋着山羊胡,故作矜持。
“先生请直言。少不了你的好处。”老者的半截话引起中年人的兴趣,刻板的脸孔带出一丝笑意。
“魏总请看。”老者一指西边山丘,“此乃白虎冲煞,主妻离子散。”老者又指了指茂林老汉家。
茂林老汉倒吸一口凉气,从不信鬼神的他不由多看了老者两眼。从他搬来此地,那个山丘就存在,正对他家的方向是个天然形成的断崖。真如老者所言,远看像极了一头张着大嘴的猛虎。
“噢——”中年人望了望西山又望了望茂林老汉家,“可有解?”
“自然。”老者依然捋着山羊胡,“铲平即可。”
中年人点了点头,顺着街道远去。
茂林老汉心思活跃起来,顾不上正在焯的白菜急忙跟出去。那群人并未停留,绕了一圈向着村部走去。真要拆迁了?茂林老汉露出笑容,学着年轻人比了个耶。他重新走回屋里,哼着小曲继续焯白菜。白菜经过热水的浸烫绿的像翡翠,白的像豆腐。年年焯白菜,茂林老汉从未觉得白菜竟是如此漂亮。他手脚麻利地干完活,走进卧室,傻笑着对老伴喊,“有希望了。嘿嘿。”
“老李大哥,老李大哥。”茂林老汉的兴奋劲还没过就听到院子里有人急喊。小跑进来的郑青林拉住迎出来的茂林老汉就往屋里拽。“小道消息,说是这次拆迁,除了房子按平算,还按人头给钱。”郑青林附在茂林老汉耳边神秘兮兮地说,“听说一人八万块。”说的同时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了个八的手势。
别说听的人,就连说的人自己都吃惊,八万啊,多大一笔钱。茂林老汉就像吃了颗定心丸,这几日的惶恐不安瞬间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激动、难以置信、以及感激。是的,感激。“谢谢,谢谢。”茂林老汉一把抓住郑青林的手,摇晃着说。
“嗨——这说的什么话?”郑青林另一只手摆了摆,“谁让咱们都有个“林”字呢?我不把你当哥谁还把你当哥。”
茂林老汉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从搬来,村里的人虽没当做看不见,但仅限于点点头,好像这个村都因了一个“郑”而团结在一起似的,只有郑青林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却时常来和他说说话。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让茂林老汉从陌生的环境中挣扎出来,逐步适应了新环境。
“老哥。”郑青林左右望了望,然后就差贴到茂林老汉耳朵上,“趁着这个机会,你还不赶紧把你儿子一家三口的户口迁回来?”见茂林老汉发愣,“哎呀,还犹豫什么。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
“这——能行?”茂林老汉很不确定。
“怎么不行?”郑青林脖子一梗,“找村长拖拖关系肯定行。”
“那,那得不少钱吧。”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别忘了,只要成了那可是三八二十四。二十四啊,都能让你数到手抽筋。”
“中!”
昏黄的灯光下,茂林老汉打开家里唯一的柜子,伸手进去摸出一个罐头瓶子。他拧开瓶盖,小心翼翼掏出块红布。打开红布,一捆钱散落开来,有一百的,十块五块的,更多的则是一块的。茂林老汉边整理边数,总共才三百多块钱,这点钱据说买瓶酒都不够。捏着钱,茂林老汉犯了愁,虽说这么多年已经融入进这个村子,但要管人借钱肯定门都没有,这点自知之明茂林老汉还是有的。他打量着家徒四壁的屋子,哪里还有值钱的东西。他又望向窗外,除了偶尔几声狗叫,农村的夜特别安静。突然他想到圈里的猪,这应该是家里唯一值钱的。可是,如果卖了岂不是断了和儿子唯一的联系。茂林老汉陷入了两难,最后还是那吓人的二十四万占据上峰,使他最终下定决心。
黑猪在茂林老汉的手中很温顺,被他扯着耳朵拽出圈,再拽上车最多哼哼几声,可一离开他的手却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茂林老汉老泪纵横,攥在手里的三千块钱已经被他捏得变了形还不自知。年猪是农村家庭唯一的肉食来源,也是和孩子们联系的纽带,茂林老汉自然舍不得。他走进院子,喂猪的桶还在,他再也不用一天三顿捏碎几个地瓜,和上一瓢玉米面倒上开水去喂。猪圈里空空如也,他仿佛又听到黑猪哼哼唧唧的声音、看到向他走来的笨拙样子。茂林老汉习惯性地伸出手却摸了个空,是啊,每次喂猪,他都随手摸摸猪脑袋。黑猪不仅是他餐桌上的菜,更是他平时的亲人。现在什么都没了,茂林老汉心疼,可想起将要得到的他认为舍弃一些还是值得的。
顺着街道,茂林老汉假装路过。村长家的房子不是最大的,却是全村最气派的。他往前走了段路又返回来站在高大的铁门口,心里忐忑,于是他继续假装路过。村长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除了忐忑他还不知道怎么开口。不知不觉已经在村长家门口徘徊了好几个来回,他摸了摸鼓鼓囊囊的衣兜才有勇气敲响大门。
当茂林老汉面红耳赤、磕磕巴巴地表明来意,村长显得左右为难般地拒绝,但当茂林老汉把红红的一沓钞票拍到村长手里时,村长的态度立马转变,又是递烟又是倒水,可这些并不是茂林老汉想要的。他既没接村长的烟也没喝村长的水,直勾勾地盯着村长。村长尬笑几声,表示尽快想办法办理。
家里从未如此热闹过,就连儿子结婚也没有过。茂林老汉外来户的身份注定他在这个村没有亲戚,朋友自然也少,仅有的几户亲戚还被分的天南海北,所以儿子结婚时,家里除了左右邻居也就剩下寥寥无几的亲戚了。虽然按照传统也在院子里支起两口大锅做流水席,可来吃席的人都可忽略不计。现在多好,儿子劈柴挑水,儿媳妇做饭洗衣,留下闲来无事的他带着身前身后围着喊爷爷的小孙子迎接进门的乡亲。茂林老汉觉得为迎接儿子一家三口回来没日没夜的粉刷墙壁、装裱天棚都值了,就连久病不醒的老伴居然都有了苏醒的迹象,茂林老汉一整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都说“福无双至”,茂林老汉却认为在放屁。儿子一家三口的回来,他高兴;老伴苏醒,他更高兴;还有很少登门的乡亲们也天天来,这已经不能用高兴来形容,简直是兴奋,前所未有的兴奋。茂林老汉感叹,或许是老天爷看他前半辈子可怜才把这些高兴事一股脑还给了他。
十天过去了,拆迁的事毫无动静。儿媳妇渐渐显出不耐烦,要么不按时做饭要么故意弄出很大的声音;儿子像被收养的流浪狗,处处透着小心;孙子许是对农村失去了新鲜感,再也不围着他转,整天窝在家里玩手机;来来往往的人一天比一天少,茂林老汉站在柴门口眼巴巴地望着西边的山丘,本来满是横纹的额头如今又多了几道竖纹。但他没有放弃,当初说的就是一个月以后,这才刚刚一个月,应该就在这几天了。
又十天过去了,拆迁还是渺无音讯。儿媳妇干脆不做饭,天天等着吃现成。吃不要紧,还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儿子还算孝顺,没让茂林老汉做饭。可从小没进过厨房的人冷不丁进厨房哪里能做出好吃的来;孙子更绝,吵着闹着要回家,说农村一点不好玩,而且屋里还有一股让他受不了的怪味。此刻,茂林老汉心里也没底,难道拆迁的事黄了?他想找村长问问,可从头到尾村长也没明确说要拆迁。他除了照顾老伴,剩下大部分时间都在大街上徘徊,就像当初他在村长家门口徘徊那样。
天气越来越凉,树上很难再见到树叶,大部分都铺在树底,一层又一层。茂林老汉随着吱嘎吱嘎响的落叶碎裂声,一圈又一圈。茂林老汉仿佛又看到了一片水,一片漫无边际的大水,漫过他的脖子、嘴巴,直至鼻子,窒息感接踵而至。他伸出双手拼命挣扎;他猛蹬地面想脱离这种窒息感,只是一切都是徒劳。如果不是远处的喊声,茂林老汉想或许就会这样平淡地死去。
“茂林大哥——好消息,好消息啊!”郑青林气喘吁吁。
茂林老汉心里一紧,急忙抢上前去,“怎么了,怎么了?”
“拆迁合同下来了!”郑青林像是自家房子被拆迁似的兴奋大喊。
茂林老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终于放下了一份心思。再不下来,估计他都等不到拆迁那天。
签合同的现场很热闹,不仅有出资的老板,还有村干部外加所有的乡亲。茂林老汉虽识字不多,但对这辈子唯一的一所房子,他还是想亲自画上句号。可就在签字前,村长一把按住茂林老汉握笔的手。
“茂林老哥,”村长用余光瞄了眼正襟危坐的老板,“我再把规矩和你说一遍。”
茂林老汉纳闷地盯着村长,等待他的下文。
“咳咳,”村长叹叹嗓子,“房子呢,一平换一平。你家是六十二平,就在镇里给你六十二平的楼房。这个……没异疑吧?”
茂林老汉转头望了望身后的儿子及儿媳,见他们轻轻点头才转过身对村长点点头。
“房前屋后的树木按照生长年限给予不同的赔偿,这个没异疑吧?”
茂林老汉又点点头。
“猪圈、鸡窝等人工建筑按照临建赔偿。这个也没异疑吧?”
茂林老汉继续点头。
“那好,可以签字了。”
茂林老汉习惯性点点头,突然觉得不对,瞪着满是疑问的眼睛盯着村长。还没等他发问,儿媳妇不干了。“不对啊?人头钱呢?”尖细的嗓音响彻村部,使得后面看不到情况的人抻着脖子努力观望。
“什么人头钱?我有说过吗?”村长以夸张的表情反问。
在众人一片噓声中,茂林老汉无奈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是夜,郑三媳妇急急跑回家,把屋门带得哐当响。正趴在被窝里看电视的郑三不满地嘟囔,“要死啊,门弄坏了又得钱。”郑三媳妇无视他的嘟囔,一屁股坐到炕沿上,盘起两条腿就去捅咕郑三。“哎,哎,我跟你说,我刚才可看了一出好戏。”对媳妇的一惊一乍郑三早就习以为常,他当做没听见,继续看电视。见男人没搭理自己,郑三媳妇跳下地挡在郑三前面。“我跟你说,淹没户家里打起来了。”这似乎引起了郑三的兴趣,他使劲仰起脖子看着他媳妇,又觉得这样太累,“快坐下说,快坐下说。”
郑三媳妇露出胜利的微笑,缓缓走到炕沿边坐下,“他家媳妇大吵大闹,非要淹没户把房子卖了钱给她。”
“同意了?”
“不知道。”
“我说你这娘们,不知道你还讲什么。”
“淹没户声音太小,我听不见嘛。”郑三媳妇像做错事似的小声嘟囔。“不过,我听到好几年没醒的老太太大喊’茂林啊’。那声音,啧啧啧,老惨了。”
本想回头继续看电视的郑三急忙转回头,“然后呢,然后呢?”
“没了。”
“没了?”郑三一巴掌拍到媳妇肥屁股上,“臭娘们耍我。”
“哎——呀!”郑三媳妇不仅没恼,反倒发出娇俏之声,听得郑三一身鸡皮疙瘩。“但他儿子紧接着就喊’妈啊,妈啊’的。唉!可怜啊。”
“转性了?知道心疼人了?”郑三狐疑地看着媳妇,想确定眼前的女人是不是被上了身。
“去你的。”郑三媳妇白了一眼,“我是心疼我那二斤橘子。”
郑三点点头,这才是我媳妇。“不对啊,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说!是不是又去趴人墙头了?”紧接着拳拳到肉声伴随着女人的惨叫声响彻在寂静的夜空。
凌冽寒冬中少有的艳阳天,茂林老汉袖着双手蹲坐在铁皮房朝阳的墙根下。几日不见,他的头发完全白了,乍一看以为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其实过了这个年他才五十九。房子天蓝色的铁皮在强劲的北风中瑟瑟发抖,一如茂林老汉的身体。
这个铁皮房原来是看果园用的,村长见茂林老汉实在没地方住才让他来住。他感激吗?说实话挺感激的,如果没有这个房子,他不知道何去何从。儿子固然是好儿子,只是……
唉!一声叹息从茂林老汉嘴中冒出,浑浊的双眼望向西边山丘。虽是冬季,但原来的西山丘处却热火朝天。现在已经不能称为山丘了,因为那里已经变得平坦,同时平坦的还有他家房子的地方。一切都在向着美好发展!茂林老汉嘴角露出微笑,缓缓闭上了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