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与辱
《道德经》中“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句话可理解为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则感到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宠可理解为赞扬,取得了成绩,自然受到表扬,心情高兴;取得了成就,自然备受鼓舞,内心喜悦难以言表;取得了战功,自然受到嘉奖,顿感荣耀万分;但不可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应懂得自谦收敛以保全自我。
辱可理解为批评,批评可以让人沮丧,可以让人反省,也可以让人怨恨,温和而善意的批评或更能让人接受,懂得自我批评也是进步的一种表现。
宠不骄,辱不馁,经得起宠辱方可保持一份质朴、一份洒脱,若能独善其身,自然宠辱不惊。
感悟:宠和辱都是自身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认知,人的天性向来都是乐意接受表扬,不爱接受批评。人在成功的时候,周围人一般都会锦上添花,赞誉不已;人在失败的时候,周围人大多选择避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懂得宠辱自安,自然心定神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