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个不聪明的孩子,所以以前特别爱死读书,我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会为了应试考试很努力很努力的攻克功课。所以这个习惯也一直伴随到现在。我懂很多理论知识,但是都缺乏实践经验。
后来我在听了《亲密关系》后,我转变了思维模式。亲密关系中提到我们每个人寻找配偶的动力都是源于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归属感和重要性的需求。而每个人求偶的过程中都会假装自己有对方需求的点,双方都伪装自己,于是埋下幻灭的根源。所以一开始我们俩都在相互的伪装自己,却不愿意改变。当我们妄图改变对方,进行权力斗争来控制对方。我们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对方身上能得到慰藉走到一起,而又因为儿时受过的伤害又在对方身上重现而开始拒对方于千里之外,最后发现一切幻灭。
那之后我才明白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需求的点,但是永远不可能有一个集合所有优点的人。这才是合理认知。
By 叶依晴雯
网友评论